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白銀時代的文化復興
第一章 旋轉的路標――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復興”時代的精神危機
第一節(jié) 政治哲學
――構建一個善的國家
一、現(xiàn)代化、民族傳統(tǒng)與西方
二、人的奴役與自由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烏托邦
第二節(jié) 宗教哲學
――信仰對理性的規(guī)訓
一、信仰、理性與惡的起源
二、東正教與普世基督教
三、神人與人神
四、精神領袖的誕生
第三節(jié) 藝術哲學
――自由之美的追求
一、現(xiàn)實主義與象征主義、最高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主義
二、詩的神圣性與詩人的先知一司祭本色
三、詩學問題
――從悲劇小說到復調小說
第二章 自由的詩學――羅扎諾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論
第一節(jié) 羅扎諾夫的學術歷程
一、通往哲學家之路
二、“性”的發(fā)現(xiàn)與宗教
三、個人經驗與對歷史的審美理解
四、羅扎諾夫筆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二節(jié) 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和藝術追求
一、“親切源于墮落”
二、文學的精神價值與創(chuàng)作的雙重靈感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與生活―土壤
第三節(jié) 宗教哲學與作為哲學家一先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基督與真理、石頭與面包
二、墮落與辯證法
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和諧”與索洛維約夫的“教會合一”
四、科學、半科學與個人瘙癢
五、作為先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四節(jié)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政治問題
一、經濟與社會問題
二、暴力與虛無主義
三、俄羅斯民族特性以及“問題的俄羅斯式解決”
第五節(jié) 漂泊者的尋根
――羅扎諾夫的文藝思想和影響
一、文藝思想和批評方法
二、羅扎諾夫思想的影響及著作的譯介
第三章 悲劇的哲學――舍斯托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
第一節(jié) 舍斯托夫學術歷程
一、走向文學-批評
二、哲學思辨和神學研究
三、現(xiàn)代的約伯
第二節(jié) 舍斯托夫筆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哲學與布道
二、悲劇與日常性
三、善惡的此岸與彼岸
四、第一視覺與第二視覺
第三節(jié) 舍斯托夫的思想、方法和影響
一、舍斯托夫的雙重真理觀:啟示的真理與科學認識
二、舍斯托夫思想的影響與著作的傳播
第四章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基督與反基督”――以《基督與反基督》三部曲為分析對象
第一節(jié) 梅列日科夫斯基筆下的反基督與尼采
一、異教價值觀與尤利安身上的“尼采味”
二、戰(zhàn)斗的尤利安與尼采的強力意志思想
三、尤利安身上的“尼采評價”
第二節(jié) 梅氏筆下的反基督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苦難與信仰的矛盾
二、梅氏“反基督”身上的理性與信仰
第三節(jié) 梅氏筆下的反基督與新宗教意識
一、“融合”思想與梅氏筆下的反基督
二、梅氏“反基督”及其關于“融合”的思考
第五章 扎米亞京《我們》: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第一節(jié) 烏托邦和反烏托邦的形成與基本特點
一、烏托邦和反烏托邦的形成
二、烏托邦和反烏托邦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jié) “我們”和“我”
一、物與人:人的物化
二、集體與個人:個性與感情的毀滅
三、客體與主體:尋找失去的“我”
四、客體與主體關系的異化
第三節(jié) 愷撒王國與精神王國
一、物質財富與“水晶宮”
二、文藝創(chuàng)作與精神自由
三、科學的規(guī)訓與異端的權利
四、生存與生活
第四節(jié) 自由與奴役
一、精神之熵與革命
二、自由與奴役的混淆
三、“二元對立”的無法逾越
第五節(jié) “烏托邦”VS“鼠目寸光”
一、西方的烏托邦及反烏托邦
二、俄國的烏托邦和反烏托邦
三、烏托邦批判與“超越烏托邦”
結束語 俄國白銀時代的精神面貌
附錄 白銀時代俄國文學在中國
一、白銀時代俄國文學的譯介與傳播
二、梅列日科夫斯基在中國的譯介
三、扎米亞京在中國的譯介
四、羅扎諾夫在中國的譯介和研究
五、合斯托夫在中國
六、別爾嘉耶夫在中國的譯介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