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玻璃性質(zhì)與工藝手冊

玻璃性質(zhì)與工藝手冊

玻璃性質(zhì)與工藝手冊

定 價:¥275.00

作 者: 王承遇,陶瑛 編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化學工業(yè)

ISBN: 9787122169877 出版時間: 201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3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玻璃性質(zhì)與工藝手冊》以玻璃物理化學與工藝理論為主線,貫穿玻璃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及其研究方法,玻璃成分、原料、熔制、退火、成形和加工工藝,玻璃成分分析與物性檢測,玻璃工業(yè)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四大板塊。包括第一篇概論,分為玻璃發(fā)展歷程、玻璃本質(zhì)與形成;第二篇玻璃制造與加工,分為成分、原料、原料處理、配合料制備、熔化、窯爐、窯爐耐火材料、成形、成形模具、玻璃缺陷、退火與淬火、退火爐與熱處理爐、熱加工、封接、研磨與拋光、切割、鉆孔、磨邊與磨刻、表面化學處理、鍍膜、污染防治、循環(huán)經(jīng)濟與綠色生產(chǎn);第三篇玻璃性質(zhì)與檢測,分為分相與析晶、黏度和表面張力、密度、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化學與表面性質(zhì)、高壓或微重力下的性質(zhì)、著色和脫色、氧化?還原、酸?堿概念、放射線與脈沖束輻照效應、離子注入、飛秒激光作用、成品及原料化學分析、性能測試、研究方法、結(jié)構(gòu)模型。根據(jù)科學發(fā)展觀,介紹國內(nèi)外在資源有效利用、節(jié)能環(huán)保方面的新工藝新設備及我國玻璃工業(yè)準入條件、清潔生產(chǎn)評價指標體系。本書由高校、科研及產(chǎn)業(yè)19個單位40名專家編寫,其中一些為編寫者的科研成果,如玻璃與飛秒激光作用、玻璃的脈沖束輻照效應、玻璃的離子注入等為其他手冊中很少涉及的。《玻璃性質(zhì)與工藝手冊》可供建材、輕工、化工、電子、電光源等行業(yè)從事玻璃科研、生產(chǎn)、設計和應用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建筑材料、化學工程等專業(yè)師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玻璃性質(zhì)與工藝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概論
第1章  玻璃的發(fā)展歷程
1.1  玻璃的內(nèi)涵與稱謂
1.1.1  玻璃的內(nèi)涵與外延
1.1.2  玻璃稱謂的演變
1.2  玻璃的發(fā)展歷程
1.2.1  世界玻璃的發(fā)展歷程
1.2.2  中國玻璃的發(fā)展歷程
1.2.3  玻璃的發(fā)展趨向
參考文獻
第2章  玻璃的本質(zhì)與形成
2.1  玻璃的定義和通性
2.1.1  玻璃的定義
2.1.2  玻璃的通性
2.2  玻璃的形成
2.2.1  形成玻璃的物質(zhì)
2.2.2  形成玻璃的方法
2.2.3  形成玻璃的條件
2.3  玻璃的結(jié)構(gòu)
2.3.1  玻璃的結(jié)構(gòu)理論
2.3.2  傳統(tǒng)玻璃的結(jié)構(gòu)
2.3.3  重金屬氧化物玻璃的結(jié)構(gòu)
2.3.4  微晶玻璃的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玻璃制造與加工
第3章  玻璃成分
3.1  玻璃成分的表示方式
3.1.1  玻璃成分的表示方式
3.1.2  不同成分表示方式之間的換算
3.2  玻璃成分類型
3.2.1  玻璃成分的分類
3.2.2  氧化物玻璃成分
3.2.3  混合陰離子玻璃成分
3.2.4  非氧化物玻璃成分
3.2.5  離子鹽及水溶液玻璃成分
3.2.6  實用玻璃成分
3.3  玻璃成分設計
3.3.1  玻璃成分設計的重要性及其發(fā)展階段
3.3.2  玻璃成分設計的原則
3.3.3  玻璃成分的設計方法
3.4  玻璃成分的發(fā)展方向
3.4.1  優(yōu)化傳統(tǒng)玻璃成分并進行標準化
3.4.2  按新工藝和設備的要求來研制新成分
3.4.3  探索新玻璃形成物和新的成分系統(tǒng)
3.4.4  研究有機?無機復合(雜化)、鍵合、嫁接的新玻璃成分,開拓玻璃新功能
參考文獻
第4章  玻璃原料
4.1  主要原料
4.1.1  酸性氧化物原料
4.1.2  堿金屬氧化物原料
4.1.3  堿土金屬氧化物和其他二價金屬氧化物原料
4.1.4  引入四價金屬氧化物原料
4.1.5  天然含堿原料與礦渣原料
4.2  輔助原料
4.2.1  澄清劑
4.2.2  著色劑
4.2.3  脫色劑
4.2.4  乳濁劑
4.2.5  助熔劑
4.3  選擇原料的原則
4.4  原料的氧化還原計算
4.5  常用玻璃原料轉(zhuǎn)化系數(shù)及主要技術指標
參考文獻
第5章  玻璃原料的加工與處理
5.1  原料的精選
5.1.1  氧化硅類原料
5.1.2  碳酸鹽類原料
5.1.3  引入氧化鈉的原料
5.1.4  引入氧化鋁的原料
5.1.5  碎玻璃
5.2  原料的粉碎
5.2.1  破碎機械
5.2.2  粉磨機械
5.3  原料的篩分和粒度控制
5.3.1  原料的篩分
5.3.2  玻璃原料的粒度控制
5.4  原料的儲存
5.4.1  露天堆場
5.4.2  庫房
5.4.3  料倉
5.5  原料的輸送
5.5.1  皮帶運輸機
5.5.2  斗式提升機
5.5.3  氣力輸送設備
5.6  配料車間布置
參考文獻
第6章  配合料的制備
6.1  配方計算
6.1.1  人工計算
6.1.2  線性方程組法
6.1.3  計算機編程計算法
6.1.4  線性規(guī)劃法
6.2  配合料的混合
6.2.1  配合料稱量
6.2.2  配合料的混合
6.3  配合料的輸送
6.4  配合料的質(zhì)量控制
6.4.1  質(zhì)量控制指標
6.4.2  檢驗方法
6.5  配合料的?;兔軐嵒?br />參考文獻
第7章  玻璃熔制
7.1  熔制過程
7.1.1  硅酸鹽形成
7.1.2  玻璃形成
7.1.3  玻璃液的澄清
7.1.4  玻璃液的均化
7.1.5  玻璃液的冷卻
7.2  熔制制度
7.2.1  坩堝窯的熔制制度
7.2.2  池窯的熔制制度
7.3  先進熔制技術
7.3.1  減壓澄清
7.3.2  配合料窯外分解
參考文獻
第8章  玻璃熔化窯爐
8.1  燃料與燃燒
8.1.1  燃料的種類及特性
8.1.2  燃料的組成與熱值
8.1.3  燃料的燃燒
8.1.4  玻璃熔化能耗
8.1.5  燃燒產(chǎn)物中的有害成分
8.2  玻璃熔窯概況
8.2.1  玻璃熔窯的分類
8.2.2  各種熔窯的結(jié)構(gòu)特點
8.3  坩堝窯
8.3.1  坩堝窯的分類
8.3.2  火焰窯的結(jié)構(gòu)原理
8.3.3  火焰窯的結(jié)構(gòu)
8.3.4  電熔坩堝窯
8.3.5  電坩堝窯
8.4  連續(xù)式池窯
8.4.1  熔制部分
8.4.2  熱源供給部分
8.4.3  余熱回收部分
8.4.4  排煙供氣部分
8.4.5  浮法玻璃熔窯
8.5  電熔窯
8.5.1  電熔窯的類型
8.5.2  電極
8.5.3  電熔窯的結(jié)構(gòu)
8.6  新型熔窯
8.6.1  混合加熱熔窯
8.6.2  二次流液洞熔窯
8.6.3  輔助電加熱熔窯
8.6.4  三通道蓄熱室熔窯
8.6.5  雙流液洞扁型窯
8.6.6  全氧燃燒熔窯
8.6.7  富氧燃燒、純氧(或富氧)助燃熔窯
參考文
第9章  玻璃窯爐耐火材料
9.1  玻璃窯爐耐火材料的特性
9.1.1  化學組成
9.1.2  耐火材料的性能
9.2  玻璃窯爐用耐火材料
9.2.1  硅磚
9.2.2  黏土磚
9.2.3  高鋁質(zhì)耐火制品
9.2.4  熔鑄AZS系制品
9.2.5  燒結(jié)AZS系制品
9.2.6  鋯英石制品
9.2.7  鎂鋁磚
9.2.8  鎂鉻磚
9.2.9  輕質(zhì)耐火材料
9.2.10  不定形耐火材料
9.3  玻璃工業(yè)用耐火材料的選擇和應用
9.3.1  選用原則
9.3.2  耐火材料在玻璃窯爐中使用時的損壞情況
9.3.3  耐火材料的選用
9.3.4  隔熱耐火材料
9.3.5  延長耐火材料使用壽命的措施
參考文獻
第10章  玻璃成形
10.1  成形原理與制度
10.2  成形方法
10.2.1  平板玻璃成形
10.2.2  容器(瓶罐、器皿)玻璃和電視以及技術玻璃成形
10.2.3  玻璃管和安瓿及玻璃管件成形
10.2.4  玻璃細珠和玻璃球成形
10.2.5  玻璃纖維成形
10.2.6  其他成形方法
10.3  成形的供料
10.3.1  供料方法
10.3.2  影響控制和調(diào)整料滴質(zhì)量以及形狀的因素
10.3.3  供料機簡介
10.4  成形設備
10.4.1  成形設備概況
10.4.2  玻璃瓶罐和器皿的成形機分類
10.4.3  成形機類型和規(guī)格
參考文獻
第11章  玻璃成形模具
11.1  模具設計
11.1.1  吹制模與壓制模設計
11.1.2  行列式制瓶機模具設計基礎
11.1.3  制瓶機初型模設計
11.1.4  制瓶機成形模設計
11.1.5  玻璃模冷卻以及排氣設計
11.1.6  模腔尺寸公差
11.1.7  模腔技術要求
11.2  模具制造
11.2.1  模具毛坯的熱加工
11.2.2  模具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
11.3  模具材料
11.3.1  符合模具材料的條件
11.3.2  模具材料種類
參考文獻
第12章  玻璃缺陷
12.1  概述
12.2  玻璃缺陷種類及成因
12.2.1  氣泡缺陷
12.2.2  結(jié)石缺陷
12.2.3  條紋和節(jié)瘤缺陷
參考文獻
第13章  玻璃的退火與淬火
13.1  玻璃中的應力
13.1.1  暫時應力
13.1.2  永久應力
13.2  玻璃的退火原理與工藝
13.2.1  玻璃的退火原理
13.2.2  玻璃的退火制度
13.2.3  退火曲線的計算
13.3  玻璃的淬火原理與工藝
13.3.1  玻璃的淬火原理
13.3.2  淬火玻璃的特性分析
13.3.3  平板玻璃風冷淬火工藝
13.3.4  其他玻璃制品的風冷淬火
13.3.5  液冷淬火生產(chǎn)工藝
13.3.6  淬火玻璃的自爆
參考文獻
第14章  退火爐與熱處理爐
14.1  退火爐
14.1.1  退火爐的分類
14.1.2  間歇式退火爐
14.1.3  半連續(xù)式退火爐
14.1.4  連續(xù)式退火爐
14.1.5  退火爐的計算
14.2  平板玻璃鋼化爐
14.2.1  平板玻璃鋼化爐的分類
14.2.2  水平鋼化爐
14.2.3  彎鋼化爐
14.3  熱彎爐
14.3.1  玻璃的熱彎原理
14.3.2  影響玻璃熱彎的因素
14.3.3  電熱式熱彎爐
14.4  烤花爐
14.4.1  烤花溫度制度
14.4.2  烤花爐
參考文獻
第15章  玻璃的熱加工
15.1  玻璃制品的爆口、烘口和火拋光
15.1.1  玻璃制品的爆口
15.1.2  玻璃制品的烘口
15.1.3  玻璃制品的火拋光
15.2  火焰切割
15.3  玻璃的熱彎
15.3.1  熱彎玻璃的分類
15.3.2  玻璃的熱彎原理
15.3.3  熱彎玻璃的制備工藝
15.3.4  玻璃熱彎設備
15.3.5  熱彎過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5.4  玻璃的熱熔
15.4.1  玻璃的熱熔工藝
15.4.2  玻璃的熱熔設備
15.5  玻璃燈工
15.5.1  燈工玻璃制品
15.5.2  燈工用火焰和噴燈
參考文獻
第16章  玻璃與其他材料封接
16.1  玻璃與其他材料封接原理
16.1.1  玻璃與其他材料封接的基本原理
16.1.2  對封接件及其封接玻璃的性能要求
16.1.3  封接玻璃的分類及特點
16.1.4  封接玻璃組成的無鉛化
16.1.5  無鉛低熔封接玻璃的研究方向
16.2  玻璃與玻璃封接
16.2.1  玻璃與玻璃封接的方法
16.2.2  石英玻璃與石英玻璃的封接
16.2.3  玻璃與玻璃的封接應力
16.3  玻璃與金屬封接
16.3.1  封接件及其材料的技術要求
16.3.2  玻璃與金屬封接的條件
16.3.3  玻璃與金屬氣密熔封機理
16.3.4  玻璃與金屬的封接方法
16.3.5  玻璃與金屬的封接技術
16.3.6  玻璃與金屬基本封接工藝
16.3.7  影響玻璃與金屬封接質(zhì)量的主要工藝因素
16.4  玻璃與陶瓷封接
16.4.1  玻璃與陶瓷封接方法
16.4.2  焊料玻璃的封接
16.4.3  玻璃焊料和透光多晶氧化鋁陶瓷的封接
16.4.4  氧氮玻璃和氮化硅陶瓷的封接
參考文獻
第17章  玻璃的研磨和拋光
17.1  玻璃的研磨
17.1.1  玻璃的研磨原理
17.1.2  磨料
17.1.3  影響研磨的工藝因素
17.2  玻璃的拋光
17.2.1  玻璃拋光機理
17.2.2  拋光介質(zhì)
17.2.3  影響拋光的工藝因素
17.3  超光滑和超精密拋光新方法
17.3.1  超光滑和超精密的玻璃表面
17.3.2  數(shù)控小拋光工具拋光技術
17.3.3  應力盤拋光技術
17.3.4  浴法拋光技術
17.3.5  浮法拋光技術
17.3.6  磁流變拋光技術
17.3.7  離子束拋光技術
17.3.8  等離子體輔助拋光技術
17.3.9  電子束拋光技術
17.3.1  0激光拋光
參考文獻
第18章  玻璃的切割、鉆孔、磨邊、磨刻和噴砂
18.1  玻璃的切割
18.1.1  玻璃的切割分類
18.1.2  切割工具
18.1.3  切割機械
18.1.4  激光切割
18.1.5  高壓水射流(水刀)切割
18.2  玻璃的鉆孔
18.2.1  機械鉆孔
18.2.2  超聲波鉆孔
18.2.3  電子束鉆孔機
18.3  玻璃的磨邊
18.3.1  玻璃磨邊的目的
18.3.2  玻璃磨邊類型
18.3.3  玻璃磨邊工藝
18.3.4  玻璃磨邊機械
18.4  玻璃的磨刻
18.4.1  玻璃的刻花
18.4.2  玻璃的雕刻
18.4.3  玻璃制品的自動磨刻
18.4.4  玻璃的激光刻花
18.4.5  激光內(nèi)雕
18.5  玻璃噴砂
18.5.1  玻璃噴砂的類型
18.5.2  玻璃噴砂的工藝與設備
參考文獻
第19章  玻璃表面化學處理
19.1  玻璃蒙砂
19.1.1  化學蒙砂的機理
19.1.2  玻璃蒙砂的表征
19.1.3  玻璃蒙砂工藝
19.2  玻璃蝕刻
19.2.1  玻璃蝕刻的機理
19.2.2  玻璃蝕刻的工藝
19.3  玻璃化學拋光
19.3.1  鉛晶質(zhì)玻璃的化學拋光
19.3.2  鈉鈣玻璃的化學拋光
19.4  玻璃離子交換
19.4.1  互擴散系數(shù)
19.4.2  離子交換增強
19.5  玻璃表面脫堿
19.5.1  用脫堿法提高玻璃強度
19.5.2  用脫堿法增加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
19.6  玻璃表面的防霉
19.6.1  玻璃表面生物發(fā)霉
19.6.2  玻璃表面的防霉處理
參考文獻
第20章  玻璃表面鍍膜
20.1  玻璃表面鍍膜方法
20.1.1  物理氣相沉積法
20.1.2  化學氣相沉積法
20.1.3  化學法
20.2  低輻射鍍膜玻璃
20.2.1  基本概念
20.2.2  分類
20.2.3  參數(shù)
20.2.4  制備方法
20.2.5  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應用
20.3  陽光控制鍍膜玻璃
20.3.1  概念和機理
20.3.2  陽光控制膜分類
20.3.3  制備方法
20.3.4  參數(shù)
20.3.5  陽光控制膜發(fā)展現(xiàn)狀
20.4  自清潔膜
20.4.1  自清潔原理
20.4.2  自清潔玻璃的分類
20.4.3  制備方法
20.4.4  發(fā)展現(xiàn)狀
20.5  透明導電膜
20.5.1  基本概念
20.5.2  分類
20.5.3  制備方法
20.5.4  發(fā)展現(xiàn)狀及應用
20.6  著色膜
20.6.1  基本概念
20.6.2  分類
20.6.3  制備方法
20.6.4  應用
參考文獻
第21章  玻璃工業(yè)的污染和防治
21.1  氣體的污染和防治
21.1.1  玻璃行業(yè)中主要氣體污染物的危害
21.1.2  污染的來源及現(xiàn)狀
21.1.3  治理的要求
21.1.4  減少污染的方法及現(xiàn)狀
21.2  煙氣煙塵、粉塵的污染和防治
21.2.1  污染的來源及現(xiàn)狀
21.2.2  治理的要求
21.2.3  減少污染的方法及現(xiàn)狀
21.3  噪聲的污染和防治
21.3.1  噪聲的來源與危害
21.3.2  噪聲的表征
21.3.3  噪聲的允許值
21.3.4  玻璃行業(yè)噪聲來源
21.3.5  噪聲的控制與防治
21.4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和防治
21.4.1  固體廢棄物的來源和危害
21.4.2  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
21.5  廢水的污染和防治
21.5.1  玻璃行業(yè)廢水來源與污染物種類
21.5.2  玻璃行業(yè)污染物廢水排放標準要求
21.5.3  玻璃行業(yè)污染物治理措施
參考文獻
第22章  玻璃工業(yè)的循環(huán)經(jīng)濟與綠色生產(chǎn)
22.1  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基礎及其重要性
22.1.1  循環(huán)經(jīng)濟概念
22.1.2  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基礎
22.1.3  我國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重要性
22.2  平板玻璃行業(yè)的循環(huán)經(jīng)濟
22.2.1  平板玻璃行業(yè)發(fā)展概況
22.2.2  平板玻璃行業(yè)循環(huán)經(jīng)濟模式
22.2.3  平板玻璃行業(yè)資源節(jié)約與循環(huán)利用
22.2.4  平板玻璃行業(yè)的綠色生產(chǎn)與環(huán)境保護
22.3  日用玻璃行業(yè)的循環(huán)經(jīng)濟
22.3.1  我國日用玻璃發(fā)展概況
22.3.2  日用玻璃行業(yè)循環(huán)經(jīng)濟模式
22.3.3  日用玻璃行業(yè)的循環(huán)經(jīng)濟具體措施
22.3.4  日用玻璃行業(yè)的綠色生產(chǎn)與環(huán)境保護
參考文獻
第三篇  玻璃的性質(zhì)與檢測
第23章  玻璃的分相與析晶
23.1  分相機理
23.1.1  分相現(xiàn)象及產(chǎn)生的原因
23.1.2  分相現(xiàn)象研究的技術方法
23.1.3  分相機理
23.2  分相對性質(zhì)的影響
23.2.1  分相對玻璃成核的影響
23.2.2  玻璃成分與分相的關系
23.2.3  分相對玻璃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影響
23.2.4  分相的研究進展
23.3  析晶機理
23.3.1  析晶產(chǎn)生的原因
23.3.2  晶體的生長及長大理論
23.3.3  玻璃析晶的測定方法
23.4  影響析晶的因素
23.4.1  玻璃成分及結(jié)構(gòu)
23.4.2  玻璃分相
23.4.3  制備工藝
參考文獻
第24章  玻璃的黏度和表面張力
24.1  玻璃的黏度
24.1.1  黏度的定義及玻璃黏度的工藝意義
24.1.2  玻璃黏度的測定方法
24.1.3  玻璃黏度與溫度的關系
24.1.4  玻璃黏度與成分的關系
24.2  玻璃的黏彈性
24.2.1  黏彈性原理
24.2.2  玻璃黏彈性的測定方法
24.2.3  各種玻璃的黏彈性
24.3  玻璃的表面張力
24.3.1  表面張力的定義及其工藝意義
24.3.2  玻璃表面張力的測定方法
24.3.3  玻璃的表面張力與溫度的關系
24.3.4  玻璃的表面張力與成分的關系
參考文獻
第25章  玻璃的密度
25.1  玻璃密度的定義與測定方法
25.2  玻璃密度與成分的關系
25.2.1  玻璃成分對密度的影響規(guī)律
25.2.2  玻璃密度的計算方法
25.3  熱處理引起的玻璃密度變化
25.4  玻璃在高壓下的致密化
參考文獻
第26章  玻璃的力學性質(zhì)
26.1  玻璃的彈性
26.1.1  玻璃的彈性模量
26.1.2  玻璃彈性模量的測試方法
26.2  玻璃的硬度
26.3  玻璃的強度
26.3.1  玻璃的理論強度與實際強度
26.3.2  玻璃強度的評價方法
26.4  玻璃的斷裂韌性
26.5  玻璃的疲勞與亞臨界裂紋擴展
26.6  玻璃的抗沖擊性能
26.7  玻璃的表面接觸損傷評價
26.8  玻璃的抗熱震性能
26.9  玻璃強度的離散性和韋泊爾模數(shù)
26.10  玻璃的脆度和沖擊阻力
26.11  玻璃的蠕變和應力松弛
26.12  玻璃力學性質(zhì)的在線測試和保證試驗
26.13中空玻璃密封性的檢測方法
26.14真空玻璃真空度在線檢測方法
26.15鋼化玻璃自爆機理及風險預測
26.15.1  硫化鎳微粒引起鋼化玻璃自爆的機理
26.15.2  異質(zhì)顆粒引起的鋼化玻璃自爆的機理
26.15.3  預測鋼化玻璃自爆風險的方法
26.16  玻璃幕墻可靠性評價與無損在線測試方法
26.17  玻璃表面薄膜力學性質(zhì)表征與評價
26.17.1  膜層的硬度和彈性模量
26.17.2  復合硬度模型研究膜層材料的本征硬度
26.17.3  膜基界面強度
26.17.4  膜層的殘余應力
26.17.5  膜層的摩擦磨損性能
參考文獻
第27章  玻璃的熱學性質(zhì)
27.1  玻璃的熱容
27.2  玻璃的熱膨脹
27.2.1  熱膨脹系數(shù)及其測定
27.2.2  玻璃膨脹系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
27.2.3  玻璃的熱膨脹曲線
27.2.4  玻璃的膨脹系數(shù)與化學組成的關系
27.2.5  玻璃膨脹系數(shù)的計算
27.2.6  膨脹系數(shù)與玻璃熱歷史的關系
27.3  玻璃的熱傳導
27.3.1  熱傳導與化學組成的關系
27.3.2  熱傳導與溫度的關系
27.4  玻璃的耐熱性
27.4.1  影響玻璃耐熱性的因素
27.4.2  玻璃耐熱性的測定
參考文獻
第28章  玻璃的光學性質(zhì)
28.1  玻璃對光的折射與散射
28.1.1  玻璃的折射
28.1.2  玻璃的散射
28.2  玻璃對光的透射與吸收
28.2.1  吸收和透過
28.2.2  光吸收的測量
28.2.3  紅外吸收和紫外吸收
28.3  玻璃的非線性光學效應
28.3.1  玻璃的非線性光學現(xiàn)象
28.3.2  玻璃的非線性折射率
28.3.3  玻璃非線性折射率的測量
28.3.4  玻璃的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與組成
參考文獻
第29章  玻璃的著色和脫色
29.1  著色玻璃的顏色表示方法
29.1.1  色度坐標和色坐標圖
29.1.2  光譜的透過和吸收
29.2  離子著色
29.2.1  離子著色理論
29.2.2  離子著色的著色劑
29.2.3  多種離子組合著色
29.2.4  離子著色玻璃的實用例子
29.3  金屬膠體著色
29.3.1  金屬膠體著色理論
29.3.2  金屬膠體著色的著色劑
29.4  半導體著色
29.4.1  半導體著色機理
29.4.2  半導體著色的著色劑
29.4.3  半導體著色玻璃的顯色
29.5  非金屬元素及化合物著色
29.5.1  著色機理
29.5.2  著色劑
29.6  輻照著色
29.6.1  曝光著色
29.6.2  輻射著色
29.6.3  光致變色
29.7  玻璃的脫色
29.7.1  化學脫色
29.7.2  物理脫色
29.8  著色玻璃的最新進展和實際應用
29.8.1  著色玻璃最近十年的新進展
29.8.2  著色離子在氟磷酸鹽玻璃中的著色
29.8.3  新型著色玻璃的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第30章  玻璃的發(fā)光
30.1  玻璃的發(fā)光機理
30.2  過渡金屬離子發(fā)光
30.2.1  dn離子發(fā)光
30.2.2  s2離子發(fā)光
30.2.3  U6+離子發(fā)光
30.3  稀土離子發(fā)光
30.3.1  稀土的電子層結(jié)構(gòu)
30.3.2  能級與躍遷
30.3.3  異常價態(tài)稀土離子的光譜特性
30.3.4  能量傳遞和濃度猝滅
30.3.5  稀土離子發(fā)光實例
30.4  玻璃的熒光
30.4.1  長余輝發(fā)光玻璃
30.4.2  X射線發(fā)光玻璃
30.4.3  上轉(zhuǎn)換發(fā)光玻璃
30.4.4  下轉(zhuǎn)換發(fā)光
30.4.5  敏化發(fā)光
30.4.6  其他玻璃的熒光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第31章  玻璃的電學性質(zhì)
31.1  玻璃的電絕緣性
31.1.1  玻璃的電絕緣性與導電機理
31.1.2  玻璃電絕緣性的測定
31.1.3  玻璃的電阻率與化學組成的關系
31.1.4  玻璃的電導率與溫度的關系
31.1.5  玻璃電絕緣性的估算
31.2  玻璃的介電性
31.2.1  玻璃的介電常數(shù)
31.2.2  玻璃的介電損耗
31.3  玻璃的導電性
31.3.1  含多價過渡元素組成的玻璃
31.3.2  釩磷氧化物玻璃
31.3.3  硫?qū)俨A?br />參考文獻
第32章  玻璃的磁學性質(zhì)
32.1  玻璃磁性的來源
32.1.1  電子自旋與磁性
32.1.2  自發(fā)磁化與磁性
32.1.3  磁疇與磁性
32.2  玻璃的磁化率與磁性分類
32.2.1  玻璃的磁化率
32.2.2  磁性分類
32.3  玻璃中的磁效應
32.3.1  微晶玻璃的磁滯生熱效應
32.3.2  玻璃的法拉第旋光效應
32.3.3  玻璃的電磁屏蔽效應
32.4  玻璃的穆斯堡爾效應
32.4.1  穆斯堡爾效應的概念
32.4.2  穆斯堡爾效應的應用
32.4.3  玻璃的穆斯堡爾效應
參考文獻
第33章  玻璃在高壓或微重力下的性質(zhì)
33.1  玻璃在高壓下的性質(zhì)變化
33.1.1  玻璃結(jié)構(gòu)的演變
33.1.2  玻璃的致密化
33.1.3  玻璃的分相和析晶
33.1.4  玻璃的吸收和發(fā)光性能
33.1.5  玻璃的導電性能
33.1.6  玻璃中離子的還原
33.1.7  玻璃的力學性能改變
33.1.8  玻璃中氣體溶解度的變化
33.2  玻璃在微重力下的性質(zhì)
33.2.1  新型玻璃的熔制
33.2.2  玻璃的分相與析晶
33.2.3  玻璃表面的潤濕行為
33.2.4  玻璃復合材料
33.2.5  玻璃與氣體
參考文獻
第34章  玻璃的化學性質(zhì)
34.1  玻璃的侵蝕機理
34.1.1  玻璃的侵蝕類型
34.1.2  水對玻璃的侵蝕機理
34.1.3  酸對玻璃的侵蝕機理
34.1.4  堿對玻璃的侵蝕機理
34.2  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2.1  硅酸鹽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2.2  鑭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2.3  碲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2.4  硫系化物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2.5  氧氟化物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2.6  硼硅酸鹽包層玻璃的化學穩(wěn)定性
34.3  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量
34.3.1  鈉鈣硅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量
34.3.2  鑭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量
34.3.3  碲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量
34.3.4  氟化物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量
34.3.5  多組分硼硅酸鹽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測試
34.3.6  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近似估算
34.4  玻璃的風化
34.4.1  玻璃風化的機理
34.4.2  各種因素對玻璃風化的影響
34.4.3  玻璃風化的檢測方法
34.4.4  表面風化產(chǎn)物
34.4.5  防止玻璃發(fā)霉的方法
參考文獻
第35章  玻璃的表面性質(zhì)
35.1  玻璃表面的基本特性
35.2  玻璃表面的結(jié)構(gòu)
35.2.1  新鮮玻璃表面結(jié)構(gòu)
35.2.2  實際玻璃表面結(jié)構(gòu)
35.3  玻璃表面的化學組成
35.3.1  平板玻璃的表面組成
35.3.2  瓶罐玻璃的表面組成
35.3.3  玻璃纖維與玻璃帶的表面組成
35.3.4  鋁硼硅酸鹽玻璃管的表面組成
35.4  玻璃的表面能
35.4.1  液態(tài)和固態(tài)的表面能
35.4.2  玻璃的表面能
35.5  玻璃的表面形貌
35.5.1  玻璃的表面不平整性
35.5.2  玻璃表面形貌的表征
參考文獻
第36章  玻璃的氧化還原
36.1  玻璃中的氧化還原平衡
36.2  影響玻璃中氧化還原平衡的因素
36.2.1  玻璃熔體內(nèi)氧的活性對氧化還原平衡的影響
36.2.2  玻璃中氧離子的活性對氧化還原平衡的影響
36.2.3  溫度和組成對玻璃中氧化還原平衡的影響
36.2.4  玻璃中氧化還原離子的活性對氧化還原平衡的影響
36.2.5  氧分壓和玻璃酸堿度對氧化還原平衡的影響
36.3  熔液中氧化還原平衡的直接測定
36.4  玻璃熔制過程的Redox數(shù)控制
36.4.1  玻璃原料和配合料COD值分析方法
36.4.2  配合料Redox數(shù)和玻璃Redox數(shù)的計算方法
36.4.3  玻璃Redox數(shù)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37章  玻璃中的酸堿概念
37.1  玻璃中的酸堿關系
37.2  玻璃的光學堿度
37.2.1  玻璃光學堿度的概念
37.2.2  玻璃光學堿度的理論計算
37.2.3  光學堿度與元素性質(zhì)的關系
37.3  玻璃中氧離子的活性
37.3.1  氧的摩爾折射度
37.3.2  電動勢的測量
37.3.3  氣體的溶解度
參考文獻
第38章  玻璃的放射線輻照效應
38.1  γ射線輻射與玻璃的作用(一)
38.1.1  光致吸收
38.1.2  光致化學反應
38.1.3  光致結(jié)構(gòu)效應
38.2  γ射線輻射與玻璃的作用(二)
38.2.1  光學性能
38.2.2  熱性能和物理性能
38.2.3  化學穩(wěn)定性
38.3  β射線與玻璃的作用
38.3.1  結(jié)構(gòu)變化
38.3.2  光學效應
38.3.3  化學穩(wěn)定性
38.4  X射線輻照效應
38.4.1  光致化學反應
38.4.2  光致吸收
38.4.3  熱釋光
38.4.4  光致析晶
38.4.5  光致發(fā)光成像
38.4.6  X射線光刻性能
參考文獻
第39章  玻璃的脈沖束輻照效應
39.1  激光輻照與玻璃的作用
39.1.1  激光損傷
39.1.2  激光誘導性能的變化
39.1.3  激光微結(jié)構(gòu)加工
39.2  中子束與玻璃的作用
39.2.1  吸收效應
39.2.2  光學性能
39.2.3  結(jié)構(gòu)效應
39.2.4  電學性能
39.2.5  熱學性能
39.2.6  力學性能
39.3  電子束輻照與玻璃的作用
39.3.1  電子束誘導微晶化
39.3.2  表面改性
39.3.3  電子束焊接
39.3.4  二階諧波發(fā)生效應
39.4  質(zhì)子輻照與玻璃的作用
39.4.1  結(jié)構(gòu)損傷
39.4.2  發(fā)光效應
39.4.3  性能變化
參考文獻
第40章  玻璃的離子注入
40.1  離子注入的特點與分類
40.1.1  離子注入的特點
40.1.2  離子注入的分類
40.2  離子注入的機理
40.2.1  注入離子的碰撞效應
40.2.2  注入離子的深度和濃度分布
40.2.3  玻璃結(jié)構(gòu)的變化和化合物的生成
40.2.4  玻璃的分相與晶化
40.2.5  玻璃中納米簇的形成
40.3  離子注入設備
40.3.1  離子注入機的分類
40.3.2  離子源與離子注入機的結(jié)構(gòu)
40.4  離子注入對玻璃性能的影響
40.4.1  玻璃形貌
40.4.2  玻璃表面致密與應力
40.4.3  對硬度的影響
40.4.4  對折射率的影響
40.4.5  對光吸收的影響
40.4.6  對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的影響
40.4.7  對導電性能的影響
40.4.8  對超導性能的影響
40.4.9  對磁性狀態(tài)的影響
40.4.1  0對化學穩(wěn)定性的影響
40.4.1  1對玻璃風化的影響
40.4.1  2對玻璃潤濕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41章  玻璃與飛秒激光作用
41.1  飛秒激光及其特點
41.1.1  飛秒激光簡介
41.1.2  飛秒激光的原理
41.1.3  影響微結(jié)構(gòu)變化的因素
41.2  飛秒激光誘導玻璃各種功能微結(jié)構(gòu)
41.2.1  利用誘導的色心的著色和發(fā)光實現(xiàn)彩色圖像標記
41.2.2  誘導產(chǎn)生折射率的增加
41.2.3  微空洞結(jié)構(gòu)
41.2.4  微裂紋的可控空間排列
41.2.5  活性離子的空間選擇性價態(tài)操控
41.2.6  金屬納米粒子的空間選擇性析出控制
41.2.7  玻璃中光功能晶體的可控空間選擇性析出
41.2.8  飛秒激光制備三維光子晶體
41.2.9  飛秒激光在玻璃表面誘導二維結(jié)構(gòu)
41.2.10  玻璃中誘導離子遷移現(xiàn)象
41.2.11  玻璃中三維打孔
41.2.12  單光束飛秒激光誘導的周期性納米孔洞點串結(jié)構(gòu)
41.2.13  單光束飛秒激光誘導的偏振依賴的納米光柵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第42章  玻璃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測定
42.1  玻璃工藝性能的測定
42.1.1  高溫黏度的測定(旋轉(zhuǎn)法)
42.1.2  軟化溫度的測定(自重伸長法)
42.1.3  退火點和應變點的測定
42.1.4  析晶溫度的測定
42.1.5  表面張力的測定
42.2  玻璃力學性質(zhì)的測定
42.2.1  密度的測定
42.2.2  抗彎強度的測定
42.2.3  抗張強度和抗壓強度的測定
42.2.4  抗沖擊強度的測定
42.2.5  彈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的測定
42.2.6  硬度的測定
42.3  玻璃光學性質(zhì)的測定
42.3.1  折射率的測定
42.3.2  透過率的測定
42.3.3  反射率和散射率的測定
42.3.4  玻璃色度的測定
42.4  玻璃熱學性質(zhì)的測定
42.4.1  熱穩(wěn)定性的測定
42.4.2  熱膨脹系數(shù)的測定
42.4.3  熱導率的測定(防護熱板法,參考JCT675-1997)
42.4.4  比熱容的測定
42.5  玻璃電學性質(zhì)的測定
42.5.1  介電損耗和介電常數(shù)的測定
42.5.2  電阻率和電導率的測定
42.5.3  直流擊穿強度的測定
42.6  玻璃化學穩(wěn)定性的測定
42.6.1  耐水性的測定
42.6.2  耐酸性的測定
42.6.3  耐堿性的測定
42.7  玻璃體均勻性的測定
42.7.1  應力的測定
42.7.2  條紋的測定
42.7.3  結(jié)石的測定
參考文獻
第43章  玻璃及玻璃原料化學組成的分析測定
43.1  概述
43.1.1  玻璃元素分析方法
43.1.2  試樣的處理
43.1.3  標準溶液的配制
43.2  容量分析法
43.2.1  容量分析常用試劑
43.2.2  酸堿滴定法測定氧化硅和氧化硼
43.2.3  配位滴定法測定鋁、鈣、鎂、鋅、鉛、鈦、鐵
43.2.4  氧化?還原滴定法測定氧化亞鐵(參考GBT1549-94)
43.3  質(zhì)量分析法
43.3.1  質(zhì)量分析的計算
43.3.2  氧化硅的測定
43.3.3  硫酸鋇質(zhì)量法測定氧化鋇和三氧化硫
43.3.4  氧化鋯的測定(苦杏仁酸質(zhì)量法,參考GB900015-88)
43.4  比色分光光度法
43.4.1  基本原理和儀器
43.4.2  顯色條件
43.4.3  比色分析常用標準溶液
43.4.4  鐵、鈦、鋯、錳、砷、硅、磷、氟、鈰、鉻、氯的測定
43.5  火焰分光光度法
43.5.1  基本原理和儀器
43.5.2  堿金屬氧化物的測定(參考GB9000.9  -88)
4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3.6.1  基本原理和儀器
43.6.2  基本分析方法(參考GB9000.1  -88)
43.6.3  測定條件
43.6.4  標準溶液和試樣溶液(參考GB1347-88)
43.6.5  鋰、鈉、鉀、鎂、鈣、鐵、鋁、鈷、鎳、錳、鉛、鋅、銻、銅、銀、鎘的測定
43.6.6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高純石英玻璃中微量雜質(zhì)元素
43.7  離子選擇性電極法
43.7.1  基本原理和儀器
43.7.2  基本分析方法
43.7.3  氟、鉀、鈉、鋇、硼的測定
43.8  發(fā)射光譜分析法
43.8.1  電弧或火花發(fā)射光譜法
43.8.2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
43.8.3  X射線熒光光譜法
43.9  無機質(zhì)譜分析法
43.9.1  基本原理和儀器
43.9.2  無機質(zhì)譜的定性、定量分析
43.9.3  高純石英玻璃中微量雜質(zhì)元素的測定
43.10  玻璃原料化學組成的分析
43.10.1  酸性氧化物原料的分析
43.10.2  堿金屬氧化物原料的分析
43.10.3  堿土金屬氧化物原料的分析
43.10.4  澄清劑原料的分析
43.11  玻璃化學組成的分析
43.11.1  石英玻璃的分析(參考GBT3284-93)
43.11.2  高硅氧玻璃的分析
43.11.3  鈉鈣硅玻璃的分析(參考GB1347-88)
43.11.4  鈉硼鋁硅玻璃的分析(參考GBT1549-94)
43.11.5  鉛鋇鋅玻璃的分析
43.11.6  電子玻璃的分析
43.11.7  磷酸鹽玻璃的分析
參考文獻
第44章  玻璃結(jié)構(gòu)研究方法
44.1  光電子能譜技術
44.1.1  X射線光電子能譜
44.1.2  俄歇能譜法
44.2  光譜分析技術
44.2.1  紫外吸收光譜
44.2.2  紅外吸收光譜
44.2.3  拉曼散射光譜
44.2.4  擴展的X射線吸收精細結(jié)構(gòu)譜
44.3  核物理技術
44.3.1  核磁共振譜
44.3.2  穆斯堡爾譜
44.3.3  電子自旋共振譜
44.3.4  正電子湮滅技術
44.4  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
44.4.1  透射電子顯微鏡
44.4.2  掃描電子顯微鏡
參考文獻
第45章  玻璃結(jié)構(gòu)模型
45.1  經(jīng)典玻璃結(jié)構(gòu)模型
45.1.1  無規(guī)則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模型
45.1.2  晶子結(jié)構(gòu)模型
45.1.3  無規(guī)則網(wǎng)絡與晶子結(jié)構(gòu)模型的發(fā)展
45.2  其他玻璃結(jié)構(gòu)模型
45.2.1  無序密堆球體模型
45.2.2  多面體無規(guī)堆積模型
45.2.3  無規(guī)線團模型
45.3  玻璃結(jié)構(gòu)的模型化技術
45.3.1  物理模型化技術
45.3.2  分子動力學模型化技術
45.4  一些氧化物玻璃和硫系玻璃的結(jié)構(gòu)模型
45.4.1  二氧化硅玻璃
45.4.2  氧化硼玻璃
45.4.3  堿硅酸鹽玻璃
45.4.4  堿硼酸鹽玻璃
45.4.5  磷酸鹽玻璃
45.4.6  其他氧化物玻璃
45.4.7  硫系玻璃
45.5  分子動力學模型化技術在玻璃結(jié)構(gòu)研究中的應用實例
45.5.1  硅酸鈣玻璃結(jié)構(gòu)
45.5.2  鋰硼酸鹽玻璃結(jié)構(gòu)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