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導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現狀概述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五、章節(jié)內容安排
第一章 空間觀的“哥白尼革命”
1.1 絕對空間觀及其論敵
1.2 革命的開端:1768
1.3 關鍵性的轉變:1770-1781
1.4 革命的完成:1781-1787
1.5 康德對傳統(tǒng)空間觀的繼承與變革
1.6 革命的思想意義與遺留問題
1.7 走向“哥白尼革命”的顛覆
第二章 知覺經驗與客觀思維
2.1 胡塞爾的洞見:知覺的側顯
2.2 知覺經驗的視角性
2.3 視域與視域綜合
2.4 客觀思維的起源
2.5 身體與空間的對象化
2.6 經驗主義與理智主義
2.7 自然態(tài)度與現象學還原
2.8 胡塞爾的“未思”:現象空間
2.9 《知覺現象學》的方法論變革
2.1 0 空間現象學的基本任務
第三章 從客觀身體到現象身體
3.1 客觀身體的概念
3.2 客觀身體概念在生理學研究中面臨的困難
3.3 客觀身體概念在心理學研究中面臨的困難
3.4 在世存在的運動與現象身體的概念
3.5 現象身體的主要特征
3.6 現象身體的綜合與統(tǒng)一性
3.7 現象身體概念的哲學意義
第四章 空間的具身化
4.1 客觀空間與身體空間
4.2 兩種空間的奠基關系
4.3 施耐德病例
4.4 因果解釋的不充分性
4.5 反思分析的不充分性
4.6 兩者的客觀思維預設
4.7 施耐德病例的空間現象學解釋
4.8 從時間圖型到身體圖型
4.9 習慣:身體與空間的交互構造
第五章 從客觀空間到現象空間
5.1 客觀空間:康德式的分析框架
5.2 斯特拉頓實驗及其實在論解釋
5.3 實驗現象對康德空間觀的反駁
5.4 新空間觀的邏輯條件
5.5 現象空間:斯特拉頓實驗的現象學解釋
5.6 知覺的側顯與空間的本質
第六章 現象空間面面觀
6.1 現象空間的基本特征
6.2 現象空間與先天直觀形式
6.3 現象空間中的深度
6.4 現象空間中的運動
6.5 現象空間中的事物
第七章 現象空間的存在論基礎
7.1 存在論奠基問題的一般結構
7.2 現象空間的存在論奠基問題
7.3 客觀空間的存在論基礎:對象存在論
7.4 對象存在論的基礎預設
7.5 存在的新意義:肉身
7.6 現象空間的存在論基礎:現象存在論
第八章 從現象空間到現象科學
8.1 客觀空間的構成問題
8.2 發(fā)生現象學奠基的困境
8.3 解困之道:走向科學間性
8.4 現象科學:一種非對象化的科學如何可能?
8.5 客觀科學與現象科學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第九章 現象科學:中醫(yī)科學性難題新解
9.1 中醫(yī)科學性難題及其研究現狀
9.2 重審中醫(yī)科學性難題的必要性
9.3 中醫(yī)空間觀的現象學闡釋
9.4 元氣論的現象科學闡釋
9.5 天人合一觀的現象科學闡釋
9.6 陰陽學說的現象科學闡釋
9.7 五行學說的現象科學闡釋
9.8 中醫(yī)科學性難題的現象科學解
9.9 中國古代科學研究的新視野
結語
一、現象身體:身體的境域化
二、現象空間:空間的境域化
三、現象科學:科學的境域化
四、空間現象學的成就與局限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