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認證與等級考試其他認證和考試小鑫考研嘚吧嘚—考研數(shù)學復習全書(數(shù)學一)

小鑫考研嘚吧嘚—考研數(shù)學復習全書(數(shù)學一)

小鑫考研嘚吧嘚—考研數(shù)學復習全書(數(shù)學一)

定 價:¥98.00

作 者: 潘鑫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考試 考研 考研數(shù)學

ISBN: 9787121254017 出版時間: 2015-02-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按照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的考研大綱要求編寫,內(nèi)容涵蓋研究生考試數(shù)學一全部知識點,突出三個非常:語言非常通俗,邏輯非常清晰,例題非常豐富,這三個特色使得本書區(qū)別于市場上的同類圖書。本書對傳統(tǒng)課本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及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些潛在要點做出了全新的詮釋,作者總結(jié)了自身在考研數(shù)學培訓生涯中的諸多經(jīng)驗,將其獨創(chuàng)的考研數(shù)學學習套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讀者。

作者簡介

  潘鑫,江湖人稱老潘,新銳考研數(shù)學傳奇教練,國內(nèi)“大話教學法”創(chuàng)始人,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特約專家。潘老師曾在萬學海文、海天、跨考教育、啟航、樂考無憂等多家知名考研培訓機構(gòu)擔任考研數(shù)學講師,其開創(chuàng)的“大話教學法”已經(jīng)幫助了眾多考生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潘老師講課邏輯特別清晰、語言特別通俗、舉例特別豐富、分析特別深入,被眾多考研學子譽為“知識講解高人一等,例題解析入木三分”的考研數(shù)學講師。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線性代數(shù)
 
第1章  行列式 2
1.1  行列式的標志 2
1.2  行列式的本質(zhì) 2
1.3  行列式的基本計算方法 3
1.3.1  特殊行列式的計算 3
1.3.2  一般行列式的計算 5
1.4  行列式的五條性質(zhì) 7
1.5  克拉默法則 10
1.6  矩陣 12
1.7  矩陣的運算 13
1.7.1  矩陣與矩陣相加 13
1.7.2  數(shù)字與矩陣相乘 13
1.7.3  矩陣與矩陣相乘 13
1.8  矩陣的轉(zhuǎn)置 15
1.9  方陣、對角矩陣、單位矩陣、逆矩陣 16
1.9.1  方陣 16
1.9.2  對角矩陣 16
1.9.3  單位矩陣 16
1.9.4  逆矩陣 16
1.10  矩陣的向量表示法 17
1.11  關于代數(shù)余子式的三句話 18
1.11.1  第一句話 18
1.11.2  第二句話 18
1.11.3  第三句話 19
1.12  克拉默法則的推論 20
1.12.1  第一個充分必要條件 21
1.12.2  第二個充分必要條件 22
1.12.3  第三個充分必要條件 22
1.12.4  第四個充分必要條件 22
1.13  關于行列式的兩種計算題 25
1.13.1  抽象行列式的計算 25
1.13.2  具體行列式的計算 26
1.14  貫穿考研試題的思維定式 37
第2章  矩陣 39
2.1  矩陣的初等變換 39
2.2  初等矩陣 39
2.3  矩陣的秩 40
2.3.1  矩陣子式的定義 40
2.3.2  矩陣秩的定義 42
2.3.3  利用初等行變換來求矩陣的秩 42
2.4  第一個大總結(jié) 46
2.5  第二個大總結(jié) 47
2.6  矩陣乘法的兩條定律 49
2.6.1  矩陣乘法滿足結(jié)合律 49
2.6.2  矩陣乘法對矩陣加減法滿足分配律 49
2.7  可交換的矩陣相乘特例 49
2.8  關于矩陣轉(zhuǎn)置的四個公式 49
2.9  關于矩陣可逆的六個公式 50
2.10  可逆矩陣、初等變換、初等矩陣、
 矩陣秩之間的關系及等價矩陣 53
2.10.1  可逆矩陣與初等矩陣的關系 53
2.10.2  初等矩陣與初等變換的關系 53
2.10.3  初等變換與矩陣的秩的關系 54
2.10.4  初等矩陣的逆矩陣 55
2.10.5  等價矩陣 56
2.11  分塊矩陣及一些知識點的深化 57
2.11.1  分塊矩陣 57
2.11.2  反對稱矩陣 57
2.11.3  求一個矩陣的逆矩陣 58
2.11.4  特殊分塊矩陣的逆矩陣 61
2.11.5  求一個矩陣的若干次冪 63
第3章  向量 67
3.1  向量與向量組的基本概念 67
3.2  線性表出的概念 67
3.3  線性相關與線性無關的概念 68
3.4  最大無關組 69
3.5  “向量組的秩”的概念 69
3.6  “向量組的秩”與“矩陣的秩”的關系 69
3.7  線性表出的推廣 70
3.8  等價向量組 71
3.9  關于線性相/無關要記的幾個結(jié)論 71
3.10  方程組的求解 72
3.10.1  求齊次方程組的通解 73
3.10.2  求非齊次方程組的通解 77
3.11  五個重要的定理 80
3.11.1  定理1 80
3.11.2  定理2 81
3.11.3  定理3 81
3.11.4  定理4 84
3.11.5  定理5 85
3.11.6  真題分析 85
3.12  線性表出的本質(zhì) 87
3.13  初等行變換前后相應的列向量組的
 線性相關性 87
3.14  與秩有關的八個公式 89
3.15  向量空間 91
3.15.1  向量空間,基,維數(shù),坐標 91
3.15.2  基變換公式 92
3.15.3  正交向量,正交矩陣,正交化 94
3.16  線性相/無關的證明題 99
3.16.1  方法1 99
3.16.2  方法2 99
第4章  解線性方程組 102
4.1  求兩個方程組的公共解 102
4.2  同解方程組的證明 104
4.2.1  方法1 104
4.2.2  方法2 105
4.3  已知齊次方程組的基礎解系,
 反求齊次方程組 107
4.4  線性方程組解的性質(zhì) 107
4.5  由方程組中參數(shù)的取值判斷解的類型 110
4.6  已知方程組解的類型,求方程組中的參數(shù) 113
第5章  特征值、特征向量、相似矩陣 115
5.1  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基本概念 115
5.2  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計算方法 115
5.3  對稱矩陣、正交矩陣的復習 118
5.4  矩陣有多少個特征值為零 119
5.5  相似矩陣 120
5.6  對角化 120
5.7  合同矩陣 120
5.8  證明兩個矩陣有相同的特征值 121
5.9  幾個需要記住的結(jié)論 122
5.9.1  結(jié)論1 122
5.9.2  結(jié)論2 122
5.9.3  結(jié)論3 122
5.9.4  結(jié)論4 123
5.10  與特征向量有關的證明題通常
 會用到反證法 123
5.11  由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推A的
 多項式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124
5.12  怎樣的方陣可以對角化 125
5.13  若方陣可以對角化,Λ和P怎么求 128
5.14  關于相似矩陣的五個小結(jié)論 132
5.15  實對稱陣的兩個來自不同特征值的
 特征向量必正交 132
5.16  實對稱陣一定可以相似于對角矩陣 133
5.17  實對稱陣一定可以合同于對角矩陣 138
第6章  二次型 141
6.1  二次型的定義 141
6.2  二次型的對應矩陣 141
6.3  利用矩陣乘法來表示二次型 142
6.4  標準形 143
6.5  規(guī)范形 143
6.6  化二次型為標準形 143
6.7  合同二次型 144
6.8  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陣 144
6.9  用正交變換法化二次型為標準形 144
6.10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為標準形 148
6.11  兩個對稱矩陣合同的充分必要條件 150
6.12  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陣的證明方法 151
6.12.1  正定矩陣的證明方法 151
6.12.2  正定二次型的證明方法 154
 
第二部分  高等數(shù)學
 
第1章  極限與連續(xù) 156
1.1  極限長什么樣 156
1.2  極限的計算方法 156
1.2.1  函數(shù)的極限的計算方法 156
1.2.2  數(shù)列的極限的計算方法 206
1.3  三個小技巧 225
1.3.1  第一個小技巧 225
1.3.2  第二個小技巧 226
1.3.3  第三個小技巧 229
1.4  極限的定義 230
1.4.1  數(shù)列的極限的定義 231
1.4.2  趨于無窮大時函數(shù)的極限的定義 233
1.4.3  趨于定點時函數(shù)的極限的定義 234
1.5  函數(shù)的連續(xù)性與間斷點 236
1.5.1  函數(shù)的連續(xù)性 236
1.5.2  函數(shù)的間斷點 243
1.6  無窮小、同階無窮小、等階無窮小、
 高階無窮小、低階無窮小、k階無窮小 247
1.6.1  無窮小 247
1.6.2  同階無窮小 247
1.6.3  等價無窮小 248
1.6.4  高階無窮小 248
 
1.6.5  低階無窮小 250
1.6.6  k階無窮小 250
1.7  兩個常用的結(jié)論 250
1.8  函數(shù)的極限存在性 252
1.8.1  函數(shù)和差的極限存在性 252
1.8.2  函數(shù)乘積的極限存在性 253
1.9  已知一極限求另外一極限 254
1.10  求以數(shù)列極限的形式給出來的
 函數(shù)f(x)的表達式 260
1.11  函數(shù)極限的保號性 267
1.11.1  趨于無窮型的函數(shù)極限的保號性 267
1.11.2  趨于無窮型的函數(shù)極限的保號性
的推論 268
1.11.3  趨于定點型的函數(shù)極限的保號性 269
1.11.4  趨于定點型的函數(shù)極限的保號性
的推論 269
1.12  函數(shù)極限與數(shù)列極限的相互轉(zhuǎn)化 271
1.12.1  函數(shù)極限轉(zhuǎn)化為數(shù)列極限 271
1.12.2  數(shù)列極限轉(zhuǎn)化為函數(shù)極限 274
第2章  導數(shù)與微分 277
2.1  可導的定義 277
2.1.1  函數(shù)在某一點處可導的定義 277
2.1.2  函數(shù)在某一點處左/右可導的定義 282
2.1.3  函數(shù)在某區(qū)間可導的定義 293
2.2  常用的導數(shù)公式 295
2.2.1  基本初等函數(shù)的導數(shù)公式 296
2.2.2  導數(shù)的四則運算法則 297
2.2.3  復合函數(shù)的導數(shù)公式 297
2.2.4  冪指函數(shù)求導 298
2.3  可微的定義 299
2.4  可微、可導、連續(xù)三者的關系 300
2.5  很重要的四個知識點 303
2.5.1  第一個知識點 303
2.5.2  第二個知識點 303
2.5.3  第三個知識點 311
2.5.4  第四個知識點 314
2.6  高階導推低階導 315
2.7  求某函數(shù)的高階導數(shù)的方法 315
2.8  求曲線的漸近線 318
2.9  分段函數(shù)求導 323
第3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應用 329
3.1  求函數(shù)在給定區(qū)間的單調(diào)性 329
3.2  求函數(shù)的單調(diào)區(qū)間 329
3.3  求函數(shù)的極值點與極值 331
3.4  求函數(shù)在給定區(qū)間的凹凸性 333
3.5  求函數(shù)的凹凸區(qū)間 334
3.6  求函數(shù)的拐點 336
3.7  與極值點和拐點有關的一個重要結(jié)論 340
3.8  求函數(shù)在給定區(qū)間的最值 341
3.9  求兩個函數(shù)的交點個數(shù)或求一個方程的
實根個數(shù) 345
3.10  證明恒等式 348
3.11  證明不等式 353
3.12  證明零點問題 360
第4章  一元函數(shù)積分學 371
4.1  原函數(shù)與不定積分 371
4.1.1  原函數(shù) 371
4.1.2  不定積分 371
4.2  不定積分長什么樣 372
4.3  定積分和反常積分長什么樣 372
4.4  不定積分和定積分的計算方法 374
4.4.1  不定積分的計算方法 374
4.4.2  定積分的計算方法 409
4.5  反常積分的計算方法 414
4.6  定積分的應用 422
4.6.1  利用定積分求面積 422
4.6.2  利用定積分求旋轉(zhuǎn)體的體積 426
4.7  求被積函數(shù)中含絕對值的定積分與
 反常積分 434
4.8  兩個重要知識點 435
4.8.1  原函數(shù)的存在性 435
4.8.2  對稱區(qū)間上奇偶函數(shù)的定積分與
反常積分 440
第5章  微分方程 445
5.1  微分方程什么樣 445
5.2  微分方程的階 446
5.3  微分方程的解 447
5.4  微分方程的通解 448
5.5  微分方程的初始條件與微分方程的特解 448
5.6  求一階微分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48
5.6.1  可分離變量法 448
5.6.2  換元法 451
5.6.3  公式法 454
5.6.4  伯努利法 457
5.6.5  變量代換法 459
5.7  求二階常系數(shù)線性微分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59
5.7.1  求二階常系數(shù)齊次線性微分
 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60
5.7.2  求二階常系數(shù)非齊次線性微分
 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61
5.8  求二階變系數(shù)微分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64
5.8.1  求不含y的二階變系數(shù)微分
 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64
5.8.2  求不含x的二階變系數(shù)微分
 方程的通解的方法 464
5.9  線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質(zhì)與結(jié)構(gòu) 465
第6章  多元函數(shù)微分學 468
6.1  什么叫多元函數(shù) 468
6.2  二元函數(shù)的極限計算方法 468
6.3  二元函數(shù)的連續(xù)性 475
6.4  可偏導的定義 477
6.4.1  函數(shù)在某一點處可偏導的定義 477
6.4.2  函數(shù)在某區(qū)間可偏導的定義 482
6.5  利用公式求 483
6.5.1  當“ ”是單一的字母時 
的求法 483
6.5.2  當“ ”不是單一的字母時 
的求法 498
6.6  分段函數(shù)求偏導 503
6.7  抽象函數(shù)求偏導 511
6.8  二元函數(shù)的極值、最值、條件極值 519
6.8.1  二元函數(shù)的極值 519
6.8.2  二元函數(shù)的最值 522
6.8.3  條件極值 523
6.9  求空間曲線的切線與法平面以及
 求曲面的法線與切平面 526
6.9.1  求空間曲線的切線與法平面 526
6.9.2  求曲面的法線與切平面 529
第7章  二重積分 533
7.1  二重積分的形式 533
7.2  當被積函數(shù)為1時二重積分的意義 534
7.3  二重積分的計算方法 536
7.4  二重積分的三條性質(zhì) 561
7.5  二重積分是一個數(shù) 565
7.6  求解被積函數(shù)中含絕對值的二重積分 566
7.7  二重積分的對稱性 577
7.8  二重積分的輪換對稱性 582
7.9  “先x后y型”二重積分與“先y后x型”
 二重積分的相互轉(zhuǎn)化 584
7.10  計算二重積分時的一個小技巧 586
7.11  均勻薄片的形心 587
第8章  三重積分 589
8.1  三重積分的形式 589
8.2  當被積函數(shù)為1時三重積分的意義 590
8.3  五個必須背下來的圖 591
8.4  三重積分的計算方法 595
第9章  無窮級數(shù) 620
9.1  什么叫常數(shù)項級數(shù) 620
9.2  常數(shù)項級數(shù)的分類 621
9.3  常數(shù)項級數(shù)的收斂與發(fā)散 625
9.4  常數(shù)項級數(shù)的六個重要性質(zhì) 626
9.5  什么叫冪級數(shù) 629
9.6  冪級數(shù)的收斂域與和函數(shù) 630
9.6.1  冪級數(shù)的收斂域 630
9.6.2  冪級數(shù)的和函數(shù) 630
9.7  正項級數(shù)的斂散性判別 631
9.8  交錯級數(shù)的斂散性判別 640
9.9  一般級數(shù)的斂散性判別 644
9.10  求冪級數(shù)的收斂域 645
9.11  求冪級數(shù)的和函數(shù) 652
 
第三部分  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
 
第1章  隨機事件和概率 658
1.1  隨機試驗 658
1.2  樣本空間 658
1.3  樣本點 659
1.4  隨機事件 659
1.5  隨機事件之間的關系 660
1.6  隨機事件的概率 661
1.7  兩種特殊的隨機事件 661
1.8  互斥 662
1.8.1  兩個隨機事件互斥 662
1.8.2  兩個隨機事件對立 662
1.9  相互獨立 663
1.9.1  兩個隨機事件相互獨立 663
1.9.2  三個隨機事件相互獨立 663
1.9.3  多于三個隨機事件相互獨立 663
1.10  關于互斥、相互獨立的進一步討論 663
1.11  三大公式 663
1.12  四條算律 667
1.13  與概率有關的應用題 671
1.13.1  第一類與概率有關的應用題
 ——幾何概型 671
1.13.2  第二類與概率有關的應用題
 ——伯努利概型 677
1.13.3  第三類與概率有關的應用題
          ——全概率概型與貝葉斯概型 680
第2章  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 687
2.1  為什么要引入隨機變量 687
2.2  隨機變量的定義 687
2.3  分布函數(shù)的定義 688
2.4  概率密度函數(shù)的定義 689
2.5  隨機變量的分類 693
2.5.1  離散型隨機變量 693
2.5.2  連續(xù)型隨機變量 696
 
2.5.3  混合型隨機變量 698
2.6  三條重要結(jié)論 698
2.7  分布律 703
2.8  F(x)為某一隨機變量的分布函數(shù)的
 充要條件 706
2.9  通過分布函數(shù)求概率 711
2.10  f(x)為某一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函數(shù)的
          充要條件 714
2.11  通過概率密度函數(shù)求概率 717
2.12  常用分布 722
2.12.1  二項分布 722
2.12.2  泊松分布 724
2.12.3  幾何分布 726
2.12.4  均勻分布 727
2.12.5  指數(shù)分布 730
2.12.6  正態(tài)分布 731
2.13  隨機變量函數(shù)的分布 735
第3章  二維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740
3.1  二維隨機變量的聯(lián)合分布律、
 邊緣分布律、條件分布律 740
3.2  二維隨機變量的聯(lián)合分布函數(shù)、
 邊緣分布函數(shù) 744
3.3  二維隨機變量的聯(lián)合概率密度函數(shù)、
 邊緣概率密度函數(shù)、條件概率密度函數(shù) 746
3.4  通過聯(lián)合概率密度函數(shù)f(x,y)求概率 759
3.5  二維均勻分布 762
3.6  隨機變量的獨立性 765
3.7  兩個隨機變量函數(shù)的分布 768
3.8  2分布、t分布、F分布 775
3.8.1  2(讀作“kài方”)分布 775
3.8.2  t分布 777
3.8.3  F分布 778
第4章  隨機變量的數(shù)字特征 779
4.1  數(shù)學期望的基本計算方法 779
4.2  數(shù)學期望的性質(zhì) 783
4.3  方差的基本計算方法 788
4.4  方差的性質(zhì) 791
4.5  常見分布的數(shù)學期望與方差 794
4.6  協(xié)方差與相關系數(shù) 797
4.6.1  協(xié)方差 797
4.6.2  相關系數(shù) 799
第5章  大數(shù)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 802
5.1  切比雪夫不等式 802
5.2  辛欽大數(shù)定律 803
5.3  列維林德伯格定理(中心極限定理) 804
第6章  數(shù)理統(tǒng)計的基本概念 805
6.1  五個名詞 805
6.2  與 和S2有關的三條性質(zhì) 805
6.3  與正態(tài)總體有關的四條結(jié)論 806
第7章  參數(shù)估計 808
7.1  無偏估計 808
7.2  矩估計 809
7.3  最大似然估計 812
7.4  置信區(qū)間 81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