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字學
避忌諱與古音韻考證
唐宋“煞”字考
試論主觀量標記“沒”、“不”、“好”
從青少年上海話語音看普通話對方言的影響——試論方言演變中的基層替換
試論比字句的形成及其與先秦兩漢有關句式的淵源關系——兼論“詞匯興替”史佩信(執(zhí)筆)楊玉玲
《慧琳音義》“倮”“裸”“倮”“躲”“踝”“贏”“贏”“贏”形音義雜考
“歷史長河”中的專名與摹狀詞
關于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修訂
客贛粵平諸方言溪母讀擦音的歷史層次
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研究單虹王頤嘉
楚簡文獻的復音詞研究
楚地出土文獻中“■”字的用法和來源
說“去”、“■”
從“福娃”英譯的歸化和異化看漢語文化
負載詞英譯的趨勢
中國古代文學
《紅樓夢》人物與回目關系之探究
李漁小說創(chuàng)作論
從“透脫”看誠齋詩學的理學義蘊
康熙朝詩風轉變之關鍵——以陳廷敬詩集分析為中心
《金瓶梅》中的文人群像及其邊緣位置
論吳敬梓的經學觀對其創(chuàng)作之影響
杜甫詩史解
先秦諸子天地之性人為貴論
陶淵明斜川之游釋證
且從康樂游山水,何必風流入會稽——論李白對謝客山水情懷的回應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普魯斯特的美學觀點
對“進一步、退兩步”新說的反思與認知——從美國對比較文學獨立學科性質的一種新界定談起
在詩與散文之間——論屠格涅夫的小說文體
“戶戶點燈惟獨我家”——關于諾貝爾文學獎的思考
孫璋的《性理真詮》及其對太極的詮釋
“這一本不是書,是對人格的污蔑”——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精神分析學說——試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雙重人格
喬伊斯與尼采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幾個悖論
道德歸罪與階級符咒:反思近年來的詩歌批評
以《草葉集》為參照談郭沫若的域外詩作
穆旦“新的抒情”實踐及其詩學意義
文藝學
論劉勰理論創(chuàng)造人格形成的個人因素
當代文化美學的緣起、內容和課題
舞蹈藝術三題
論都市時尚及其文化趣味
華夏審美意識的結構初探
教學與教法論
讀解理論與閱讀教學策略
關于作文命題的一點思考
論新銳城市散文的敘事知性
語文設科初期的赫氏教段實驗
黎錦熙寫作教學改革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