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修訂新版)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修訂新版)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修訂新版)

定 價:¥38.00

作 者: 張祥龍 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標 簽: 世界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115221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69 字數:  

內容簡介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修訂新版)》揭示中西哲學的一個交點,它可能是一顆種子,孕育未來的思想。這個揭示要求原本地領會海德格爾,包括準確把握原初文獻,厘清有關的哲學史脈絡,發(fā)現隱藏著的思想源頭,以及貼切地理解這位哲學家的晦澀的思想方式和表達風格,乃至這種方式與風格的相互需要。對于中國和印度古代哲理的解釋,則要求突破流行的概念化方法,以現象學的柔性方式直接感受它們生動卓越的思想特性。由此,才能探測到中國古代哲理與海德格爾思想的內在相關性。這種相關性既有事實(包括作者獨自發(fā)現的事實)的支持,又有來自某種哲學的親緣聯系。這親緣性不僅表現為家族的相似,還顯現為一些相映成趣的區(qū)別。這《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修訂新版)》是否做到了這些?回答只在讀者的閱讀體驗中。如果它畢竟在這些方面邁出了真實的步子,那么在幾重意義上,此書都是一個原初的發(fā)現。海德格爾獨特的思想方式,中國古代哲理的時機化、終極境域化的特性,海德格爾與中國古哲特別是老莊道家的內在關聯,以及東西方對話的潛在場域,等等,都由于這個發(fā)現而進入被多重陰影映襯著的澄明。

作者簡介

  張祥龍,1949年出生于香港九龍,北京大學哲學系77級本科生。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大學碩士(1988年),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博士(1992年)。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國際中西哲學比較學會(ISCWP)前會長;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廣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出版了《海德格爾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商務印書館,2007)、《從現象學到孔夫子》(商務印書館,2001)、《朝向事情本身——現象學導論七講》(團結出版社,2003)、《西方哲學筆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E)5)、《當代西方哲學筆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Sprache und Wirklichkeit: Eine interkulturelle Perspektive (《語言與實在:一種文化間的視野》,與他人合著,Traugott Bautz,2005)、《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等著作;在國內外雜志上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曾獲多項學術獎。專業(yè)方向為:東西方哲學比較,現代西方歐洲大陸哲學(以現象學為主),儒家哲學。

圖書目錄

引文出處原書書名縮寫
引言
第一部分 海德格爾思想
 第1章 海德格爾其人及其道緣
  一、海德格爾的人生道路
  二、海德格爾的道緣
 第2章 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起點
  一、胡塞爾的現象學
  二、范疇直觀與"存在"系詞
  三、為什么"在胡塞爾那里沒有存在的問題"?
 第3章 海德格爾與古希臘哲學
  一、前柏拉圖思想--西方哲學的真正源頭
  二、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三、古希臘哲學衰落的思想原因和語言表現
 第4章 海德格爾對康德的解釋--先驗想象力和時間純象
  一、作為"存在問題引論"的《康德書》
  二、《康德書》的基本思路
  三、海德格爾解釋康德的特點
  四、《康德書》如何打開理解《存在與時間》之門
 第5章 《存在與時間》(一)
  一、《存在與時間》的思想線索--在(Dasein)
  二、緣在的在世
  三、在緣的方式
  四、牽掛--緣在的存在
 第6章 《存在與時間》(二)
  一、解釋學的處境
  二、朝向死亡存在的存在論含義
  三、良知與決斷
  四、時間性--牽掛的存在論意義
  五、海德格爾時間性的特點
  六、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的時間觀
  七、對《存在與時間》的總體估價與"時間性的退化現象"
 第7章 海德格爾的后期思想(一)
  一、"轉向"的含義
  二、轉向的方式--真理與不真性
  三、自身的緣構發(fā)生(Ereignis)--存在的真義
  四、語言與詩
 第8章 海德格爾的后期思想(二)
  一、技藝(techne)與技術
  二、海德格爾的思想方式
第二部分 印度與中國古代思想
 第9章 西方傳統哲學與古代印度思想
  一、探討終極問題的三條思想道路
  二、西方哲學的"形式"理念與"概念"構架方法
  三、古印度正宗思想--直覺體驗的直陳表述
 第10章 佛家的緣起終極觀與龍樹的中觀
  一、佛家與印度正宗的不同表達方式
  二、先于龍樹的緣起說
  三、龍樹的緣起說與中道義
 第11章 中國古代思想的特性
  一、天:中國的原初思想境域
  二、原本儒家的天道觀
  三、墨家思維方式的現成性
 第12章 形而上之道還是勢域之道
  一、對道的錯解:形而上之理
  二、《韓非子》得人勢而未得天勢
  三、《孫子兵法》--活在勢域中的道
 第13章 老子
  一、終極處境中的構成之道
  二、誤解"道"的一個原因
  三、道任天勢
  四、老子的生存關切
  五、道是生存的頂極形態(tài)
  六、小國寡民
 第14章 莊子
  一、終極形勢不可避免
  二、依天勢而得真知
  三、氣虛得勢
  四、道境與道言,天機與機械
  五、真人
  六、夢與癡--《紅樓夢》的道境
第三部分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觀的比較
 第15章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的相通之處
  一、非現成的識度
  二、人問體驗為理解之根
  三、終極即構成境域
  四、境域本身的消息
 第16章 海德格爾思想與天道觀的區(qū)別和對話可能(一)
  一、時間觀與歷史觀
  二、人格神還是境域之神
  三、人的本性與成為"真人"的可能
 第17章 海德格爾思想與天道觀的區(qū)別和對話可能(二)
  一、技藝與現代技術
  二、語言與道言
  三、海德格爾所理解的"道
結語
附錄 海德格爾與"道"及東方思想
后記
修訂版附記
人名索引
詞匯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