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倫理與政治之間
第一章 社會轉型與漢代意識形態(tài)定位
一 前車之鑒:刑殺亡國與漢承秦制的實質
(一)政治模式的嬗變:從混合走向分解
(二)“嚴刑峻法”與社會結構的錯位
(三)“水德”“法教”與漢承秦制
二 無為選擇:休養(yǎng)生息與黃老之學
(一)“休養(yǎng)生息” 與“蕭規(guī)曹隨”
(二)黃老之學與漢初政治
(三)舊問題與新矛盾
三 奇異的悖論:儒學的歷史命運
(一)先秦儒家的政治情懷
(二)涌動的潛流——漢初的“儒術”
(三)漢家向何處去
第二章 董仲舒新儒學的實質、結構和功能
一 多元互補綜合創(chuàng)新
(一)董學的思想來源
(二)“天人三策” 與董學的理論品格
(三)董學的實質和核心
二 本立而道生:董學的邏輯結構
(一)“天學”——倫理政治的形上之本
(二)君權的張力及其界限
(三)倫理社會化與社會倫理化
三 創(chuàng)造新秩序:董學的社會功能
(一)整合與重建
(二)調控與復制
(三)主弦、和聲與 “文化中國”
第三章 永恒的理念:大一統政治的倫理架構
一 《公羊春秋》的基本精神
(一)政治的“大一統”
(二)“三統”、“三正” 與 “三世”
(三)“新王改制” 與 “救文以質”
二 “三綱”“五?!钡膫惱砑軜?br />(一)“三綱”——倫理向政治過渡
(二)“五常”——道德向倫理復歸
(三)綱常秩序的政治意蘊
三 王道政治的倫理目標
(一)以國為家——倫理目標的現實性
(二)中正和諧——倫理目標的價值取向
(三)太平之道——倫理目標的理想性
第四章 立國的原則:仁義之道與德主刑輔
第五章 治國的方策:倫理政治的現實運作
結束語:解構與創(chuàng)生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