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引言
1.2 橋梁震害
1.2.1 上部結構的震害
1.2.2 支座的震害
1.2.3 下部結構和基礎的震害
1.2.4 橋梁震害原因分析
1.3 橋梁工程的抗震設防標準
1.3.1 預防為主的方針
1.3.2 橋梁的抗震設防標準
1.3.3 橋梁的抗震設防分類
1.3.4 橋梁工程的抗震設防目標
1.4 橋梁工程抗震設計流程
1.4.1 橋梁結構抗震概念設計
1.4.2 橋梁抗震體系選擇
第2章 場地與地基
2.1 場地劃分
2.1.1 場地的地震影響
2.1.2 場地的選擇
2.1.3 場地類別的分類
2.2 地基的承載力
2.2.1 地基的震害特點
2.2.2 地基的抗震驗算
2.3 地基土的液化和軟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
2.3.2 地基土的液化判別
2.3.3 液化地基的評價
2.3.4 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
第3章 地震反應分析與地震作用計算
3.1 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演變
3.1.1 靜力理論階段
3.1.2 反應譜理論階段
3.1.3 動力理論階段
3.1.4 基于結構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階段
3.1.5 分析和設計方法總結
3.2 設計加速度反應譜
3.2.1 單自由度體系的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3.2.2 地震反應譜
3.2.3 設計加速度反應譜
3.3 多自由度體系的彈性地震反應分析
3.3.1 多自由度體系的振動方程
3.3.2 多自由度體系的結構動力特性計算
3.3.3 多自由度體系的振型分解法
3.3.4 振型分解反應譜理論
3.4 基于我國《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的地震作用計算
3.4.1 橋梁結構考慮地震作用的原則
3.4.2 常規(guī)橋梁地震作用計算
第4章 橋梁延性抗震設計
4.1 延性的基本概念
4.1.1 延性的定義
4.1.2 延性的指標
4.2 延性抗震設計方法
4.2.1 抗震設計中的材料性能
4.2.2 能力設計方法
4.2.3 塑性耗能機制的選擇
4.2.4 延性構件二次設計
4.2.5 能力保護構件計算
4.3 基于我國《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的延性抗震計算
4.3.1 強度與變形驗算
4.3.2 支座抗震驗算
4.3.3 延性構造措施
第5章 MIDAS/Civil反應譜分析
5.1 MIDAS/Civil軟件簡介
5.2 橋梁結構空間分析動力模型
5.2.1 模型類型
5.2.2 鄰聯(lián)結構的模擬方法
5.2.3 構件模擬方法
5.3 MIDAS/Civil地震反應譜分析
5.3.1 橋梁概況
5.3.2 計算模型
5.3.3 振型分析
5.3.4 反應譜分析
5.4 基于我國《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的橋墩抗震驗算
5.4.1 E1地震作用下抗震驗算
5.4.2 E2地震作用下抗震驗算
第6章 橋梁減隔震設計
6.1 橋梁減隔震技術的基本原理
6.1.1 工作機理
6.1.2 功能要求
6.1.3 布置位置
6.2 橋梁減隔震技術的發(fā)展概況
6.3 常用的減隔震裝置
6.3.1 板式橡膠支座
6.3.2 鉛芯橡膠支座
6.3.3 高阻尼橡膠支座
6.3.4 滑動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6.3.5 金屬阻尼器
6.3.6 摩擦阻尼器
6.3.7 液體黏滯阻尼器
6.4 基于我國《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的橋梁減隔震設計
6.4.1 橋梁減隔震設計原則
6.4.2 減隔震裝置的選擇
6.4.3 性能要求與抗震驗算
第7章 橋梁抗風設計
7.1 引言
7.1.1 橋梁結構風損、風毀事故
7.1.2 橋梁風工程簡介
7.2 空氣動力學基礎
7.2.1 流體的宏觀模型和物理屬性
7.2.2 流場及其描述方法
7.2.3 流體運動的速度分解和運動分類
7.2.4 作用在流體微團上的力及性質
7.2.5 流體力學基本方程
7.2.6 邊界層
7.3 大氣邊界層內的風特性
7.3.1 大氣邊界層
7.3.2 風的成因、分類和等級
7.3.3 近地風特性
7.4 結構上的靜力風荷載與風致靜力失穩(wěn)
7.4.1 基本風速和基本風壓
7.4.2 二三分力系數
7.4.3 靜力風荷載計算
7.4.4 風致靜力失穩(wěn)
7.5 風對橋梁的動力作用
7.5.1 橋梁顫振與馳振
7.5.2 橋梁抖振
7.5.3 橋梁渦激振動
7.5.4 橋梁拉索振動
7.6 風洞試驗簡介
7.6.1 邊界層風洞
7.6.2 橋梁風洞試驗相似準則
7.6.3 模型試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