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審判從這里開始:日本戰(zhàn)犯…
02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還原1…
03楊虎城幕府與幕僚
04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
05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
06檔案里的清華
07遇見海塘(申遺版)
08中國歷史明信片
09轉折:1947年中共中央在陜…
10兩頭不到岸:二十世紀初年…
張鳴
上篇:鄉(xiāng)土心路八十的——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nóng)民意識的變遷。1840-1920年之間…
可讀可購
張朋園
《梁啟超與清季革命》敘述梁任公早期的思想及政治運動,從他二十二歲開始關心…
可購
齊紅深
《流亡:抗戰(zhàn)時期東北流亡學生口述》以豐富而錯綜復雜的史實和當事人的深刻反…
何天義
《日軍侵華集中營:中國受害者口述》是繼《日軍槍刺下的中國勞工》(四卷本)…
楊奎松
本書是國內(nèi)第一部從國民黨史的角度研究國共關系的著作,從而將國共關系的研究…
《見證·親歷》欄目組 編
《見證·親歷》是中央電視臺cctv-1的品牌欄目,最受觀眾喜愛的歷史紀錄片…
朱宗震
《真假共和(上):1912?中國憲政實驗的臺前幕后》向我們講述的是辛亥革命那…
陶菊隱
親歷者口述秘史,大記者權威見證,吳思、張鳴、李亞平、曹聚仁、雷頤鼎力推薦…
張聿溫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廣州衛(wèi)戍司令部司令蔣介石,突然一反常態(tài),派兵逮捕了…
(美國)(Hallett Abend)哈雷特·阿…
《民國采訪戰(zhàn)》(《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阿班回憶錄)講述的是美國記者阿班…
謝軼群
著名[寫史狂人]赫連勃勃大王傾力推薦不為人知的民國往事 難以磨滅的歷史邊…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
本書以太平天國運動為主線,將19世紀五六十年代整個中國的大事件都貫穿其中?!?/p>
端木賜香
《那一次,我們挨打了》是對1840-1842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一種全景式解讀…
邵雍
《中國近代社會史》共五章,對1840至1949年的中國社會的情況作全面的介紹,包…
西風欺客夢
太平天國興起與敗亡的全程解說。為我們撥開了晚清歷史的重要迷霧。揭下了太平…
張明金、劉立勤 編
本書介紹中國近代史上直、皖、奉、直魯聯(lián)軍、五省聯(lián)軍、中央軍、西北軍、晉軍…
趙佳楹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近4000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其古…
(日本)石川達三 著;唐卉 譯
本書是一個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的手記。作品以報告文學形式,真實地向…
馬振犢
有關國民黨特務組織及其活動的歷史,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隱晦最深的一頁內(nèi)容,在…
王憲明、蔡樂蘇
全書共13章,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央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
蔣夢麟
我所寫下的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象近代史。它記錄了我心目中不可…
陳廷湘
《新時期的中國現(xiàn)代史研究》為四川省精品課《中國現(xiàn)代史》的配套參考書。按《…
齊鵬飛 編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疑難解析》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委托中國人民大學中…
(美國)(EDGAR SNOW)埃德加·斯諾 …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實描繪紅色中國的…
(日)佐藤慎一
以從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初約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為主要舞臺,以這一時期知識分…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 編
《袁世凱竊國記》詳細介紹了袁世凱竊國的整個過程,史料翔實,內(nèi)容生動,人物…
張舜徽 著
《中華人民通史》開宗明義就介紹地理環(huán)境的變遷,記載了中國自然地理、人文地…
鄭志廷、張秋山
作者對直系軍閥的關注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那時作者有幸參加了中國社科院近代…
馮仲云
目錄
萬建中
中國民俗是一塊色彩斑斕的瑰寶,是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國民俗史:…
曾紀鑫 著
時至晚清,老邁昏聵、日薄西山、風燭殘年的老大帝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
(美)王冠華
在仍然受家庭、家族和地方觀念束縛著的19、20世紀之交的中國,為什么能夠發(fā)生…
清末民初,東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撞擊,使得中國社會傳統(tǒng)秩序走向崩潰,逐…
張鳴,這位風趣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兼暢銷書作家,近年來一直筆耕不輟,他始終…
楊天石 著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研究蔣氏生平、思想、活動諸多方面,力圖還原在多年政治…
金東吉 主編
《張海鵬先生七秩初度紀念文集》是為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
葉孝慎 著
《民國疑案》是一此從來沒有被人清楚說過的往事,這是一些注定要被后人重新說…
桑兵,張凱,於梅舫 編
桑兵教授執(zhí)教至今,一直開設中國近代學術史或學術思想史課程。近幾年來,又在…
蔣夢麟 著
本書記錄了1842年至1941年中國的百年歷史,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后半段是作者…
桑兵,張凱,於梅舫 著
《近代中國學術批評》的目的,并非提供近代學術批評史的參考資料,而是想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