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作品集中國文學作品集作為語言的建筑

作為語言的建筑

作為語言的建筑

定 價:¥22.00

作 者: 史雷鳴,賈平凹,韓魯華 著
出版社: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社會科學 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學

ISBN: 9787561381564 出版時間: 2015-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17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作為語言的建筑》將所有的藝術理解為語言,進而論證了建筑作為一門語言,并具有符號學所具有的屬性和原理。探討了藝術語言之間的翻譯嫁接、每一種藝術語言的不可翻譯部分的本體性;并從理論層面論述了觀念建筑和建筑從陳述到敘述到表達表現(xiàn)的發(fā)展趨勢。

作者簡介

  史雷鳴,詩人,藝術家,高校教師,景觀碩士,建筑文化在讀博士。主要研究社會學,美學,符號學。曾出版詩集《野蠻派對》,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雕塑作品展。賈平凹,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出版有長篇小說《廢都》《古爐》《秦腔》《帶燈》等。韓魯華,教授,博導,文學評論家。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2 相關專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評述
1.3 本書的框架結(jié)構(gòu)、主要內(nèi)容
1.3.1 本書框架結(jié)構(gòu)
1.3.2 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
2 建筑綜述
2.1 建筑的屬性
2.2 形態(tài)學和建筑
2.3 建筑的空間
3 符號學與廣義語言
3.1 感官與認知
3.2 符號的形成
3.3 所指與能指
3.4 語言的形成與分化
4 賈平凹文學作品中的建筑和文學混合表達案例分析以及與古典文學和世界藝術案例的比對分析
4.1 《廢都》中的“求缺屋”的建筑文學混合表達與接受
4.2 現(xiàn)代主義藝術轉(zhuǎn)折點上的杜尚的“泉”與“求缺屋”之間的跨語言表達的原理共性
4.3 《紅樓夢》以及古典文學中文學語言和建筑語言混合的現(xiàn)象和美學以及表達和接受的分析
4.4 文學與達利的繪畫的案例
5 中國的文學語言深度介入建筑語言的現(xiàn)象和與西方建筑語言中的其他藝術語言植入的對比與歷史文化原因研究
5.1 宗教的影響和中國古典文學的宗教化
5.2 中國文學對其他藝術的深度介入和文學的精神顯化
6 文學語言與建筑語言在符號學層面的轉(zhuǎn)換嫁接原理
6.1 文學語言的認知表達和接受的心理特征
6.2 建筑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和表達以及認知心理特征
6.3 文學語言的符號與建筑語言的符號嫁接和轉(zhuǎn)換
7 藝術語言之間的嫁接和翻譯與混合的普遍性以及藝術語言的本體語言
7.1 本體語言
7.2 混合藝術
7.3 混合表達
7.4 符號學層面和心理接受層面上的語言混合原理
8 符號學層面的修辭學與敘述
8.1 從符號學角度構(gòu)建修辭理論
8.2 跨語言的符號修辭案例
9 建筑的跨語言綜合表達與其他藝術之間的關系
9.1 與其他藝術共用語言集合
9.2 可直接翻譯轉(zhuǎn)換的語言集合
9.3 觀念和戲劇性詩性的語言拓展
9.4 建筑的邊界、界與外環(huán)境的借用與沖突
9.5 建筑的時間軸線的訴求與時間語言
9.6 不同層面的象征與語言的隱喻
9.7 建筑是一種情境
9.8 建筑隱含的與人的交互關系和交互語言
10 建筑中的敘述和戲劇性與詩性
11 作為一種語言的建筑
12 作為文化的彌姆和作為彌姆的語言以及作為世界本質(zhì)之一的語言
13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