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博森(Bertram Lenox Simpson,1877-1930),英國人,寧波中國海關稅務司辛盛之的次子。長于水鄉(xiāng)的他少時聰穎過人,除英語外,能流利使用法語、德語和漢語。庚子事變之際,剛滿23歲的他開始為英國報紙撰寫關于中國的報道。辛亥革命之后任倫敦《每日電訊報》駐北京記者。他曾以“普特南•威爾”為筆名,出版過不少關于遠東問題的著作,除本書外,還有《遠東的新調整》、《滿人與俄國人》、《東方的休戰(zhàn)及其后果》、《中日兩國真相》等。1930年,他因卷入軍閥間的爭斗在天津遇刺身亡。本書特色自山東發(fā)祥,一年之內便席卷華北地區(qū)的義和團運動,終于蔓延到了北京;大隊人馬開始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qū)和教堂,吶喊聲、槍炮聲持續(xù)數十天,將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了這里。作為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深刻影響的重大歷史事變,義和團運動及接踵而至的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事件一直是后人關注的焦點。作者親歷了那起重要的歷史事件, 于是寫出了這本電影般驚心動魄的書?!陡邮桂^被圍記》初版于二十世紀初,一個多世紀的時光已經證明了它不可多得的價值。它帶給中國人的感覺是十分特別的,讓我們感到相見恨晚。作者身為最早一代的中國通,用冷靜的眼光剖析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的復雜狀態(tài)。本書系除了延續(xù)“西方人視野中的中國形象”等已經成功出版的類似公版書系列的選題風格之外,還將大量珍貴的圖片置于書中,從而讓讀者對那個時代的中國有更為直觀、清晰的印象。讀者對象想了解近代中國的廣大讀者本書看點“圍城”內的一雙藍眼睛目睹了列強瓜分下的文明古國和歷史舞臺上的離奇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