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根據史書記載,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李倬《尚書故實》記載梁武帝命大臣殷鐵石模次王羲之書碣碑石的字跡,又要求拓出一千字都不重復,以賜八王。殷鐵石拓出后,此千余字互不聯屬,粱武帝又命令周興嗣將這一千字編成有意義的句子,“卿有才思,為我韻之?!?。結果周興嗣竟寫成了《千字文》,頭發(fā)都白了。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文中1000字本來不得有所重復,但周興嗣在編纂文章時,卻重復了一個“潔”字(潔、絜為同義異體字)。因此,《千字文》實際只運用了999字。除周興嗣版《千字文》之外,另有《續(xù)千字文》(侍其瑋著)、《敘古千字文》(胡寅著)、《新千字文》(高占祥、趙缺著)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其中,“高、趙版《新千字文》”被認為是超越“周版《千字文》”的真正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