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因果律的“理性”形態(tài)與“精神”形態(tài)(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契約倫理的基本含義
一、“契約”的“義訓”
(一)法律意義上的契約
(二)社會政治意義上的契約
(三)道德哲學意義上的契約
(四)經濟意義上的契約
(五)心理意義上的契約
(六)希伯來文化意義上的契約
二、倫理視閾的契約:“合意”
(一)契約意識、契約行為與契約制度
(二)契約的本質在于“合意”
三、倫理精神之“真諦”
(一)“倫理”
(二)“精神”
(三)“倫理精神”
第二章 契約倫理的社會定位
一、契約存在的社會根據
(一)需要多樣化
(二)勞動專業(yè)化
(三)交換制度化
二、個別性契約與關系性契約
(一)個別性契約的“分離性”
(二)關系性契約的“人情味”
(三)“朋友之倫”——“橫向倫理關系”
三、契約關系的倫理指向
(一)“共時的交互主體”
(二)“為自己”與“為他人”的統(tǒng)一
(三)“合作性競爭”
第三章 契約倫理的人倫理念
一、契約的形上價值:“理性”
(一)從“宇宙理性”到“有限理性”
(二)“自然狀態(tài)”式的倫理緊張
(三)人的理性對“契約”的選擇
二、契約倫理的制度價值
(一)公平理念的知識考古
(二)契約程序公平
(三)契約結果公平
三、契約倫理的主體價值
(一)本質意義上的自由與社會權利意義上的自由
(二)締約資格的平等
(三)社會成員從事契約活動時的“自愿”
第四章 契約倫理的道德規(guī)范
一、契約“信任”
(一)信任:“相互的期待”
(二)“施信”與“可信”
(三)“信任”同時屬于社會
二、契約“誠實”
(一)誠實與謊言
(二)正確的動機、言語與行為
(三)誠實與“帝王規(guī)則”
三、契約“節(jié)制”
(一)“欲望、情緒與行為”的“自我控制”
(二)超越“無根的人生”
(三)“公序良俗”與“格式條款”
第五章 契約倫理的德性養(yǎng)成
一、契約道德修養(yǎng)的“人性認同”
(一)是“一”不是“二”
(二)“性相近,習相遠”
(三)“做人”不是“裝人”
二、契約道德修養(yǎng)路徑
(一)個體:一個道德單位
(二)心靈與心理
(三)“利己”與“利他”的統(tǒng)一
三、契約道德修養(yǎng)方法
(一)契約“人情互動”
(二)“情感指向”和“互動能力”
第六章 契約倫理的實踐理性
一、市場經濟與契約倫理
(一)市場經濟:以契約為媒介的貨幣化流轉
(二)市場與倫理:誰是誰的新娘?
(三)“謀利沖動”——“個原主義”
二、契約倫理現狀
(一)調研對象
(二)調研結論
(三)調研建議
三、契約倫理的提升
(一)契約秩序與“意義世界”
(二)契約主體:做“道德圣人”而不是“道德盲人”
(三)實現契約領域的“德得相通”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