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法語:一門語言,一個社團》遵循以上目標,寫作綱要如下:著作的第一部分通過回顧以往幾個世紀的情況描繪了比利時法語的概貌。第二部分論述了語言所具有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意義。歷史是第一位的。它向我們展示了拉丁語是怎樣“從遠古赤腳而來”,在羅曼語的歐洲分裂成多種方言;隨著入侵和社會的變動,這些方言又是怎樣同外部因素相混合;很早的時候,人們是如何感知了一種強有力的交流方式的需要,而文人們則一點一點將這種方式建立起來;法語,作為交流的工具,是怎樣與同族或遠或近的其它語言相競爭;它又是怎樣,由于政治的原因,逐漸取代了其它語言,成為今天可以完成各種交際功能和認知功能的一門語言。幾個世紀的歷程告訴讀者,這門語言的歷史是依據它所處的環(huán)境而定,而且完全取決于使用這門語言的人的歷史——不管是大歷史還是小歷史。這個歷史依然在我們眼前繼續(xù)。它留下了有關我們地區(qū)法語的眾多痕跡。人們因此可以描繪出這門國際語言當今在比利時的風貌。歷史的痕跡尤其是表現在地名、人名領域,也體現在其它的詞匯、句法、詞形或發(fā)音方面。故而對以下問題,諸如是否真的有一種比利時El音?什么叫比利時法語特有表達法?不怎么專業(yè)的公眾可能會不加區(qū)別地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