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戲曲歷史與審美變遷

戲曲歷史與審美變遷

戲曲歷史與審美變遷

定 價:¥59.00

作 者: 劉禎 著;仲呈祥 編
出版社: 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
叢編項: 博導文叢,中國藝術學文庫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5995352 出版時間: 2015-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戲曲歷史與審美變遷》為作者劉禎、仲呈祥研究戲曲歷史與審美變遷之論文集。作者多年從事中國戲曲史研究,所收文章發(fā)表于《文藝研究》、《戲曲研究》、《戲劇藝術》等刊物或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要內容包括《論中國戲曲雅俗審美思潮之變遷》、《乾隆時期(1736-1795)北京演劇及雅俗思潮嬗變》、《虎丘曲會與昆曲審美的雅、俗之境》、《實踐與理論:關于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論元雜劇及在大都的興盛》及研究高則誠與《琵琶記》、關漢卿、王實甫等劇作等論文,集中反映了作者多年來研究中國戲曲史及審美變遷的成果,受到學界關注和好評。共約25萬字。

作者簡介

  劉禎,1963年出生于內蒙古,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梅蘭芳紀念館書記、副館長。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F(xiàn)兼任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長等職。武漢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等兼職教授。主要從事戲劇史論及民間文化、宗教祭祀戲劇等方面的研究。

圖書目錄

自序
論昆曲審美思想的變遷
一、《琵琶記》與明初文學思潮
二、文人與戲曲的契緣
三、“雅正”思想與“寓道德于詼謔”的走向
略論中國戲曲雅俗審美思潮之變遷
一、俗之濫觴——南戲的興起與“里巷歌謠”
二、雅、俗共賞——雅俗審美之真正融合與雜劇作家身份之雙重性
三、雅化之風——戲曲身份的確立與昆曲的“流麗悠遠”
四、俗中含雅——地方戲的崛起與京劇的形成
五、雅化與精致——二十世紀五十、六十年代以來的“戲改”和戲曲發(fā)展
虎丘曲會與昆曲審美的雅、俗之境
一、戲曲史中的俗與雅
二、虎丘曲會文獻記載
三、曲會現(xiàn)象與雅、俗兩境
四、曲會與民俗節(jié)慶
乾隆時期(1736—1795)北京演劇及雅俗思潮嬗變
一、戲曲史上之清代戲曲與乾隆戲曲
二、乾隆時期北京演劇與花雅之爭
三、乾隆時期戲曲審美的雅俗嬗變及對京劇品格的影響
當代戲曲的發(fā)展及其走向
一、“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戲曲改革方針與戲改中對“反歷史主義”傾向的批判
二、《十五貫》、《白蛇傳》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劇作
三、京劇現(xiàn)代戲會演和《紅燈記》等“樣板戲”
四、新時期戲曲的新收獲
實踐與理論:關于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
一、戲曲是表演和實踐的產物
二、古代對戲曲表演的系統(tǒng)認識
三、當代戲曲表演理論體系研究管窺
四、關于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張庚與中國戲曲理論體系
一、戲曲學與中國戲曲理論體系
二、張庚論中國戲曲表演體系
三、張庚、前海學派與戲曲學科體系
揚劇《百歲掛帥》研究
一、揚劇及其興盛
二、從揚劇《十二寡婦征西》到《百歲掛帥》改編
三、京劇改編與對揚劇《百歲掛帥》的評價、地位
論元雜劇及在大都的興盛
一、元雜?。阂淮膶W
二、大都:雜劇之中心
三、多元藝術的綜合與演進
四、蒙古及周邊民族藝術的促進
五、科舉行廢與書會才人
關漢卿及其雜劇創(chuàng)作論
一、關漢卿的生平、思想和劇作
二、《竇娥冤》與社會批判精神
三、《救風塵》與女性形象系列
四、英雄主義與《單刀會》
五、關漢卿雜劇的藝術特點
論王實甫與《西廂記》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二、《西廂記》題材演變
三、《西廂記》思想內容
四、《西廂記》藝術特點
五、華美典麗的詩劇風格
極意匠慘淡之致
——武漢臣雜劇《老生兒》研究
一、版本比較
二、主題、本事
三、人物塑造
四、關目結構
五、小說比較
論“曲祖”《琵琶記》
一、關于“曲祖”
二、“雖出《拜月》之后,然自為曲祖”
三、《琵琶記》之“矛盾”:從民間到文人
四、“一部《琵琶》,止為蔡伯喈一人”
高明仕履考辨
一、處州錄事
二、江浙行省掾史
三、浙東閫幕都事
四、紹興府判官
五、慶元路推官
六、江南行臺掾
七、福建行省都事
八、徵事郎、翰林、國史院典籍官
高明交游新考
一、交友新考
二、公共特征
高明卒年再考辨
附錄:高明年譜
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