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民族史志中國蒙古族朝鮮族民族發(fā)展與認同研究

中國蒙古族朝鮮族民族發(fā)展與認同研究

中國蒙古族朝鮮族民族發(fā)展與認同研究

定 價:¥28.00

作 者: 吳楚克 等著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民族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6001702 出版時間: 2012-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 347 字數:  

內容簡介

  《中國蒙古族朝鮮族民族發(fā)展與認同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11工程”三期項目完成的最終研究成果,由吳楚克、朱金春和徐芳三人合作完成。本書研究的基礎是2008年開始對蒙古族和朝鮮族民族發(fā)展狀況進行廣泛調查后形成的,2009年又開展了第二次田野調查并進行書稿修改,補充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暑期完成初稿,現提交本書的最終文字成果。《中國蒙古族朝鮮族民族發(fā)展與認同研究》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蒙古族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前奏。 第二部分:蒙古族社會發(fā)展與民族認同研究。第三部分:當代中國朝鮮族青少年的教育與認同研究。本書的學術價值:一是有大量最新的社會調查和田野調查資料作為研究基礎;二是有專題的人物思想研究;三是針對蒙古族和朝鮮族這兩個主要北方跨界民族認同問題進行了可貴的探索。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蒙古族朝鮮族民族發(fā)展與認同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中國民族區(qū)域的治理與實踐 一、中國封建社會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統(tǒng)轄方式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對民族地區(qū)的控制與管理 三、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發(fā)展過程 第一部分 蒙古族走向現代化的歷史前奏 第一章 內蒙古走向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史前提 一、蒙古封建社會制度與中原封建王朝的關系 二、近代蒙古地區(qū)的民主革命潮流與內、外蒙分裂 三、內蒙古民族區(qū)域自治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第二章 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的來源與實踐 一、列寧解決蘇聯民族問題的理論與實踐 二、中國共產黨由“民族自決”向“民族自治”的轉變 三、中國共產黨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在內蒙古的成功實踐 第三章 烏蘭夫的革命思想與實踐 一、烏蘭夫早期社會思想意識的形成與特點 二、烏蘭夫民族觀的形成與革命經歷的關系 三、鳥蘭夫的哲學觀點與民族區(qū)域自治思想 四、烏蘭夫與內蒙古民族區(qū)域自治運動 第二部分 蒙古族社會發(fā)展與民族認同研究 第四章 跨界交往過程與認同變化 一、二連浩特蒙古族跨界交往基本狀況 二、中國蒙古族跨界交往的經歷與認識變化 三、訪談對象的認同變化 第五章 跨界民族的邊界意識與身份認同 一、邊疆社會特殊性與邊民心態(tài)特征 二、邊界意識與身份認同關系分析 三、邊界意識與邊民認同——一個案例分析 第六章 身份認同與地緣政治 一、身份認同與地緣政治的關系 二、地緣政治視角下的蒙古族認同 三、當前中國跨界民族的身份認同與地緣政治 第三部分 當代中國朝鮮族青少年的教育與認同 第七章 研究概述 一、概述 二、朝鮮族認同的理論辨析與應用 三、朝鮮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分析 四、相同與相容——民族認同現狀 第八章 朝鮮族青少年認同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育、語言與社會關系網絡 二、朝鮮族通婚意愿 三、被訪朝鮮族親屬去韓國情況 第九章 朝鮮族認同意識的內部和外部感受 一、內部感受 二、外部感受——職業(yè)與收入 三、“韓流”對朝鮮族青少年的影響 四、認同影響因素關系圖 五、總結:朝鮮族民族凝聚力的來源 結束語 附錄 中韓跨國婚姻案例分析 一、韓國男性的跨國婚姻需求 二、中介主導的跨國婚姻 三、嫁到韓國的女性的生存現狀 四、空巢的中國村莊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