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環(huán)境科學基礎理論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

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

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

定 價:¥128.00

作 者: 郝曉地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環(huán)境科學 科學與自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422958 出版時間: 2014-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8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這是一部系統(tǒng)論述污水處理低碳運行與能源消耗自給自足!碳中和的技術專著《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從污水處理與碳排放關系入手介紹污水處理運行模擬優(yōu)化技術所能帶來的低碳運行效果揭示污水處理過程耗能與產(chǎn)能之潛力探討剩余污泥轉化能源關鍵問題與技術闡釋知識更新對污水處理低碳運行的作用分析非傳統(tǒng)能源!污水源熱泵'微生物燃料(電解電池'太陽能與風能作為潛在運行能源的可行舉例說明國外污水處理廠碳中和運行的理念與實踐展望我國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的未來憧憬這部集作者潛心研究與當今世界前瞻理念及實踐的專著體現(xiàn)出一種全新的學術思想呈現(xiàn)給讀者諸多實用技術與研發(fā)思路代表著一種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作者簡介

暫缺《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污水處理與碳排放1 1
.1 問題與挑戰(zhàn)1
1.1.1 污水處理與碳排放關系1
1.1.2 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挑戰(zhàn)3 1
.2 污水處理低碳運行策略與技術導向4
1.2.1 引言4
1.2.2 污水處理與碳排放關系5
1.2.3 污水處理低碳運行策略6
1.2.4 實現(xiàn)低碳運行技術途徑8
1.2.5 低碳運行技術導向12
參考文獻13
第2章 污水處理運行優(yōu)化與低碳運行15
2.1 污水處理廠原始數(shù)據(jù)可靠性評價方法15
2.1.1 引言15
2.1.2 試驗方法與材料16
2.1.3 小結
22 2
.2 數(shù)學模擬應用中的污水水質(犆犗犇)特征化方法22
2.2.1 引言22
2.2.2 污水水質特征化分析方法23
2.2.3 污水水質特征化實驗27
2.2.4 小結29 2
.3 生物營養(yǎng)物去除(犅犖犚)工藝模型參數(shù)校正與驗證方法29
2.3.1 引言29
2.3.2 試驗系統(tǒng)與工藝模型30
2.3.3 試驗與模擬結果32
2.3.4 模型校正35
2.3.5 小結38
2.4 污水處理運行問題診斷與工藝優(yōu)化模擬演示38
2.4.1 引言38
2.4.2 運行狀況初步模擬評價39
2.4.3 工藝運行問題診斷39
2.4.4 倒置犃2/犗工藝的運行優(yōu)化模擬分析41
2.4.5 小結46 2
.5 制定脫氮除磷(犅犖犚)工藝最佳運行策略:模擬預測并試驗驗證46
2.5.1 模擬與試驗方法46
2.5.2 模擬預測與試驗驗證結果50
2.5.3 討論52
2.5.4 小結55 2
.6 倒置犃2/犗工藝運行工況靜態(tài)模擬56
2.6.1 引言56
2.6.2 倒置犃2/犗工藝模型建立57
2.6.3 初步模擬?組分參數(shù)修正與模擬再驗證58
2.6.4 參數(shù)修正后的工藝模型驗證60
2.6.5 小結61 2
.7 倒置犃2/犗工藝運行工況動態(tài)模擬61
2.7.1 引言61
2.7.2 物料平衡分析62
2.7.3 動態(tài)模擬66
2.7.4 日水量?水質監(jiān)測試驗68
2.7.5 小結69 2
.8 數(shù)學模擬技術應用于二級污水處理工藝升級改造69
2.8.1 引言69
2.8.2 背景與任務70
2.8.3 現(xiàn)存工藝模擬71
2.8.4 升級工藝與構筑物71
2.8.5 模擬輔助工藝設計73
2.8.6 設備選型及布置75
2.8.7 小結76 2
.9 模擬評價?優(yōu)化大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方案77
2.9.1 引言77
2.9.2 改良犃2/犗工藝改造方案77
2.9.3 升級改造方案模擬評價79
2.9.4 升級改造方案優(yōu)化建議82
2.9.5 建議優(yōu)化方案及運行參數(shù)84
2.9.6 小結85 2
.10 模擬評估大型市政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能力86
2.10.1 引言86
2.10.2 工藝概況與超負荷運行87
2.10.3 數(shù)學模擬方法88
2.10.4 模擬結果與討論89
2.10.5 小結96 2
.11 污水處理運行數(shù)字化控制集成方法97
2.11.1 引言97
2.11.2 犅犖犚工藝98
2.11.3 工藝運行控制策略及控制參數(shù)選擇99
2.11.4 在線監(jiān)測→模擬預測→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構建101
2.11.5 數(shù)字化自動控制系統(tǒng)集成?運行過程及運行效果104
2.11.6 結語107 參考文獻
107
第3章 污水處理過程耗能與產(chǎn)能潛力112 3
.1 反硝化除磷對污水處理低碳運行的實際貢獻分析112
3.1.1 反硝化除磷的節(jié)能減排作用112
3.1.2 實例污水處理廠概述113
3.1.3 模擬計算方法113
3.1.4 模擬計算結果分析115
3.1.5 小結119 3
.2 氧化溝在脫氮除磷方面功效與能效模擬評價119
3.2.1 引言119
3.2.2 工藝模型建立120
3.2.3 功效模擬分析122
3.2.4 運行優(yōu)化模擬比較123
3.2.5 工藝能效分析125
3.2.6 小結127 3
.3 污水處理廠碳中和評價方法創(chuàng)建與案例分析128
3.3.1 引言128
3.3.2 模型建立129
3.3.3 案例分析135
3.3.4 結果分析與討論137
3.3.5 小結139 參考文獻
140
第4章 剩余污泥轉化能源關鍵技術143 4
.1 剩余污泥處理/處置方法全球概覽143
4.1.1 引言143
4.1.2 西歐:控制填埋,鼓勵返田,部分焚燒144
4.1.3 中?東歐:消化為主,堆肥普遍145
4.1.4 北美洲:嚴格管理146
4.1.5 拉丁美洲:污泥量少,傾向農(nóng)業(yè)使用147
4.1.6 東亞:熱干化?焚燒?填海轉向堆肥?焚燒?灰分利用147
4.1.7 東亞與中國:填埋?農(nóng)業(yè)使用為主,機械脫水?消化為輔148
4.1.8 非洲:除南非外分散式處理為主149
4.1.9 大洋洲:主要填埋,研發(fā)新法149
4.1.10 小結150 4
.2 剩余污泥減量技術評價及未來潛在技術展望151
4.2.1 引言151
4.2.2 污泥減量技術一般性評價152
4.2.3 強化污泥消化及預處理技術154
4.2.4 未來潛在的污泥減量技術展望156
4.2.5 小結158 4
.3 剩余污泥轉化能源瓶頸與突破技術158
4.3.1 厭氧消化一般影響因素與工藝條件159
4.3.2 污泥厭氧消化內(nèi)在瓶頸與突破途徑161
4.3.3 污泥厭氧消化外部刺激手段166
4.3.4 小結168 4
.4 剩余污泥預處理技術概覽168
4.4.1 引言168
4.4.2 物理預處理方法169
4.4.3 機械預處理方法175
4.4.4 化學預處理方法177
4.4.5 生物預處理179
4.4.6 聯(lián)合預處理方法180
4.4.7 小結182 4
.5 剩余污泥中木質纖維素能源轉化潛力分析183
4.5.1 引言183
4.5.2 木質纖維素化學結構184
4.5.3 木質纖維素生物降解原理186
4.5.4 木質纖維素能源轉化技術途徑189
4.5.5 剩余污泥中木質纖維素能源轉化技術策略190
4.5.6 小結193 4
.6 剩余污泥中木質纖維素穩(wěn)定并轉化能源可行性分析193
4.6.1 引言193
4.6.2 剩余污泥中木質纖維素的來源194
4.6.3 木質纖維素結構與生物降解性195
4.6.4 剩余污泥預處理197
4.6.5 木質纖維素預處理197
4.6.6 強化剩余污泥預處理可行性分析200
4.6.7 小結201 4
.7 預處理破穩(wěn)污泥木質纖維素并厭氧降解實驗研究202
4.7.1 引言202
4.7.2 實驗材料與方法203
4.7.3 結果與討論205
4.7.4 結論209 4
.8 污泥預處理逾越厭氧水解瓶頸產(chǎn)甲烷實驗研究209
4.8.1 引言209
4.8.2 實驗材料與方法210
4.8.3 結果與討論212
4.8.4 結論216 4
.9 降解剩余污泥中木質纖維素微生物富集培養(yǎng)實驗研究217
4.9.1 引言217
4.9.2 實驗材料與方法218
4.9.3 結果分析與討論222
4.9.4 結論226 4
.10 強化污泥中木質纖維素產(chǎn)甲烷實驗研究226
4.10.1 引言226
4.10.2 實驗材料與方法227
4.10.3 結果分析與討論228
4.10.4 結論237 4
.11 鐵腐蝕析氫強化甲烷產(chǎn)率實驗研究238
4.11.1 引言238
4.11.2 材料與方法239
4.11.3 結果與討論241
4.11.4 小結248 參考文獻
248
第5章 新知識下的低碳工藝研發(fā)與優(yōu)化262 5
.1 厭氧氨氧化技術工程化現(xiàn)狀與展望262
5.1.1 引言262
5.1.2 從發(fā)現(xiàn)到應用264
5.1.3 工程實例266
5.1.4 應用前景展望268 5
.2 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工程化進展270
5.2.1 引言270
5.2.2 從概念到技術271
5.2.3 犖犲狉犲犱犪?工程應用實例273
5.2.4 中國工程實例276
5.2.5 應用前景276 5
.3 對強化生物除磷(犈犅犘犚)機理與工藝的認識誤區(qū)277
5.3.1 引言277
5.3.2 強化生物除磷機理認識誤區(qū)277
5.3.3 強化生物除磷工藝認識誤區(qū)282
5.3.4 小結286 5
.4 低碳源污水生物除磷強化技術方式287
5.4.1 引言287
5.4.2 試驗與模擬方法288
5.4.3 結果與分析290
5.4.4 討論293
5.4.5 結論294 5
.5 犆/犘比與磷回收對生物營養(yǎng)物去除系統(tǒng)的影響294
5.5.1 引言294
5.5.2 材料與方法295
5.5.3 結果與分析297
5.5.4 討論300
5.5.5 小結302 5
.6 控制犅犖犚工藝厭氧釋磷效果的因素302
5.6.1 引言302
5.6.2 實驗方法與材料303
5.6.3 結果304
5.6.4 討論308
5.6.5 小結309 5
.7 控制犅犖犚工藝好氧?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因素310
5.7.1 引言310
5.7.2 實驗方法與材料310
5.7.3 結果312
5.7.4 討論316
5.7.5 小結317 5
.8 側流磷回收強化低碳源污水脫氮除磷效果模擬與試驗317
5.8.1 引言317
5.8.2 模擬與試驗方法318
5.8.3 結果與討論321
5.8.4 小結325 5
.9 懸浮填料強化污水生物處理的實際作用325
5.9.1 引言325
5.9.2 自有課題試驗結果326
5.9.3 自有課題試驗現(xiàn)象分析327
5.9.4 其他懸浮填料試驗效果328
5.9.5 其他懸浮填料試驗結果分析330
5.9.6 小結331 5
.10 天然水體氮自凈過程及硝化所需溶解氧源331
5.10.1 簡介331
5.10.2 試驗材料與方法332
5.10.3 試驗結果334
5.10.4 討論338
5.10.5 小結338 5
.11 源分離技術國內(nèi)外研發(fā)進展及應用現(xiàn)狀339
5.11.1 源分離技術背景339
5.11.2 源分離及其優(yōu)越性340
5.11.3 源分離技術研發(fā)進展341
5.11.4 源分離工程典型范例344
5.11.5 尿液源分離技術展望348
5.12 美國分散式污水處理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348
5.12.1 引言348
5.12.2 發(fā)展歷史349
5.12.3 研發(fā)/應用現(xiàn)狀351
5.12.4 未來前景354
5.12.5 小結355 5
.13 提高“未來的城市”可持續(xù)性的水與資源綜合管理系統(tǒng)356
5.13.1 城市傳統(tǒng)水資源管理系統(tǒng)弊端與未來的城市發(fā)展方向356
5.13.2 水與資源綜合管理系統(tǒng)思路與概念357
5.13.3 水與資源綜合管理系統(tǒng)含義358
5.13.4 水與資源綜合管理系統(tǒng)實踐與探索363
5.13.5 水與資源綜合管理系統(tǒng)技術與管理問題364
5.13.6 可持續(xù)水的基礎設施展望365 參考文獻
366
第6章 污水處理廠非傳統(tǒng)能源利用潛力380 6
.1 污水源熱泵與光伏發(fā)電潛力計算分析380
6.1.1 引言380
6.1.2 污水源熱泵能量回收潛力382
6.1.3 光伏發(fā)電潛能估算385
6.1.4 能耗赤字補給率案例分析388
6.1.5 結果討論與建議390
6.1.6 小結390 6
.2 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水并產(chǎn)能潛力分析391
6.2.1 引言391
6.2.2 犕犉犆發(fā)展歷程與研究現(xiàn)狀391
6.2.3 犕犉犆工作原理與基本構造392
6.2.4 犕犉犆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396
6.2.5 犕犉犆/犕犈犆應用于實際污水處理并產(chǎn)能潛力分析397
6.2.6 小結與展望399 參考文獻
400
第7章 國外污水處理廠碳中和運行現(xiàn)狀與未來404 7
.1 荷蘭未來污水處理新概念———犖犈犠狊及其實踐405
7.1.1 犖犈犠狊框架與意義406
7.1.2 犖犈犠狊技術路線圖407
7.1.3 犖犈犠狊實踐與案例412
7.1.4 結語418 7
.2 德國可持續(xù)污水處理工程典范———犛狋犲犻狀犺狅犳廠419
7.2.1 引言419
7.2.2 處理工藝流程與效果420
7.2.3 能源與資源產(chǎn)生422
7.2.4 能量平衡計算423
7.2.5 工藝改進措施426
7.2.6 結論428 7
.3 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國際先驅———奧地利犛狋狉犪狊狊廠案例剖析429
7.3.1 引言429
7.3.2 工藝流程430
7.3.3 工藝單元與能量平衡431
7.3.4 產(chǎn)能/耗能比分析435
7.3.5 結語437 7
.4 美國碳中和運行成功案例———犛犺犲犫狅狔犵犪狀污水處理廠437
7.4.1 引言437
7.4.2 工藝概況與處理效果438
7.4.3 能源回收與節(jié)能440
7.4.4 結語448 7
.5 新加坡再生水廠能耗目標及技術發(fā)展方向448
7.5.1 引言448
7.5.2 能源自給率目標449
7.5.3 近期目標———棕色水廠改造450
7.5.4 短期目標———新建綠色水廠454
7.5.5 長期目標———未來綠色水廠456
7.5.6 結論457 參考文獻
457
第8章 結語與展望460 彩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