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博物館編寫的《茶道文心:紫砂茗壺匯賞》內容介紹:太湖之濱的宜興(古名陽羨、荊溪),位于繁華江南之腹地,明清以來才子名士輩出,同時能工巧匠亦薪火不絕。天時地利,再加上附近山中特有的紫砂土,促成了紫砂壺藝這一特殊藝術的誕生和發(fā)展。在文人階層淡雅超俗的審美要求下,含蓄、古樸、精巧和文雅一直是紫砂藝術的核心內涵。由素面素心開始,小小砂壺終將詩、書、畫、印四類博大精深的藝術集于一身,工藝綿延數(shù)百年,傳世精品蔚為大觀。同時,紫砂壺造型一反中國文化體系中常見的嚴格規(guī)范的工藝傳統(tǒng),不拘一格,以展現(xiàn)個性為創(chuàng)作出發(fā)點,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