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社會是一對共變體,是相應地變化著的。語言的三要素中,詞匯相對于語音、語法而言,是最活躍、最敏感的要素。新的社會結構與原有詞匯的矛盾促使新詞新義大量產生,而這些新詞新義記錄了時代跳動的脈搏。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法律、科技、體育、影視、演藝、新聞、通信、醫(yī)藥、旅游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則就要求人們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新詞語去反映社會,適應人們交際的需要,完善語言的交際職能,于是便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新詞新義。日本是我國的近鄰,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入,如何精確而傳神地翻譯漢語新詞新義已成為擺在中日雙語文字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以1996年陳巖先生《漢日最新中國語詞典》的出版為發(fā)端,截至目前國內外陸續(xù)有9個版本的漢日新詞類詞典面世,漢語新詞日譯已成為學界的一個新熱點,取得了很多成就。但由于中國與日本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乃至價值觀的不同,以及漢日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在語法、詞義和表達方式上的差異,要想使?jié)h語新詞的日譯既能忠實準確地表達出原意,又能體現(xiàn)原詞的語體特征和文化內涵,并非易事。深入研究漢語新詞日譯問題,努力提高漢語新詞日譯水平,對于中日兩國加強交流,對于更好地介紹中國,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中日合作編寫人員在借鑒同類詞典的基礎上,在漢語新詞篩選、日語釋義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嘗試,歷時三年終于成書。本詞典收錄新詞(含詞組和短句)約22688條,涵蓋了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的風貌,可供學習日語的中國讀者和學習漢語的日本讀者使用。中國讀者可以更好地向日本朋友介紹中國,而日本讀者則可以查到普通漢日詞典所沒收錄的新詞,能夠更直接、更深人地了解當代中國的發(fā)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