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翻新再利用這種模式是針對“建筑雖還年輕,但卻已變老”這一問題而做出的解答。近年來,新的建筑項目如雨后春筍在全國范圍內拔地而起,因此,人們在感嘆城市新變化的同時,不禁要去思考那些帶有歷史感的古老建筑和那些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生活、工作需求的舊建筑到底該如何處理,這些舊建筑是否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改造以最低的成本實現建筑資源的再利用?比起完全拆除,改造翻新利用必然是一種可嘗試的方式,即讓保護與商業(yè)運作相結合,這也是獲得保護資金的來源之一。因此,《建筑實錄·建筑改造的適應性》遴選出近兩三年來在改造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建筑案例,從建筑類型來說,涵蓋住宅、辦公樓、藝術展示館、會所和演出場館等。從建筑風格來說,既有傳統(tǒng)四合院的改造,也有現代主義風格建筑的改造。建筑地點方面,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義烏、深圳等地。建筑的改造對設計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保留歷史形態(tài)優(yōu)勢的同時變異出新的功用特性,再通過優(yōu)化的現代技術方式建造出來,并最終實現體驗性的超越,即游走在建筑中去體驗現代與歷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交織。《建筑實錄·建筑改造的適應性》中的另一特色,是我們對建筑大師程泰寧院士進行了專訪,主要闡述其“天人合一、理象合一、情境合理”的創(chuàng)作理念;另外,我們獨家刊登出建筑大師蔡鎮(zhèn)鈺所設計的“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項目的圖片及設計圖紙。而且,為了給廣大設計師及讀者朋友提供更加詳細的技術支持,我們在本期中就燈光照明和幕墻外立面設計也請設計師分享了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