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其他宗教輝煌燦爛的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

輝煌燦爛的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

輝煌燦爛的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

定 價:¥48.00

作 者: 毛世昌,劉雪嵐 編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其他宗教 宗教

ISBN: 9787516103050 出版時間: 2011-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西天指的是印度。一些人容易誤解,以為印度就是佛教國家。佛教誕生于印度倒是事實,但佛教不是印度占主導(dǎo)地位的宗教。佛教從公元前6世紀誕生以來,印度歷史上至少有三個國王弘揚佛教。第一個國王就是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的國王阿育王,第二個是公元2世紀貴霜王朝的國王迦尼色珈,第三個是公元6-7世紀曷利沙王朝時期的國王戒日王。1956年10月,印度賤民領(lǐng)袖安培德卡爾組織了一個有50萬賤民參加的改信佛教運動。即使有過這幾代國王的大力弘揚佛教和賤民的改信佛教,佛教也沒有能夠在印度成為占主導(dǎo)地位的宗教。在玄奘訪問印度時,佛教就顯出了衰敗的跡象。到13世紀初,由于佛教自身的不足、穆斯林在印度對佛教的壓制、密教對佛教的影響等因素,佛教在印度本土趨于消失,到19世紀才稍有復(fù)興?,F(xiàn)在,信仰佛教的印度人只占印度人口總數(shù)的0.6%,這個數(shù)字對于有10億人口大國的印度來說也就是大約600萬人,所占的比例低而又低。甚至印度教把佛教看做它的分支,把佛祖釋迦牟尼看作是印度教保護大神毗濕奴的第六個化身。

作者簡介

暫缺《輝煌燦爛的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前的印度文化
第一節(jié) 達羅毗荼人
第二節(jié) 印度河文明--摩亨佐達羅城市文明和哈拉帕城市文明
第二章 印度教的演變
第一節(jié)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
第二節(jié) 吠陀教一婆羅門教一印度教的演變
第三章 印度教的經(jīng)典
第一節(jié) 四大《吠陀經(jīng)》--印度教的源頭
《吠陀經(jīng)》
《梨俱吠陀》
《耶柔吠陀》
《娑摩吠陀》
《阿達婆吠陀》
第二節(jié) 《梵書》--解釋《吠陀經(jīng)》的書
第三節(jié) 《森林書》--《梵書》的補充
第四節(jié) 《奧義書》--破解宇宙和人生奧秘的書
第五節(jié) 《薄伽梵歌》--印度哲學(xué)的源頭
第六節(jié) 《往世書》--神的故事
第四章 印度教文學(xué)和法律
第一節(jié) 印度兩大史詩
《羅摩衍那》(The Ramay’ana)故事簡介
《摩訶婆羅多》(The Mahabharata)故事簡介
第二節(jié) 迦梨陀娑的戲劇和詩歌
第三節(jié) 迦比爾的詩歌
第四節(jié) 奧羅賓多的詩歌
第五節(jié) 泰戈爾的詩歌和戲劇
第六節(jié) 其他戲劇家
跋娑
首陀羅迦
戒日王
毗舍佉達多
薄婆菩提
婆吒·那羅延
第七節(jié) 現(xiàn)代戲劇
第八節(jié) 《摩奴法典》
第五章 印度教六派哲學(xué)
第一節(jié) 數(shù)論派哲學(xué)
第二節(jié) 瑜伽派哲學(xué)
第三節(jié) 勝論派哲學(xué)
第四節(jié) 正理派哲學(xué)
第五節(jié) 彌漫差派哲學(xué)
第六節(jié) 吠檀多派哲學(xué)
第六章 印度教哲學(xué)家
第一節(jié) 商羯羅
第二節(jié) 羅摩克里希納
第三節(jié) 辨喜(維維卡南達)
第四節(jié) 羅易
第五節(jié) 圣雄甘地
第七章 印度教的神
第一節(jié) 梵天--創(chuàng)造之神
第二節(jié) 保護之神毗濕奴
第三節(jié) 毗濕奴的10個化身
1.羅摩
2.持斧羅摩
3.黑天神
4.魚
5.佛陀
6.龜
7.野豬
8.人獅
9.侏儒
10.迦爾吉(白馬)
第四節(jié) 濕婆
第五節(jié) 薩拉斯瓦蒂--辯才天女
第六節(jié) 拉克西米--吉祥天女與財富女神
第七節(jié) 帕爾瓦蒂--性力女神
第八節(jié) 象頭神
第九節(jié) 戰(zhàn)神迦烯吉夜
第十節(jié) 神猴哈努曼--孫悟空的原型
第十一節(jié) 印度教的吠陀神
因陀羅
太陽神蘇利耶
火神阿耆尼
風(fēng)神瓦育
波浪神瓦如那
第八章 印度教仙人
第一節(jié) 投山仙人
第二節(jié) 眾友仙人
第三節(jié) 敝衣仙人
第四節(jié) 行降仙人
第五節(jié) 島生黑仙人
第六節(jié) 極欲仙人
第七節(jié) 鹿角仙人
第八節(jié) 蟻蛭仙人
第九節(jié) 太白仙人
第十節(jié) 破滅仙人
第九章 印度教里的英雄人物
第一節(jié) 黑天
第二節(jié) 毗濕摩
第三節(jié) 迦爾納
第四節(jié) 阿周那
第五節(jié) 德羅納
第六節(jié) 薩利耶
第七節(jié) 布軍
第八節(jié) 堅戰(zhàn)
第九節(jié) 猛光
第十節(jié) 慈憫
第十一節(jié) 瓶首
第十二節(jié) 激昂
第十三節(jié) 馬嘶
第十四節(jié) 拉克什曼那
第十章 印度教里的女性典范
第一節(jié) 悉多--至死不渝忠于丈夫的典范
第二節(jié) 黑公主--與丈夫同甘共苦、疾惡如仇的女人
第三節(jié) 貢蒂--慈母和實用主義者
第四節(jié) 貞信--為延續(xù)夫家香火不遺余力的女人
第五節(jié) 沙恭達羅--忠于美好愛情的典范
第六節(jié) 薩維德麗--矢志不移,用忠誠救回丈夫的好妻子
第七節(jié) 達摩衍蒂--經(jīng)受愛情考驗的模范
第八節(jié) 安巴--命運多舛的女人
第九節(jié) 甘陀利--堅持正義的女性
第十節(jié) 天乘--大膽追求愛情的女性
第十一節(jié) 廣延天女--專事勾引人間男子的仙女
第十二節(jié) 彌那迦--用美色破壞大仙功行的仙女
第十三節(jié) 恒河女神--追求人間幸福的恒河的化身
第十四節(jié) 拉達--浪漫愛情的化身
第十五節(jié) 耶雪達--舍棄自己的孩子救別人的孩子的英雄母親
第十六節(jié) 瑪達薇--甘愿受男人擺布的典型
第十七節(jié) 薩巴麗--擺脫不了桎梏的女人
第十八節(jié) 提羅達摩--貂蟬式的女性
第十九節(jié) 優(yōu)哩彌臘--獨守空房的女子
第十一章 印度教教派和組織
第一節(jié) 濕婆派
第二節(jié) 毗濕奴派
第三節(jié) 性力派
第四節(jié) 雅利安社
第五節(jié) 梵社
第六節(jié) 羅摩克里希納傳教會
第七節(jié) 神智學(xué)會
第十二章 印度教的種姓制、婚姻制及其相關(guān)制度
第一節(jié) 印度教的種姓制
第二節(jié) 印度教的婚姻制
第三節(jié) 喪葬
第四節(jié) 印度教的嫁妝制
第五節(jié) 童婚制
第六節(jié) 寡婦制與薩蒂制
第十三章 印度教與印度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舞蹈
一 印度六大古典舞蹈流派
二 印度的民間舞
第二節(jié) 音樂
第三節(jié) 電影
第四節(jié) 繪畫
第五節(jié) 雕刻
第六節(jié) 建筑藝術(shù)
第十四章 印度教節(jié)日
第一節(jié) 灑紅節(jié)
第二節(jié) 燈節(jié)
第三節(jié) 札格納特節(jié)
第四節(jié) 戴圣線節(jié)
第五節(jié) 羅摩誕辰節(jié)
第六節(jié) 杜爾迦節(jié)
第七節(jié) 濕婆之夜節(jié)
第八節(jié) 宮巴廟會
第十五章 印度教禮儀與人生
第一節(jié) 印度教禮儀與禁忌
一 禮儀
二 禁忌
第二節(jié) 人生四行期
第三節(jié) 人生每個階段的禮儀
第十六章 印度教神秘符號
第一節(jié) 林迦與約尼
第二節(jié) 曼特拉
第三節(jié) “歐姆”
第四節(jié) 神圣的歌雅特瑞曼特拉
第十七章 印度教的動植物崇拜
第一節(jié) 動物崇拜
第二節(jié) 植物崇拜
第十八章 印度教與印度性文化
第一節(jié) 縱欲的宗教
第二節(jié) 禁欲的宗教
第三節(jié) 探討性快樂的書《性欲經(jīng)》(Kamasutra)
第四節(jié) 卡朱拉荷--世界最大最全的性雕塑館
第十九章 印度教與其他印度本土宗教
第一節(jié) 印度教與佛教
第二節(jié) 印度教與耆那教
第三節(jié) 印度教與錫克教
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