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的陰云曾籠罩全球達半世紀之久,當這場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對抗于1990年戛然而止時,哪怕再見多識廣或權傾一時的人也不禁大晾失色。冷戰(zhàn)究竟因何終結?又為何延綿了如此之久?對于這場喬治·H·W·布什總統(tǒng)口中的“人心之爭”,著名歷史學家梅爾文·P·萊弗勒基于新近解密的檔案在《人心之爭(美國蘇聯與冷戰(zhàn))》中給出了獨到的詮釋。萊弗勒將讀者帶回到了美蘇兩國領導人試圖紓解敵對狀態(tài)的四個重要歷史時刻,并探究了他們因何無功而返:1945斯大林和杜魯門適時規(guī)劃了新政策;1953年馬林科夫和艾森豪威爾探尋了和平的機會;1962年肯尼迪、赫魯曉夫、約翰遜嘗試緩解緊張局勢;1975年勃日列涅夫和卡特旨在維持緩和狀態(tài)。萊弗勒指出,這些領導人無不窺探到了和平的曙光,然而由于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壓力、同盟國和附庸國的施壓、國際體系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自身的不快回憶,他們還是任由自己深陷似乎周而復始的敵對怪圈。盡管歷經僵局與失敗,到了20世紀80年代,里根、布什,特別是戈爾巴喬夫終于還是擺脫了曾束縛各自前任的政策方針與思維定勢。萊弗勒用細致的分析展示了兩極世界的格局如何重構而成,以及在歷經數十年的對峙之后這一勝利具有何等重大的意義——不僅是為兩個超級大國,更是為整個世界滌蕩了冷戰(zhàn)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