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美好的“驚動”前言 回到話語之鄉(xiāng)——我的民間文學閱讀與教學第一章 想念那話語之鄉(xiāng)——《童年的月亮爬上來》教學記錄 甘泉與“氧分”——聽周益民老師《童年的月亮爬上來》 月亮的隱喻和童年的想象——在《童年的月亮爬上來》的背后 語文的文化兒童的文化——《童年的月亮爬上采》教學內容評析 你看,你看,童年的月亮爬上來第二章 語言的狂歡與精神的自由——《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教學記錄 比夢更美 比幻想更動人——試讀周益民《這里有個顛倒的世界》 韻味無窮的“顛倒歌” 游戲一樣好玩的語文課第三章 趣味橫生的口腔操——《繞繞復繞繞》教學記錄 一堂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的語文課——聽周益民老師的《繞繞復繞繞》 十分好玩,十分有用第四章 回望生命開始的地方——《搖啊搖》教學記錄 點燈人帶來的光——語文課可以帶來怎樣的改變第五章 辭舊迎新詩中詩——《春聯(lián)》第二課時教學記錄 鳶飛魚躍一派天真——試讀周益民老師《春聯(lián)》課 讓語言飛——觀周益民《春聯(lián)》第二課時教學有感第六章 回互其辭的智慧——《謎之謎》教學記錄 笑聲里思考的愉悅 流連在童年里的謎人——兼議益民兄的教學和他的《謎之謎》第七章 唇齒問的智慧花朵——《巧女故事》教學記錄 一樁有意義的教學實踐 一節(jié)課,能走多遠——試析周益民新課《巧女故事》的課程論價值 周益民《巧女故事》一課的文化意蘊第八章 荒誕浪漫的永恒神圣——《人類從哪里來》教學記錄 重建兒童文化的巴別塔——觀周益民教學《人類從哪里來》第九章 千年明月寄相思——《嫦娥奔月》教學談 總評 兒童:既是民間的,也是文化的——評周益民的“民間文化系列課” 探索者的回歸和創(chuàng)造 人是一種來自于語言的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