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簡介
1.1 背景信息
1.1.1 什么是HPLC?
1.1.2 HPLC能用作什么?
1.2 HPLC的歷史簡介
1.3 HPLC的一些替代技術
1.3.1 氣相色譜法(GC)
1.3.2 薄層色譜法(TLC)
1.3.3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SFC)
1.3.4 毛細管電泳法(CE)
1.3.5 逆流色譜法
1.3.6 HPLC的特殊形式
1.4 HPLC的其他信息資料
1.4.1 書籍
1.4.2 期刊
1.4.3 綜述
1.4.4 短期課程
1.4.5 互聯網
第二章 基礎概念和色譜分離的控制
2.1 介紹
2.2 色譜分析的過程
2.3 保留
2.3.1 保留因子k和色譜柱的死時間t
2.3.2 分離條件和樣品組成的角色
2.4 峰寬和柱塔板數N
2.4.1 N對色譜條件的依賴性
2.4.2 峰形
2.5 分離度和方法建立
2.5.1 優(yōu)化保留因子k(等式2-24中的a項)
2.5.2 優(yōu)化選擇性α(等式2-24中的b項)
2.5.3 優(yōu)化色譜柱的塔板數Ⅳ(等式2-24中的c項)
2.5.4 方法建立
2.6 進樣量大小的影響
2.6.1 體積超載:樣品體積對分離效果的影響
2.6.2 質量超載:樣品重量對分離效果的影響
2.6.3 避免進樣過多所引起的問題
2.7 其他相關的問題
2.7.1 色譜柱平衡
2.7.2 梯度洗脫
2.7.3 峰容量和二維分離
2.7.4 峰跟蹤
2.7.5 二次平衡
2.7.6 色譜柱切換
2.7.7 基于溶質的結構預測保留時間
第三章 設備
3.1 介紹
3.2 儲液瓶和溶劑的過濾
3.2.1 儲液瓶的設計和使用
3.2.2 流動相的過濾
3.3 流動相的脫氣
3.3.1 脫氣的要求
3.3.2 氦氣噴洗
3.3.3 真空和管內脫氣
3.4 管線和接頭
3.4.1 管線
3.4.2 接頭
3.5 泵系統
3.5.1 往復活塞泵
3.5.2 在線混合
3,5.3 梯度系統
3.5.4 特殊應用
3.6 自動進樣器
3.6.1 六通口進樣閥
3.6.2 自動進樣器的設計
3.6.3 進樣量大小的影響
3.6.4 閥門的其他應用
3.7 色譜柱恒溫箱
3.7.1 溫度控制的要求
3.7.2 恒溫箱的設計
3.8 數據系統
3.8.1 實驗的輔助
3.8.2 系統控制
3.8.3 數據采集
3.8.4 數據處理
3.8.5 報告生成
3.8.6 監(jiān)管的功能
3.9 柱外效應
3.10 設備維護
3.10.1 系統性能測試
3.10.2 預防性維護
3.10.3 維修
第四章 檢測器
4.1 介紹
4.2 檢測器的特征
4.2.1 一般設計
4.2.2 檢測技術
4.2.3 信號、噪聲、漂移和分析精確度
4.2.4 檢測限
4.2.5 線性
4.3 各類檢測器的介紹
4.4 UV-可見光檢測器
4.4.1 固定波長檢測器
4.4.2 可變波長檢測器
4.4.3 二極管陣列檢測器
4.4.4 一般UV檢測器的特征
4.5 熒光檢測器
4.6 電化學(安培)檢測器
4.7 放射性檢測器
4.8 電導檢測器
4.9 氮化學發(fā)光檢測器
4.10 手性檢測器
4.11 示差折光檢測器
4.12 光散射檢測器
4.12.1 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ELSD)
4.12.2 凝結核光散射檢測器(CNLSD)
4.12.3 激光光散射檢測器(LLSD)
4.13 電暈放電檢測器(CAD)
4.14 質譜檢測器(MS)
4.14.1 接口
4.14.2 四極桿和離子阱
4.14.3 其他質譜檢測器
4.15 其他的聯用檢測器
4.15.1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
4.15.2 核磁共振(NMR)
4.16 樣品衍生化和反應檢測器
第五章 色譜柱
5.1 介紹
5.2 色譜柱載體
5.2.1 顆粒特征
5.2.2 硅膠栽體
5.2.3 多孔聚合物
5.2.4 整體柱
5.2.5 其他無機顆粒
5.3 固定相
5.3.1 “鍵合”固定相
5.3.2 其他基于有機物的固定相
5.3.3 柱子的功能性(配合基種類)
5.4 色譜柱的選擇性
5.4.1 反相柱(RPC)選擇性的基礎
5.4.2 柱子重現性和“等同的”柱子
5.4.3 正交分離
5.4.4 柱子選擇性的其他應用
5.5 色譜柱的硬件
5.5.1 柱子接頭
5.5.2 柱子配置
5.6 色譜柱的填充方法
5.6.1 干填充法
5.6.2 硬顆粒的勻漿填充法
5.6.3 軟凝膠
5.7 柱子的規(guī)格
5.7.1 生產標準
5.7.2 柱子塔板數
5.8 色譜柱的處理
第六章 中性樣品的反相色譜法
6.1 介紹
反相色譜法的簡單歷史回顧
6.2 保留
6.2.1 溶劑強度
6.2.2 反相色譜的保留過程
6.3 選擇性
6.3.1 溶劑強度選擇性
6.3.2 溶劑類型選擇性
6.3.3 溫度選擇性
6.3.4 色譜柱的選擇性
6.3.5 異構體分離
6.3.6 其他的選擇性考量
6.4 方法建立和優(yōu)化選擇性的策略
6.4.1 多變量優(yōu)化
6.4.2 優(yōu)化色譜柱的條件
6.5 非水性反相色譜法
6.6 特殊問題
6.6.1 極性很強的樣品保留較弱
6.6.2 色譜峰拖尾
第七章 離子樣品:反相、離子對和離子交換色譜法
7.1 介紹
7.2 酸堿平衡和反相保留
7.2.1 緩沖液的選擇
7.2.2 pKa與化合物結構的函數關系
7.2.3 有機溶劑和溫度對流動相pH和樣品pKa值的影響
7.3 反相色譜(RPC)對離子化合物的分離
7.3.1 調控保留時間
……
第八章 正相色譜
第九章 梯度洗脫
第十章 計算機輔助的方法開發(fā)
第十一章 定性與定量分析
第十二章 方法驗證
第十三章 生物化學與合成聚合物的分離
第十四章 對映異構體的分離
第十五章 制備色譜
第十六章 樣品的制備
第十七章 故障排除
附錄1 HPLC溶劑的特點
附錄2 緩沖流動相的制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