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1381)是明太祖顧問、皇太子師、翰林院“首臣”、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在政治思想、哲學思想、文學理論研究及創(chuàng)作、明初思想文化建設等方面,均卓有建樹。他對理學思想多所闡發(fā),有獨到見地;并極力用理學影響明太祖的思想和施政,頗著成效。他推進了宋元以來儒、釋、道“三教歸一”的趨勢。他的很多思想在同時代人中是領先的。與劉基一樣,其著作足以代表元明興代之際整個社會思想學術水平和特征。以往有的著述涉及宋濂時,對他的思想、事功、詩文創(chuàng)作,似沒有予以充分的肯定,甚至還有一些誤解。本書力求對宋濂作出客觀、公允的評價。對他一生經歷、功業(yè)及思想淵源、特點、價值等,作了扼要介紹和深入剖析,是迄今為止有關宋濂的第一部評傳體學術專著。方孝孺是明朝初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近6個世紀來,學術界對方孝孺的研究幾呈空白。本書將傳主的生平、事功和思想放入歷史長河和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進行縱橫聯(lián)系、以縱為主的全面考察,探頤索微,運用文化學的理論與方法,使宏觀綜論與具體剖析榫卯相扣,在此基礎上作了客觀闡釋和評析,展示傳主的思想風貌,揭示其思想真諦,探求其思想的文化底蘊。不僅厘定了方教孺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時生動具體地敘述了在那個風云變幻的特定歷史時代悲劇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