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史料典籍百吉撰臺灣文獻叢刊序跋選錄

百吉撰臺灣文獻叢刊序跋選錄

百吉撰臺灣文獻叢刊序跋選錄

定 價:¥20.00

作 者: 夏德儀 撰
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史料典籍

ISBN: 9787561535691 出版時間: 2010-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1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關(guān)于臺灣歷史文化的研究,現(xiàn)在差不多變成了一種“顯學”?!帮@學”的出現(xiàn),自然是一件很值得慶賀的事情,但是也正因為它成為一種“顯學”,勢必要吸引太多的興趣者前來參與。轉(zhuǎn)眼之間,研究臺灣歷史與文化的學者們,處處多有,層出不窮。文獻史料,是從事臺灣歷史與文化研究的基礎(chǔ)。但是當今眾多的臺灣歷史文化研究者,似乎對于這一研究基礎(chǔ)的建構(gòu)并無太大的興趣。大家忙于發(fā)表高論,至于文獻資料的使用,盡可以抄來抄去,省事得很。如此建構(gòu)的“顯學”,應(yīng)驗了中國人的兩句老話:“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這里面,固然有一些很有學術(shù)創(chuàng)建性的發(fā)見,但是更多的是“你說我也說”、“你抄我也抄”。如此說過來抄過去,不能不抄出許多的“學術(shù)垃圾”。因此,研究臺灣歷史文化雖然是一種“顯學”,但是很快也成了堆積“學術(shù)垃圾”較多的一個場所。大概是我住的地方距臺灣較近的緣故,我素來對于那些肯于踏踏實實地從事臺灣歷史文化研究的基礎(chǔ)性工作的學者懷有敬意。我以為,從事臺灣歷史文化的文獻史料整理工作,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學術(shù)修養(yǎng)。即既要有明清史的學術(shù)修養(yǎng),同時又要有臺灣地方史的學術(shù)修養(yǎng),二者缺一不可。因為臺灣地方史的史料,散見于浩如煙海的明清史料之中,缺乏明清史料學的修養(yǎng),無從查找;而缺乏臺灣地方史的修養(yǎng),即使是十分精通于明清兩代的史料,也往往會對其中所包含的區(qū)域史史料視而不見。

作者簡介

暫缺《百吉撰臺灣文獻叢刊序跋選錄》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 序
一 明季荷蘭人侵據(jù)彭湖殘檔弁言
二 南明史料弁言
三 野史無文后記
四 明季三朝野史弁言
五 思文大紀弁言
六 東山國語弁言
七 徐闇公年譜后記
八 黃漳浦文選弁言
九 鄭氏史料初編弁言
十 鄭氏史料續(xù)編弁言
十一 鄭氏史料三編弁言
十二 鄭成功傳弁言
十三 從征實錄弁言
十四 靖海紀事后記
十五 海上見聞錄弁言
十六 靖海志后記
十七 臺案匯錄甲集弁言
十八 臺案匯錄乙集弁言
十九 臺案匯錄丙集弁言
二十 臺案匯錄丁集弁言
二十一 臺案匯錄戊集弁言
二十二 臺案匯錄己集弁言
二十三 臺案匯錄庚集弁言
二十四 臺案匯錄庚集后記
二十五 臺案匯錄辛集弁言
二十六 福建省例弁言
二十七 臺灣番事物產(chǎn)與商務(wù)弁言
二十八 臺灣兵備手抄弁言
二十九 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弁言
三十 甲戌公贖抄存弁言
三十一 巡臺退思錄弁言
三十二 清代臺灣職官印錄弁言
三十三 割臺三記弁言
三十四 哀臺灣箋釋弁言
三十五 臺戰(zhàn)演義弁言
三十六 臺灣志略弁言
三十七 番社采風圖考弁言
三十八 天妃顯圣錄后記
三十九 彰化節(jié)孝冊弁言
四十 臺灣游記弁言
附錄一 百吉參與臺灣文獻叢刊編纂工作一覽表
附錄二 跋百吉參與臺灣文獻叢刊編纂一覽表
附錄三 再跋一覽表
附錄四 徐泓:夏德儀先生行誼
附錄五 傅月庵:我的太師父百吉老人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