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學文庫·藝術管理文叢:中國早期電影管理史(1896-1927)》以中國早期電影管理為對象,將視野聚焦于1896-1927年之間,力圖探討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方革命政府、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電影管理活動,揭示出包括管理機制、管理主體、管理客體、管理手段及管理效力等在內的中國早期電影管理的樣貌,并分析其成因及各自的特點。清末,中國電影管理開始了最初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地方為主導的電影管理格局。在管理內容上,電影放映場所管理構成了電影管理的核心內容,對它的管理主要是基于治安、安全以及社會風化方面的考慮。在管理手段上,行政手段占統治地位,取締電影放映場所的經營活動大都采取這種方法。但就效力而言,當時的電影管理效力還較為微弱。當然,出現這些局限的原因有很多,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晚清電影管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北洋政府繼清政府而起,在電影管理方面,繼承了晚清政府的一些做法,并將之完善,逐漸形成了中央機構與地方機構多元并存的電影管理格局。在管理內容上,影片管理是北洋政府電影管理的核心內容,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審查,還首次嘗試對制片公司進行管理。在管理手段上,法律手段得以確立并得到較為系統的運用。就管理效力而言,電影管理得以深化,但作用依然受限。雖然北洋政府有意識地加強電影管理,但因各種條件的局限,并未取得預想的效果。南方革命政府與北洋政府并峙多年,它的主要任務是與后者進行軍事斗爭并奪取全國的政權,但它對電影業(yè)也很重視,開啟了政黨管理電影的先聲。北洋政府以及南方革命政府的電影管理實踐都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借鑒對象,就此而言,兩者在電影管理方面的努力是后世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