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京劇第一科班

京劇第一科班

京劇第一科班

定 價:¥45.00

作 者: 姜斯軼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富連成社研究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0231709 出版時間: 2016-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34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梳理喜(富)連成社科班存在的歷史,同時追溯其繼承的前代京劇藝術傳統(tǒng),探討京劇教育史上“科班”這一類重要人才培養(yǎng)機構興起和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同時展現(xiàn)京劇教育由一種傳統(tǒng)方式向現(xiàn)代教育方向轉型的歷史進程。

作者簡介

  姜斯軼1983年6月生于黑龍江省七臺河市。2001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并加入人大話劇團。2005年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曾先后就職于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新京報》、“榕樹下”網(wǎng)站,任記者、編輯,業(yè)余在報刊發(fā)表戲劇文化類文章。2007至2008年,參與制作“中日版”昆劇《牡丹亭》、歌舞伎《楊貴妃》日本京都及北京公演,并主筆創(chuàng)作歌舞伎《楊貴妃》中文唱詞。2011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yè),師從周華斌教授,主修中國戲劇史,201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講師、師資博士后。著有《丑行宗匠馬富祿》,以及報告文學《總理五日》、《改變》等。曾在《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目錄
緒 論1
一、選題來源、意義和目的1
二、相關的研究現(xiàn)狀及文獻綜述5
三、本文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方法7
第一章“前喜(富)連成社時代”的北京地區(qū)京劇教育機構概述9
第一節(jié) 道咸同光諸科班(1900年以前)11
一、諸科班基本情況概述11
二、關于這一時期諸科班的分析22
第二節(jié) 作為京劇教育機構的“私寓”26
第三節(jié) 喜(富)連成社科班創(chuàng)立的藍本——小榮椿科班37
一、小榮椿科班的藝術脈絡37
二、小榮椿科班的市場運營和藝術特色39
第二章 喜(富)連成社市場地位與藝術風格的確立44
第一節(jié) 從草創(chuàng)到在市場立足:喜連成時期(1904—1912)45
一、喜連成的創(chuàng)辦過程45
二、喜連成所處的京劇市場環(huán)境48
三、喜連成在市場競爭中的突圍55
第二節(jié) 走向鼎盛:富連成時代的前半期(1912—1933)60
一、1912—1933年的北京京劇市場概述60
二、1912年到1933年富社自身運營概況62
三、富社與其他科班的市場競爭65
第三節(jié) 富社的危機、中興與解體(1934—1948)77
一、富社1930年代初面臨的兩次危機及其影響77
二、1934—1948年的北平京劇市場:商業(yè)化運營模式走向極端83
三、富社“中興”時期的市場運營與競爭89
四、富社的衰落與解體95
第四節(jié) 喜(富)連成社科班的市場競爭方式與藝術特色97
一、富社的劇目優(yōu)勢97
二、富社的人才優(yōu)勢101
三、富社的戲價和成本優(yōu)勢103
第三章 喜(富)連成社科班的教育模式106
第一節(jié) 喜(富)連成的職業(yè)演員培養(yǎng)方式106
一、入科:從“介紹”到“寫字兒”106
二、學戲:從“練功”到歸行119
三、頻繁而大量的演出實踐122
四、作為學員行為準則的《梨園條例》132
第二節(jié) 喜(富)連成的基本教育思想137
一、以“培養(yǎng)教育梨園后一代,永續(xù)香煙”為終極目的與使命138
二、整體培養(yǎng)與重點培養(yǎng)相結合的職業(yè)教育方針139
三、技藝、品行教育并重的思想143
第三節(jié) 喜(富)連成教育模式的延續(xù)與擴展152
一、富社教師團隊的建立與本社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152
二、富社藝術脈絡的擴散與再傳播160
第四章 喜(富)連成社科班向現(xiàn)代學校模式的貼近165
第一節(jié) 富社改革的參照體——中華戲校165
一、中華戲校的組織架構165
二、中華戲校的師資力量與戲曲教學167
三、中華戲校向現(xiàn)代藝術職業(yè)教育邁進的特征172
第二節(jié) 富社的管理模式與改革179
一、富社的組織架構179
二、富社的改革措施182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戲曲教育向現(xiàn)代化轉型的現(xiàn)實壓力與趨勢188
一、富社對于改革的保留態(tài)度188
二、市場生存壓力對于改革實施的影響191
三、新舊戲曲教育融合的趨勢199
余 論198
第一節(jié) 市場環(huán)境與京劇科班教育關系的再討論198
第二節(jié) 喜(富)連成社的歷史角色定位與科班模式得失202
第三節(jié) 對“喜(富)連成社科班現(xiàn)象”形成原因的再討論206
附 錄209
參考文獻25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