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一輯 總 論
30年來經濟建設的回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0年
中國的成功之路
新中國50年的歷史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對旗幟和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探索到形成
延伸與準備:1949~1978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進程與原因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所犯的錯誤
毛澤東在領導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中給我們留下哪些遺產?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
毛澤東對建設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的探索及其當代啟示
毛澤東與文化的社會主義轉變
毛澤東與中國科學技術的自主研發(fā)
朱德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永久的懷念
獨特的超越: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對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的超越
回顧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深遠意義
——紀念毛澤東逝世20周年暨《決議》作出15周年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
建國53年來中國宏觀經濟發(fā)展的若干特點
——在2003年中國現代經濟史年會上的講話
關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探索和確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制度情況的回顧
新中國黨的經濟理論和思想發(fā)展的回顧與評析
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總結與評價
當代中國戶籍制度形成與沿革的宏觀分析
中國“三農”問題的由來和發(fā)展
1949~2006年城鄉(xiāng)關系演變的歷史分析
論建國60年農民利益獲得機制的調整和創(chuàng)新
對1984年以前社隊企業(yè)發(fā)展的歷史考察與反思
中國共產黨追求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歷程與經驗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制度的沿革和確立
我國憲法內容歷次變動的思路、重點、特點及其原因分析
陳云處理執(zhí)政黨內部矛盾的思想與實踐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國際環(huán)境:對策與經驗
——兼論“如何認識當今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際政治斗爭帶來的影響”
從“一邊倒”到“全方位”——對50年來中國外交格局演進的思考
“告別冷戰(zhàn)”:中國實現中蘇關系正?;臍v史含義
解放后我國處理邊界沖突危機的回顧和總結
海峽兩岸對南沙和西沙群島主權的共同維護
新中國成立以來軍事戰(zhàn)略方針的歷史演變及啟示
中卷
第二輯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1949~1956)
中國在50年代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
為什么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chuàng)建
新中國的第一年
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之際
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提前過渡與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戰(zhàn)略抉擇
中國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戰(zhàn)略的政治經濟學解析
關于社會主義改造問題的再評價
完整、準確地理解過渡時期的理論和路線
黨對國家資本主義過渡途徑的探索
——制定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重要認識環(huán)節(jié)
156項工程與新中國工業(yè)城市發(fā)展(1949~1957)
鄧子恢對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探索與貢獻
論50年代黨對國家領導方式的演變
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歷史演變
——以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為背景
中蘇聯(lián)盟與中國出兵朝鮮的決策
——對中國和俄國文獻資料的比較研究
西藏和平解放《十七條協(xié)議》談判、簽訂問題研究
建國初期的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探論李洪河
第三輯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56~1966)
略論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思考
劉少奇為貫徹八大路線所作的積極探索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劉少奇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及其啟示
社會主義探索史上有價值的一頁
——中共領導人60年代前期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推進
20世紀50年代中國社會主義探索中的矛盾及其逆轉之原因
20世紀60年代前期的“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與國民經濟調整
陳云《青浦農村調查》對調研方法的獨創(chuàng)性貢獻
從災害經濟學角度對“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考察
關于人民公社建立的幾個問題
“文革”前十年我國政治體制演變的主要特點
60年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中蘇論戰(zhàn)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發(fā)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成功之路
——“雙百”方針、“二為”方向述論
周恩來與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論1958~1960年中國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第四輯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
60年代“左”傾錯誤的發(fā)展與“文化大革命”的爆發(fā)
“文革”中整黨建黨運動述析
“文革”初期經濟戰(zhàn)線的嚴重斗爭
——1966年冬季工交座談會評述
“文化大革命”期間三線建設的物資保障
周恩來與“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糧食問題
試論“文化大革命”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
1975年的軍隊整頓
下卷
第五輯 歷史的偉大轉折(1976~1982)
論“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從粉碎“四人幫”到十一屆三中全會
鄧小平決策恢復高考
共和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撥亂反正
70年代后期的國際形勢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決策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和中國農村改革的歷史進程
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歷程和陳云的經濟指導思想
第六輯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82~2002)
江澤民領導下的中國——十年回顧和新世紀的展望
1980~2050年的中國現代化進程:回顧與前瞻
——一個經濟學家的視角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華僑投資政策及華僑投資研究
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確立
三線建設調整改造的歷史考察
現代國家的建構與村民自治的成長
——對中國村民自治發(fā)生與發(fā)展的一種闡釋
鄧小平關于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戰(zhàn)略思考及其現實啟示
新時期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幾個宏觀問題研究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基督教發(fā)展的原因探析
中共三代領導人對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略思考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是新中國55年光輝歷史上的一大亮點
“一國兩制”影響中國的外部世界
從“正常化”走向“睦鄰友好”
——1989~1992年中蘇(俄)關系簡介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軍事變革
中國軍隊大裁軍與新時期經濟建設
第七輯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02~ )
科學發(fā)展觀的創(chuàng)立及其重大意義
科學發(fā)展觀的形成背景與歷史地位
——兼與趙凌云、張連輝先生商榷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認識
從社會和諧到和諧社會——黨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探索
論協(xié)商民主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溝通機制
中國特色政黨制度視野中的黨際和諧
香港回歸十年的經濟建設述論
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八輯 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歷史與現狀
關于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的若干意見
國史寫作不應忽略的若干基本內容
國史研究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國史研究要以科學、敬謹的態(tài)度對待
當代史研究的理論思考、政治思考和現實思考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
對國史研究中爭論較大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中國當代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對中國當代史研究的一些想法
當代中國史研究中的文獻史料問題
略論國史與地方史的辯證關系
關于當代中國邊疆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另一角度的思考——西方研究當代中國史的一些問題
國外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概況與評析
近年來共和國史研究視點回顧(1999~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回顧和前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