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

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

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

定 價:¥89.80

作 者: (美)Timothy Rooney 著,陳海英,袁開銀,王玲芳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標 簽: 計算機與互聯網 網絡與通信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408703 出版時間: 2013-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43 字數:  

內容簡介

  《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介紹了將網絡管理科學應用到互聯網協議地址空間及相關聯的網絡服務等內容。《國際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分為四個部分,第Ⅰ部分給出IPv4、IPv6以及IP地址分配和子網劃分技術綜述;第Ⅱ部分描述用于IPv4和IPv6的DHCP,并解釋依賴于DHCP的各項應用、DHCP服務器部署策略以及DHCP和相關的網絡接入安全;第Ⅲ部分描述DNS協議、DNS應用、部署策略和相關聯的配置以及安全性;第Ⅳ部分描述以聚合方式管理IP地址空間的各項技術和日常IP地址管理功能?!秶H信息工程先進技術譯叢: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可作為IP網絡規(guī)劃人員、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的實踐用書,同時可供部署IPv6網絡的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IP地址管理原理與實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Ⅰ部分 IP尋址
第1章 因特網協議
1.1 因特網協議歷史的精彩部分
1.1.1 IP首部
1.2 IP尋址
1.2.1 基于類別的尋址
1.2.2 因特網增長帶來的痛苦
1.2.3 私有地址空間
1.3 無類別尋址
1.4 特殊用途地址

第2章 IPv6(因特網協議版本6)
2.1 引言
2.1.1 IPv6關鍵功能特征
2.1.2 IPv6首部
2.1.3 IPv6尋址
2.1.4 地址表示法
2.1.5 地址結構
2.2 IPv6地址分配
2.2.1 3——保留地址
2.2.2 2000/3——全局單播地址空間
2.2.3 FC00/7——唯一本地地址空間
2.2.4 FE80/10——鏈路本地地址空間
2.2.5 FF00/8——組播地址空間
2.2.6 特殊情形的組播地址
2.2.7 帶有內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
2.3 IPv6地址自動配置
2.4 鄰居發(fā)現
2.4.1 改進的EUI?64接口標識符
2.4.2 重復地址檢測
2.5 保留的子網任意播地址
2.6 必備的主機IPv6地址

第3章 IP地址分配
3.1 地址分配邏輯
3.1.1 頂層分配邏輯
3.1.2 第二層分配邏輯
3.1.3 地址分配第3部分
3.1.4 分配均衡和跟蹤
3.1.5 IPAM全球公司的公開地址空間
3.2 IPv6地址分配
3.2.1 最佳擬合分配
3.2.2 稀疏分配方法
3.2.3 隨機分配
3.2.4 唯一的本地地址空間
3.3 IPAM全球公司的IPv6地址分配
3.4 因特網注冊機構
3.4.1 RIR地址分配
3.4.2 地址分配效率
3.5 多穴接入法和IP地址空間
3.6 地址塊分配和IP地址管理

第Ⅱ部分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議(DHCP)
第4章 DHCP
4.1 引言
4.2 DHCP綜述
4.2.1 DHCP消息類型
4.2.2 DHCP報文格式
4.3 DHCP服務器和地址指派
4.3.1 依據類的設備識別
4.4 DHCP選項
4.5 動態(tài)地址指派的其他方式

第5章 用于IPv6的DHCP(DHCPv6)
5.1 DHCP比較:DHCPv4和DHCPv
5.2 DHCPv6地址指派
5.3 DHCPv6前綴委派
5.4 DHCPv6對地址自動配置的支持
5.4.1 DHCPv6消息類型
5.4.2 DHCPv6報文格式
5.5 設備唯一標識符
5.5.1 DUID?LLT
5.5.2 DUID?EN
5.5.3 DUID?LL
5.6 身份關聯
5.7 DHCPv6選項

第6章 DHCPv6的各項應用
6.1 多媒體設備類型特定配置
6.2 寬帶訂戶配置信息準備
6.3 有關租期指派或限制的各項應用
6.4 預啟動執(zhí)行環(huán)境客戶端
6.4.1 PPP/RADIUS環(huán)境
6.4.2 移動IP

第7章 DHCP服務器部署策略
7.1 DHCP服務器平臺
7.1.1 DHCP軟件
7.1.2 虛擬機DHCP部署
7.1.3 DHCP儀器設備
7.2 中心式DHCP服務器部署
7.3 分布式DHCP服務器部署
7.4 服務器部署設計考慮
7.5 在邊緣設備上部署DHCP

第8章 DHCP和網絡接入安全
8.1 網絡接入控制
8.1.1 采用DHCP的區(qū)分性地址指派
8.2 其他接入控制方法
8.2.1 DHCP LeaseQuery
8.2.2 層2交換機提醒
8.2.3 802.1 X
8.2.4 Cisco網絡接納控制
8.2.5 微軟網絡接入保護
8.3 使DHCP安全
8.3.1 DHCP威脅
8.3.2 DHCP威脅緩解措施
8.3.3 DHCP認證

第Ⅲ部分 域名系統(DNS)
第9章 DNS協議
9.1 DNS綜述——域和解析
9.1.1 域層次結構
9.2 名字解析
9.3 區(qū)域和域
9.3.1 區(qū)域信息的傳播
9.3.2 反向域
9.3.3 IPv6反向域
9.3.4 其他區(qū)域
9.4 解析器配置
9.5 DNS消息格式
9.5.1 域名的編碼
9.5.2 名字壓縮
9.5.3 國際域名
9.5.4 DNS消息格式
9.5.5 DNS更新消息
9.5.6 DNS擴展(EDNS0)
9.5.7 資源記錄

第10章 DNS應用和資源記錄
10.1 引言
10.1.1 資源記錄格式
10.2 名字?地址查詢應用
10.2.1 主機名和IP地址解析
10.2.2 別名主機和域名解析
10.2.3 網絡服務定位
10.2.4 主機和文本信息查找
10.2.5 DNS協議運營性的記錄類型
10.2.6 動態(tài)DNS更新唯一性驗證
10.2.7 電話號碼解析
10.3 EMAIL和反垃圾郵件管理
10.3.1 電子郵件和DNS
10.3.2 白名單或黑名單方法
10.3.3 發(fā)送者策略框架
10.3.4 發(fā)送者ID
10.3.5 域名密鑰可識別的郵件
10.3.6 歷史上出現過的電子郵件資源記錄類型
10.4 安全應用
10.4.1 保障名字解析的安全——DNSSEC資源記錄類型
10.4.2 其他面向安全的DNS資源記錄類型
10.4.3 地理定位查找
10.4.4 非IP主機地址查找
10.4.5 Null記錄類型
10.5 試驗型的名字?地址查找記錄
10.5.1 IPv6地址鏈——A6記錄(試驗型的)
10.5.2 APL——地址前綴列表記錄(試驗型的)
10.6 資源記錄小結

第11章 DNS服務器部署策略
11.1 通用的部署指導原則
11.2 通用的部署構造塊
11.3 外部?外部分 類
11.3.1 外部DNS服務器
11.4 外部?內部分 類
11.4.1 外部網DNS服務器部署
11.5 內部?內部分 類
11.5.1 內部解析DNS服務器
11.5.2 內部委派DNS主/從服務器
11.5.3 內部根服務器
11.5.4 隱秘的從屬DNS服務器
11.5.5 多層服務器配置
11.6 內部?外部分 類
11.6.1 混合權威/緩存DNS服務器
11.6.2 專用的緩存服務器
11.6.3 外網解析服務器
11.7 交叉角色分類
11.7.1 分割視圖DNS服務器
11.7.2 采用任意播地址部署DNS服務器
11.8 將所有情況整合起來

第12章 保障DNS安全(上)
12.1 DNS弱點
12.1.1 解析攻擊
12.1.2 配置攻擊和服務器攻擊
12.1.3 拒絕服務攻擊
12.2 緩解方法
12.3 非DNSSEC安全記錄
12.3.1 TSIG——事務簽名記錄
12.3.2 SIG(0)——涵蓋空類型的簽名記錄
12.3.3 KEY——密鑰記錄
12.3.4 TKEY——事務密鑰記錄

第13章 保障DNS安全(下):DNSSEC
13.1 數字簽名
13.2 DNSSEC綜述
13.3 配置DNSSEC
13.3.1 產生密鑰
13.3.2 將密鑰添加到區(qū)域文件
13.3.3 對區(qū)域簽名
13.3.4 鏈接信任鏈
13.4 DNSSEC解析過程
13.4.1 驗證簽名
13.4.2 經過認證的存在性拒絕
13.4.3 在一個信任鏈中的父區(qū)域委派
13.5 密鑰輪換
13.5.1 自動的信任錨點輪換
13.5.2 DNSSEC和動態(tài)更新
13.5.3 DNSSEC部署考慮

第Ⅳ部分 IP地址管理(IPAM)集成
第14章 IPAM實踐
14.1 FCAPS概述
14.2 共同的IP管理任務
14.3 配置管理
14.3.1 地址分配任務
14.3.2 地址刪除任務
14.3.3 地址重新編號或移動任務
14.3.4 地址塊/子網分割
14.3.5 地址塊/子網合并
14.3.6 DHCP服務器配置
14.3.7 DNS服務器配置
14.3.8 服務器升級管理
14.4 故障管理
14.4.1 故障檢測
14.4.2 排錯和故障解決
14.5 記賬管理
14.5.1 確保清單準確
14.5.2 地址回收
14.6 性能管理
14.6.1 服務監(jiān)測
14.6.2 地址容量管理
14.6.3 審計和報告
14.7 安全管理
14.8 災難恢復/商務持續(xù)性
14.9 ITIL過程映射
14.9.1 ITIL過程域
14.1 0結論

第15章 IPv6部署和IPv4共存
15.1 引言
15.1.1 為什么要實現IPv
15.1.2 IPv4?IPv6共存技術
15.2 雙棧方法
15.2.1 部署
15.2.2 DNS考慮
15.2.3 DHCP考慮
15.3 打隧道方法
15.3.1 IPv4網絡上傳輸IPv6報文的打隧道場景
15.3.2 隧道類型
15.3.3 IPv6網絡上傳輸IPv4報文的打隧道場景
15.3.4 隧道法總結
15.4 轉換方法
15.4.1 無狀態(tài)IP/ICMP轉換算法
15.4.2 協議棧中的腫塊
15.4.3 API中的腫塊
15.4.4 帶有協議轉換的網絡地址轉換(NAT PT)——被廢棄不用
15.4.5 帶有協議轉換的網絡地址端口轉換(NAPT PT)——廢棄不用
15.4.6 SOCKS IPv6/IPv4網關
15.4.7 傳輸中繼轉換器
15.4.8 應用層網關
15.5 應用遷移
15.6 規(guī)劃IPv6部署過程
15.6.1 服務提供商部署選項
15.6.2 企業(yè)部署場景
15.6.3 核心網絡遷移場景
15.6.4 服務器側遷移
15.6.5 客戶端側遷移
15.6.6 客戶端?服務器遷移
15.6.7 總體IPv6實現規(guī)劃
參考文獻
詞匯表
RFC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