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行為即出于理智認同與意志選擇的人性行為。人性行為的內在原則是習性,外在原則是上帝,它以法律來體現(xiàn)。習性分為善習與惡習;善習即德性;惡的習性即惡習和罪惡。托馬斯·阿奎那以理性為工具、采用思辨的方式與“在物共相”的立場建構起經院哲學最有代表性的實在論學說,表現(xiàn)為由知識論入手走向形而上學之“體”、再落實于倫理學之“用”的哲學進路,從而使知識、存有和道德在“人是上帝的肖像”的前提下得以有效定位。托馬斯在神圣與世俗間尋求人的本體存有與人性超越價值的努力不僅鑄就了他思想的深度,也決定了他的理論在西方哲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托馬斯·阿奎那倫理學思想研究》論證托馬斯·阿奎那倫理學思想的理論架構并揭示其深刻的哲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