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傳記領(lǐng)袖/政治人物曾國藩卷

曾國藩卷

曾國藩卷

定 價:¥84.00

作 者: 董叢林 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標 簽: 哲學(xué) 哲學(xué)/宗教 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xué)

ISBN: 9787300187044 出版時間: 2014-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2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自曾國藩所留不下千萬言的公私文牘當中,精選近300篇長短不一計約50萬言的文字,包括文章、奏疏、書信(含家書)、日記等多種體裁,內(nèi)容上涉及其政事、軍事、德事、學(xué)事、家事等方方面面,反映這個“百科全書式”人物的人生梗概和思想內(nèi)涵,同時也體現(xiàn)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狀貌和世態(tài)面相。知人論世,論世知人,本書盡管篇幅有限,但能為讀者獲取這種雙向互動的認知提供助益。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xiāng)(今屬雙峰)人,晚清重臣、名臣,同時也是著名文士和思想家。道光年間中進士,入翰林,擢部堂,歷經(jīng)十多年的京官生涯。咸豐二年(1852)丁母憂回籍,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借機練成湘軍,統(tǒng)之鎮(zhèn)壓太平天國,歷時十年余。其間于咸豐十年充任兩江總督,后兼榮列“相國”(大學(xué)士)。又曾掛帥鎮(zhèn)壓捻軍,“功”而退返兩江之任。后移調(diào)直隸總督,在任近兩年,于同治九年(1870)冬重就兩江之職,之后年余去世。一生統(tǒng)軍理政之外,文事不輟,又重修身、齊家,思想蘊涵豐厚。編者簡介董叢林,男,1952年生,河北鹽山人。歷史學(xué)博士,河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多年來一直在高校從事中國近代史專業(yè)的教學(xué)和研究工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二十余家刊物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等多家機構(gòu)出版?zhèn)€人著作十余部。晚清湘、淮軍政集團要員研究,是其專重的領(lǐng)域之一,有《曾國藩傳》(43.6萬字,人民出版社)出版及多篇關(guān)于曾國藩的論文發(fā)表,即將面世的有《曾國藩年譜長編》(約150萬字)。

圖書目錄

導(dǎo)言

甲編
順性命之理論(道光十八年四月下旬,1838)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日記(1840)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日記(1841)

稟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1842)
稟祖父母(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1842)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1842)
道光二十二年十至十二月日記選(1842~1843)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843)
復(fù)賀長齡(道光二十三年,1843或1844)
致劉蓉(道光二十三年,1843或1844)
五箴并序(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初二日,1844)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1844)

求闕齋記(道光二十五年五月,1845)
書《學(xué)案小識》后(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1845或1846)
答劉蓉(道光二十五年,1845或1846)
君子慎獨論(道光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七日,1847)
致澄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1847)
答歐陽勛(道光二十七年,1847或1848)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1849)
應(yīng)詔陳言疏(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1850)

答馮卓懷(道光三十年,1850或1851)
敬陳圣德三端預(yù)防流弊疏(咸豐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51)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咸豐元年五月十四日,1851)
備陳民間疾苦疏(咸豐元年十二月十八日,1852)
復(fù)胡大任(咸豐元年,1851或1852)


乙編
敬陳團練查匪大概規(guī)模折(咸豐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53)
與湖南各州縣公正紳耆書(咸豐三年正月,1853)
與馮卓懷(咸豐三年正月,1853)
與朱孫貽(咸豐三年二月二十七日,1853)
與徐嘉瑞(咸豐三年二月,1853)
與江忠源(咸豐三年八月三十日,1853)
與吳文镕(咸豐三年九月初六日,1853)
與張亮基(咸豐三年九月初九日,1853)
與彭洋中曾毓芳(咸豐三年九月十七日,1853)

與王錱 (咸豐三年十一月初六日,1853)
復(fù)呂賢基(咸豐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853)
與胡林翼(咸豐四年正月十六日,1854)
與郭崑燾(咸豐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854)
討粵匪檄(咸豐四年正月,1854)
報東征起程日期折(咸豐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

靖港敗潰自請治罪折(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1854)

官軍大破田家鎮(zhèn)賊折(咸豐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854)
曉諭新募鄉(xiāng)勇(約作于咸豐四年,1854或1855)

統(tǒng)籌全局折(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七日,1855)

諭紀鴻(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1856)
諭紀澤(咸豐六年十月初二日,1856)
諭紀澤(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1856)
與李元度(咸豐七年閏五月初三日,1857)
瀝陳辦事艱難仍吁懇在籍守制折(咸豐七年六月初六日,1857)
致胡林翼(咸豐七年八月初三日,1857)

致沅弟(咸豐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858)
致沅弟(咸豐八年正月十九日,1858)
湘鄉(xiāng)縣賓興堂記(咸豐八年五月,1858)

諭紀澤(咸豐八年八月初三日,1858)
諭紀澤(咸豐八年八月二十日,1858)
致澄弟季弟(咸豐八年八月二十二日,1858)

致胡林翼(咸豐八年九月二十九日,1858)
復(fù)鄧汪瓊(咸豐八年十一月初二日,1858)
致澄弟沅弟季弟(咸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58)

李續(xù)賓死事甚烈功績最多折(咸豐九年正月十一日,1859)
復(fù)胡林翼(咸豐九年正月十二日,1859)
圣哲畫像記(咸豐九年正月二十一日,1859)

諭紀澤(咸豐九年四月二十一日,1859)
咸豐九年五月初八日日記(1859)

復(fù)鄧汪瓊(咸豐九年六月二十四日,1859)
復(fù)葛封泰(咸豐九年八月十九日,1859)

復(fù)左宗棠(咸豐九年九月二十五日,1859)
遵旨會籌規(guī)剿皖逆折(咸豐九年十月十七日,1859)
致吳廷棟(咸豐九年十月二十一日,1859)
復(fù)胡林翼(咸豐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59)

咸豐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日記(1859)
復(fù)張裕釗(咸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七日,1860)
致澄弟(咸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九日,1860)


丙編
致澄弟(咸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860)
復(fù)李續(xù)宜(咸豐十年四月二十六日,1860)

預(yù)籌淮揚寧國太湖三支水師折(咸豐十年五月十七日,1860)

遵旨妥籌辦理并酌擬變通章程折(咸豐十年六月初三日,1860)

復(fù)劉繹(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一日,1860)
復(fù)夏炘(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一日,1860)
奏請帶兵北上以靖夷氛折(咸豐十年九月初六日,1860)

致沅弟(咸豐十年九月初十日,1860)
遵旨復(fù)奏借俄兵助剿發(fā)逆并代運南漕折
(咸豐十年十一月初八日,1860)

致澄弟(咸豐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61)
致澄弟(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
諭紀澤(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1861)
復(fù)許振祎(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一日,1861)
諭紀澤紀鴻(咸豐十一年三月十三日,1861)

復(fù)楊岳斌(咸豐十一年六月初八日,1861)
諭紀澤(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1861)
箴言書院記(咸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1861)
復(fù)陳購買外洋船炮折(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八日,1861)

咸豐十一年八月初十日日記(1861)
咸豐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日記(1861)
復(fù)左宗棠(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861)
克復(fù)安徽省城賊眾盡數(shù)殲滅及攻剿詳細情形折
(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1861)
諭紀澤(咸豐十一年九月初四日,1861)
復(fù)毛鴻賓(咸豐十一年九月十一日,1861)
瀝陳前湖北撫臣胡林翼忠勤勛績折
(咸豐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61)
懇辭節(jié)制浙省各官及軍務(wù)等情折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861)

復(fù)龐鐘璐(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1862)
復(fù)袁甲三(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862)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日記(1862)
復(fù)汪士鐸(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62)
遵旨籌議五省合力會剿先陳大概情形折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62)
議復(fù)借洋兵剿賊片(同治元年正月二十二日,1862)
復(fù)毛鴻賓(同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1862)
同治元年二月初一日日記(1862)
遵旨統(tǒng)籌全局折(同治元年二月初二日,1862)

李鴻章改由輪船赴滬折(同治元年三月初八日,1862)

復(fù)李鴻章(同治元年三月二十四日,1862)
籌議借洋兵剿賊折(同治元年三月二十四日,1862)

復(fù)李鴻章(同治元年三月三十日,1862)
復(fù)奕䜣桂良(同治元年四月初九日,1862)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日記(1862)
復(fù)李鴻章(同治元年四月二十日,1862)

同治元年五月初七日日記(1862)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1862)
復(fù)多隆阿(同治元年五月十八日,1862)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1862)

議復(fù)調(diào)印度兵助剿折(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二日,1862)
同治元年七月初四日日記(1862)

同治元年八月十九日日記(1862)

復(fù)吳廷棟(同治元年閏八月二十三日,1862)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日記(1862)

同治元年十月初十日日記(1862)

諭紀澤(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1862)

復(fù)奕䜣(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三日,1863)
密陳購買外國船炮預(yù)籌管帶員弁折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二日,1863)

復(fù)王家璧(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863)
復(fù)夏教授(同治元年十二月,1863)
復(fù)彭毓橘(同治二年正月初一日,1863)
復(fù)薛煥(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1863)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1863)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1863)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日記(1863)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1863)
懇辭曾國荃補授浙撫并謝恩折(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63)
密陳近日大江南北軍情及餉缺兵逃大局決裂可虞片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1863)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日記(1863)
復(fù)李榕(同治二年五月初十日,1863)

南洋通商大臣一缺仍請裁撤折(同治二年六月十二日,1863)

復(fù)奕䜣(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1863)
遵旨復(fù)陳江南防務(wù)緊迫暫難全力援淮及相機馭使李世忠折
(同治二年八月十三日,1863)
復(fù)沈葆楨(同治二年八月二十日,1863)
遵旨復(fù)議南漕運京請準變通成例并飭王大臣及戶部集議新章折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二日,1863)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1863)

復(fù)李鴻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五日,1863)
復(fù)吳廷棟(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863)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1863)
復(fù)僧格林沁(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64)
復(fù)奕䜣(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64)

奏陳新漕仍由海運酌定辦理章程折
(同治三年正月十八日,1864)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1864)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日記(1864)

致沅弟(同治三年五月十六日,1864)



奏報攻克金陵盡殲全股悍賊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達折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1864)

丁編
同治三年七月初一日日記(1864)
復(fù)惲世臨(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七日,1864)
再陳裁撤湘勇及訪查洪?,櫹侣渖卸四咂?br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1864)

復(fù)奏諭旨垂詢諸事折(同治三年八月十三日,1864)

致李鴻章(同治三年九月初四日,1864)

批鮑爵帥稟單(同治三年,1864或1865)
致李聯(lián)琇(同治四年正月十六日,1865)
同治四年正月二十二日日記(1865)
同治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日記(1865)
復(fù)李鴻章(同治四年五月初四日,1865)
遵旨赴山東剿賊并陳萬難迅速緣由折
(同治四年五月初九日,1865)

謹陳籌辦情形并請收回成命折(同治四年五月十三日,1865)

復(fù)蘇廷魁(同治四年閏五月十七日,1865)
賊眾全萃皖境擬先赴臨淮折(同治四年閏五月二十一日,1865)
復(fù)劉長佑(同治四年閏五月二十八日,1865)

批浙江處州陳鎮(zhèn)國瑞具稟暫駐歸德并餉項軍火如何籌措等情
(同治四年六月初六日,1865)

諭紀澤紀鴻(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1865)

遵旨復(fù)陳并請敕中外臣工會議剿捻事宜折
(同治四年七月二十四日,1865)
諭紀澤(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1865)
奉旨復(fù)陳近日軍情及江督漕督蘇撫事宜折
(同治四年九月十九日,1865)

諭紀澤紀鴻(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九日,1865)

迭奉諭旨復(fù)陳各處軍情及湖團處置折
(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866)
致澄弟沅弟(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66)

致劉蓉(同治五年正月初三日,1866)

復(fù)劉銘傳(同治五年二月十三日,1866)
同治五年二月十六、十七日日記(1866)
復(fù)丁日昌(同治五年二月二十六日,1866)
遵調(diào)鮑超剿捻并籌定霆軍餉項折(同治五年三月初五日,1866)
諭紀澤紀鴻(同治五年三月十四日,1866)
密陳重視捻匪博貯將才核實奏報力戒虛浮以正風(fēng)氣片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一日,1866)
同治五年四月十五、十六日日記(1866)
復(fù)陳遠濟(同治五年五月十二日,1866)
致澄弟(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1866)
同治五年六月初七、八日日記(1866)
批銘字營劉軍門銘傳稟防河事宜俟抵周口與潘張二軍通力合作等情
(同治五年六月二十五日,1866)

復(fù)李鴻章(同治五年七月十八日,1866)
致澄弟(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1866)

致沅弟(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四日,1866)
復(fù)彭毓橘(同治五年九月十一日,1866)
致沅弟(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1866)
復(fù)劉銘傳(同治五年九月十三日,1866)
復(fù)彭毓橘(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1866)
病難速痊請開各缺仍留軍中效力折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1866)
復(fù)陳病狀艱難請準不回江督本任仍命李鴻章暫行兼署折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1866)

復(fù)尹耕云(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67)
致歐陽夫人(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一日,1867)
致澄弟(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1867)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867)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1867)

諭紀澤(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1867)

致鮑超(同治六年三月十四日,1867)
復(fù)李昭慶(同治六年三月十六日,1867)
致歐陽夫人(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1867)
復(fù)劉崑(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四日,1867)
加李鴻章片(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1867)

復(fù)馬新貽(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三日,1867)
遵旨預(yù)籌與外國修約事宜密陳愚見以備采擇折
(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五日,1867)
復(fù)郭崑燾(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1867)
金陵建立軍營官紳昭忠三祠折(同治六年十二月初三日,1867)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記(1868)
同治七年二月十五日日記(1868)
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九日日記(1868)
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日記(1868)
復(fù)方駿謨(同治七年四月初八日,1868)

同治七年閏四月十二日日記(1868)
遵旨繪造江蘇全省輿圖情形折
(同治七年閏四月二十二日,1868)
復(fù)何紹基(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二日,1868)
預(yù)籌裁撤湘淮軍經(jīng)費折(同治七年七月二十二日,1868)
金陵湘軍陸師昭忠祠記(同治七年八月十四日,1868)

奏陳新造輪船及上海機器局籌辦情形折
(同治七年九月初二日,1868)
請禁川鹽私行楚省收復(fù)淮南銷鹽引地折
(同治七年十月初五日,1868)
復(fù)吳嘉善(同治七年十月初五日,1868)
箴言六則規(guī)澄侯(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五日,1868)
籌議江蘇水師事宜折(同治七年十一月初三日,1868)

戊編
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四日日記(1868)
復(fù)馬新貽(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一日,1869)
諭紀澤(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日,1869)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日記(1869)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日記(1869)
遵旨妥議馭外防守機宜折(同治八年正月初七日,1869)
同治八年正月十六、十七日日記(1869)
略陳直隸應(yīng)辦事宜并請酌調(diào)人才酌撥銀兩折
(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1869)
諭紀澤(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1869)
直隸清訟事宜十條(同治八年三月初五日,1869)

《國朝先正事略》序(同治八年三月末,1869)
復(fù)朱學(xué)勤(同治八年四月十四日,1869)

復(fù)李鴻章(同治八年五月十五日,1869)
遵旨籌議直隸練軍事宜折(同治八年五月二十一日,1869)

復(fù)吳廷棟(同治八年六月十二日,1869)
勸學(xué)篇示直隸士子(同治八年七月初六日,1869)
遵旨續(xù)議直隸試辦練軍事宜折(同治八年八月二十七日,1869)

致各府廳州(同治八年十月二十七日,1869)
長蘆鹽務(wù)按照部議十條分條復(fù)奏折
(同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日,1869)
復(fù)倭仁(同治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869)
同治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日記(1870)
查明畿南所屬災(zāi)歉輕重來春應(yīng)行賑恤酌擬辦法折
(同治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70)
湘鄉(xiāng)昭忠祠記(同治八年十二月,1870)
飭發(fā)清訟事宜(同治八年,1869或1870)
批候補縣丞杭楚沅稟呈條陳(同治八年,1869或1870)

復(fù)楊昌濬(同治九年正月二十四日,1870)
復(fù)劉蓉(同治九年正月末,1870)
直隸清訟完竣請將辦理勤奮各員酌獎?wù)?br />(同治九年二月初二日,1870)
江寧府學(xué)記(同治九年二月,1870)

復(fù)方楷(同治九年三月十三日,1870)
諭紀澤紀鴻(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1870)
諭天津士民(同治九年六月初九日,1870)
復(fù)奕䜣等(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二日,1870)
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三日,1870)
奉旨復(fù)陳天津教案辦理情形折(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八日,1870)
密陳津郡教案委曲求全大概情形片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八日,1870)
復(fù)廖壽豐廖壽恒(同治九年八月初四日,1870)
恭謝調(diào)補兩江總督圣恩并陳下情折
(同治九年八月初七日,1870)
天津府縣解京請敕部從輕定擬并請嗣后各教堂由地方官管轄片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六日,1870)
續(xù)訊天津教案內(nèi)第二批人犯分別定擬折
(同治九年九月十三日,1870)
復(fù)王振綱(同治九年九月十五日,1870)
復(fù)張光藻(同治九年九月十八日,1870)
同治九年九月二十六、二十七日日記(1870)
同治九年十月初九日日記(1870)
諭紀澤紀鴻(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三日,1870)

欽奉諭旨復(fù)陳夷務(wù)折(同治十年正月十二日,1871)
預(yù)籌日本修約片(同治十年正月十二日,1871)
復(fù)審兇犯行刺馬新貽緣由仍照原擬分別定擬折
(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871)
復(fù)陳蘭彬(同治十年三月初一日,1871)
筆記十二篇(同治十年二、三月間,1871)
復(fù)沈秉成(同治十年四月初五日,1871)

致總理衙門(同治十年四月十五日,1871)
復(fù)吳大廷(同治十年五月初五日,1871)
李世忠陳國瑞尋仇構(gòu)釁據(jù)實參奏折
(同治十年五月十一日,1871)
臺洲墓表(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六日,1871)

擬選聰穎子弟赴泰西各國肄業(yè)折(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1871)
大界墓表(同治十年七月初七日,1871)

致澄弟沅弟(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1871)
復(fù)吳汝綸(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871)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一、二、三、四日日記(1872)
病體垂危謹由梅啟照代遞遺折(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


曾國藩年譜簡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