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醫(yī)學經(jīng)絡穴位速記圖冊

經(jīng)絡穴位速記圖冊

經(jīng)絡穴位速記圖冊

定 價:¥16.00

作 者: 賈紅玲,張永臣
出版社: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9183571 出版時間: 2015-05-01 包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的循行和病候,以及十四經(jīng)穴和常用經(jīng)外奇穴的取穴方法、功能主治和操作方法,其特點是方便攜帶、語言簡潔、通俗易懂、層次分明、編排新穎、圖文并存,并有歌訣,使讀者易學、易記、易用。本書尤其適合高等中醫(yī)院校在校大學生學習和技能訓練使用,同時適合實習醫(yī)生、臨床各科醫(yī)師、按摩師、美容師隨身攜帶使用,也適用于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復習使用,并可作為中醫(yī)、針灸愛好者、家庭自療者的自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賈紅玲,女,江蘇省豐縣人,醫(yī)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xiàn)任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針灸科主任,山東省名中醫(yī)藥專家,國家和山東省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兼臨床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后師從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單秋華、田思勝、國培、劉玉檀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趙吉平等老師,潛心研讀中醫(yī)經(jīng)典,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擅長運用針灸、臍療、放血結(jié)合中藥外用治療脊柱疾病、內(nèi)科疾病和婦科、兒科疾病,應用“疾刺疾出針法”“龍虎交戰(zhàn)針法”治療各種痛證。研制外用藥膏“仙蓉溫齊”,參與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主持省中醫(yī)藥管理局課題2項,主持省自然基金課題2項,主編《人體特效穴位使用手冊》《臍療防治百病一本通》《針灸刺血療法便覽》《人體特效穴位叢書》等著作18部,點校古醫(yī)籍《馮氏錦囊秘訣》,在國內(nèi)外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60余篇。張永臣,男,江蘇省豐縣人,醫(yī)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針灸推拿學重點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經(jīng)絡腧穴教研室主任,現(xiàn)任山東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委員。師從劉玉檀、吳富東、單秋華、田思勝等老師,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工作近30年,對針灸學的經(jīng)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針灸、臍療法結(jié)合中藥外用治療脊柱疾病、神經(jīng)內(nèi)科疾病和男子性功能障礙。主編《艾灸防治百病一本通》《拔罐療法防治百病一本通》等著作20部,點校古醫(yī)籍《針灸便用圖考》《經(jīng)絡全書》《沈氏尊生書》等9部,發(fā)表中英文學術論文80余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四種取穴方法
一、體表標志法
二、骨度分寸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簡便取穴法
第二章 十二經(jīng)脈的循行、病候和穴位
一、手太陰肺經(jīng)
1.中府
2.云門
3.天府
4.俠白
5.尺澤
6.孔最
7.列缺
8.經(jīng)渠
9.太淵
10.魚際
11.少商
二、手陽明大腸經(jīng)
1.商陽
2.二間
3.三間
4.合谷
5.陽溪
6.偏歷
7.溫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jīng)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倉
5.頭維
6.大迎
7.頰車
8.下關
9.人迎
10.水突
11.氣舍
12.缺盆  13.氣戶
14.庫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滿
21.梁門
22.關門
23.太乙
24.滑肉門
25.天樞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歸來
30.氣沖
31.髀關
32.伏兔
33.陰市
34.梁丘
35.犢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虛
38.條口
39.下巨虛
40.豐隆
41.解溪
42.沖陽
43.陷谷
44.內(nèi)庭
45.厲兌
四、足太陰脾經(jīng)
1.隱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孫
5.商丘
6.三陰交
7.漏谷
8.地機
9.陰陵泉
10.血海
11.箕門
12.沖門
13.府舍
14.腹結(jié)
15.大橫
16.腹哀
17.食竇
18.天溪
19.胸鄉(xiāng)
20.周榮
21.大包
五、手少陰心經(jīng)
1.極泉
2.青靈
3.少海
4.靈道
5.通里
6.陰郄
7.神門
8.少府
9.少沖
六、手太陽小腸經(jīng)
1.少澤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陽谷
6.養(yǎng)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風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顴髎
19.聽宮
七、足太陽膀胱經(jīng)
1.睛明
2.攢竹
3.眉沖
4.曲差
5.五處
6.承光
7.通天
8.絡卻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風門
13.肺俞
14.厥陰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膽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腎俞
24.氣海俞
25.大腸俞
26.關元俞
27.小腸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環(huán)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會陽
36.附分
37.魄戶
38.膏肓
39.神堂
40.
41.膈關
42.魂門
43.陽綱
44.意舍
45.胃倉
46.肓門
47.志室
48.胞肓
49.秩邊
50.承扶
51.殷門
52.浮郄
53.委陽
54.委中
55.合陽
56.承筋
57.承山
58.飛揚
59.跗陽
60.昆侖
61.仆參
62.申脈
63.金門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陰
八、足少陰腎經(jīng)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鐘
5.水泉
6.照海
7.復溜
8.交信
9.筑賓
10.陰谷
11.橫骨
12.大赫
13.氣穴
14.四滿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關
19.陰都
20.腹通谷
21.幽門
22.步廊
23.神封
24.靈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陰心包經(jīng)
1.天池
2.天泉
3.曲澤
4.郄門
5.間使
6.內(nèi)關
7.大陵
8.勞宮
9.中沖
十、手少陽三焦經(jīng)
1.關沖
2.液門
3.中渚
4.陽池
5.外關
6.支溝
7.會宗
8.三陽絡
9.四瀆
10.天井
11.清冷淵
12.消濼
13.臑會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牖
17.翳風
18.瘈脈
19.顱息
20.角孫
21.耳門
22.耳和髎
23.絲竹空
十一、足少陽膽經(jīng)
1.瞳子髎
2.聽會
3.上關
4.頷厭
5.懸顱
6.懸厘
7.曲鬢
8.率谷
9.天沖
10.浮白
11.頭竅陰
12.完骨
13.本神
14.陽白
15.頭臨泣
16.目窗
17.正營
18.承靈
19.腦空
20.風池
21.肩井
22.淵腋
23.輒筋
24.日月
25.京門
26.帶脈
27.五樞
28.維道
29.居髎
30.環(huán)跳
31.風市
32.中瀆
33.膝陽關
34.陽陵泉
35.陽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陽輔
39.懸鐘
40.丘墟
41.足臨泣
42.地五會
43.俠溪
44.足竅陰
十二、足厥陰肝經(jīng)
1.大敦
2.行間
3.太沖
4.中封
5.蠡溝
6.中都
7.膝關
8.曲泉
9.陰包
10.足五里
11.陰廉
12.急脈
13.章門
14.期門
第三章 奇經(jīng)八脈的循行、病候和穴位
一、督脈
1.長強
2.腰俞
3.腰陽關
4.命門
5.懸樞
6.脊中
7.中樞
8.筋縮
9.至陽
10.靈臺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啞門
16.風府
17.腦戶
18.強間
19.后頂
20.百會
21.前頂
22.囟會
23.上星
24.神庭
25.印堂
26.素髎
27.水溝
28.兌端
29.齦交
二、任脈
1.會陰
2.曲骨
3.中極
4.關元
5.石門
6.氣海
7.陰交
8.神闕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闕
15.鳩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宮
20.華蓋
21.璇璣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漿
三、沖脈
四、帶脈
五、陽蹺脈
六、陰蹺脈
七、陽維脈
八、陰維脈
第四章 常用的經(jīng)外奇穴
一、頭頸部穴
1.四神聰
2.魚腰
3.上明
4.球后
5.上迎香
6.夾承漿
7.太陽
8.耳尖
9.牽正
10.翳明
11.安眠
12.金津,玉液
二、胸腹部穴
1.胃上
2.子宮
3.三角灸
4.利尿
5.提托
三、背部穴
1.定喘
2.夾脊
3.胃脘下俞(胰俞)
4.痞根
5.腰眼
6.十七椎
7.腰奇
8.精宮
9.督骶
四、上肢穴
1.肩前
2.肘尖
3.二白
4.中魁
5.腰痛點
6.外勞宮
7.八邪
8.四縫
9.十宣
五、下肢穴
1.環(huán)中
2.百蟲窩
3.鶴頂
4.膝眼
5.膽囊
6.闌尾
7.內(nèi)踝尖
8.外踝尖
9.八風
10.獨陰
11.氣端
附錄A 十二經(jīng)脈循行示意圖
附錄B 經(jīng)絡、特定穴歌訣
附錄C 常用腧穴速查
附錄D 腧穴索引
第一章 論勞動分工
第二章 論造成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即用勞動表示的商品價格與用貨幣表示的商品價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第七章 論商品的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
第八章 論勞動工資
第九章 論資本利潤
第十章 論工資與利潤隨勞動與資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節(jié) 起因于用途本身的性質(zhì)的不平等
第二節(jié) 起因于歐洲政策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論地租
第一節(jié)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chǎn)物
第二節(jié) 論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產(chǎn)物
第三節(jié) 論總能提供地租的生產(chǎn)物與有時提供有時不提供地租的生產(chǎn)物二者價值比例的變動
本章結(jié)論
第二篇 論資財?shù)男再|(zhì)、積累和用途
第一章 論資財?shù)膭澐?br />第二章 論作為社會總資財一個特殊部門的貨幣,或論維持國民資本的支出
第三章 論資本積累,或論生產(chǎn)性勞動與非生產(chǎn)性勞動
第四章 論貸出取息的資財
第五章 論資本的各種用途
第三篇 論不同國家財富的不同發(fā)展
第一章 論財富的自然發(fā)展
第二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后農(nóng)業(yè)在歐洲舊狀態(tài)下所受的阻礙
第三章 論羅馬帝國崩潰后城市的興起及其進步
第四章 論城市商業(yè)對農(nóng)村改良的貢獻
第四篇 論政治經(jīng)濟學體系
第一章 論商業(yè)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
第二章 論限制進口國內(nèi)能生產(chǎn)的商品
第三章 論對來自貿(mào)易差額被認為于我不利的國家的各種商品進口實施特殊限制
第一節(jié) 論即便根據(jù)重商主義原則,這種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節(jié) 論即便根據(jù)其他原則,這種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論退稅
第五章 論獎金
第六章 論通商條約
第七章 論殖民地
第一節(jié) 論建立新殖民地的動機
第二節(jié) 論新殖民地繁榮的原因
第三節(jié) 論發(fā)現(xiàn)美洲和發(fā)現(xiàn)經(jīng)由好望角到東印度的航道給歐洲帶來的利益
第八章 關于重商主義的結(jié)論
第九章 論重農(nóng)主義,或論把土地產(chǎn)物看做是各國收入或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各種政治經(jīng)濟學體系
第五篇 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第一章 論君主或國家的開支
第一節(jié) 論國防開支
第二節(jié) 論司法開支
第三節(jié) 論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gòu)的開支
第四節(jié) 論維護君主尊嚴的開支
本章結(jié)論
第二章 論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來源
第一節(jié) 專屬于君主或國家的資金或收入來源
第二節(jié) 論賦稅
第三章 論公債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