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氣大得令我羞于張揚我們的師生關系(代前言)
那是一次偶遇,更是一次暗合
十五年前,書房中的余秋雨
“一個大光頭上打著余秋雨的名字,好玩吧”
那幾年他的內心也正處在選擇當中
他對愛情,是積極的悲觀主義
上海——深圳——北京,他的三城市
20世紀80年代,信中的余秋雨
第一次見面,他穿著條牛仔褲
被稱作“秋雨兄”的導師
觀摩,逃學,聽余秋雨的課
成功到來之前的許多環(huán)節(jié)
我猜他喜歡奇異、縹緲甚至幻象的體驗與刺激
從“上海人”到“新新人類”
向講臺上的余秋雨致敬
寫作讓他有了非常嚴重的責任感
“一個不是我們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遭遇“余秋雨現象”
在深圳思考和寫作,成為“旁觀者”
1999年,邊看邊寫
女弟子偷練“余氏功夫”
游歷歸來的余秋雨
旅行,家人,親情
他還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附錄一余秋雨文有人敲門
附錄二余秋雨文我能聽到
2010年,作為學生的烙印(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