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文學(xué)詩歌詞曲賦外國作品采果集:泰戈爾抒情詩賞析

采果集:泰戈爾抒情詩賞析

采果集:泰戈爾抒情詩賞析

定 價:¥26.00

作 者: (?。┨└隊?著,白開元 譯
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外國詩歌

ISBN: 9787504359896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泰戈爾在《采果集:泰戈爾抒情詩鑒賞(英漢對照)》中闡述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進化論、宗教觀點、哲學(xué)思想和藝術(shù)觀,表達了他的志向抱負,抒發(fā)了他的喜怒哀樂。現(xiàn)實主義作品則對誠實淳樸的下層貧民表示真誠同情,表現(xiàn)崇高的人道主義的精神,歌頌堅守信仰不怕犧牲的精神,反映在新思想影響下印度婦女的覺醒。

作者簡介

  白開元,1945年出生于江蘇常州。1964年高中畢業(yè)。1965年被派往達卡學(xué)習孟加拉語。1969年回國,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工作至今。已出版《寂園心曲——泰戈爾詩歌三百首》、《傣戈爾哲理詩選》、《泰戈爾散文選》、《泰戈爾十四行詩選》、《沉船》、《傣戈爾傳》、《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詩歌選》等十余部譯著?,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翻譯協(xié)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印度文學(xué)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譯審。

圖書目錄

前言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年)是印度、孟加拉國人民心目中的詩圣。1913年他因英譯本《吉檀迦利》成為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在世界文壇享有盛譽。
  泰戈爾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地主家庭,排行第十四。幾位兄長是蜚聲孟加拉文壇的詩人和戲劇家,他家中編輯出版文學(xué)刊物《婆羅蒂》,位于朱拉薩迦的祖居,是當時著名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經(jīng)常聚會的場所。泰戈爾受家庭藝術(shù)氛圍的熏陶,從小酷愛文學(xué)。他廣泛獵涉家里收藏的梵文、孟加拉語、英語名著,一拿到優(yōu)秀之作便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閱讀,汲取豐富的藝術(shù)營養(yǎng),同時以稚嫩之筆嘗試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他的五哥喬迪賓德拉納特既是兄長又是導(dǎo)師,從不因他年幼而小覷他,而是耐心細致地對他講解孟加拉詩歌的韻律,和他一起分析作品的不足之處,把修改過的習作在家中辦的雜志《婆羅蒂》上發(fā)表。兄長的幫助和指導(dǎo),給了他極大鼓勵,使他逐步登上不同門類的文學(xué)巔峰。
  泰戈爾從八歲開始練習寫作,一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詩《你創(chuàng)造的道路》,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七十余年,為后人留下一千余萬字的各類作品。
  除了各類孟加拉語作品,泰戈爾還著有八個英文詩集,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禮物》、《渡口集》和《游思集》。
  《采果集》是詩人1916年發(fā)表的第四個集子。
  《采果集》的16首譯自《妙曲集》,14首譯自《歌之花環(huán)集》,15首譯自《鴻雁集》,5首譯自《渡口集》,2首譯自《敘事詩集》,7首譯自《故事詩集》,7首譯自《獻祭集》,5首譯自《懷念集》,3首譯自《祭品集》,4首分別譯自《幻想集》、《剛?cè)峒?、《吉德拉星集》和《獻歌集》,第83首中的一、三詩段以及另外2首譯自《歌曲大全》中的祭祀歌曲,2首譯自劇本《國王》和《懺悔》。第85、86首,是詩人用英語創(chuàng)作的。
  在譯自《歌之花環(huán)集》,《妙曲集》和《祭品集》的40余首詩作中,詩人采用對創(chuàng)造大神梵天傾訴的方式,闡述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進化論、宗教觀點、哲學(xué)思想和藝術(shù)觀,表達了他的志向抱負,抒發(fā)了他的喜怒哀樂。
  比如第14首中,詩人宣告他的宗教信念:在云詭風譎、危險四伏的凡世,梵天是引領(lǐng)人穿越艱險,走向光明的唯一向?qū)?。?0首中,詩人描述人神之間的游戲,展現(xiàn)“有限”和“無限”的關(guān)系,以晨空、繁花、朝陽構(gòu)造詩意盎然的闊大意境,表現(xiàn)空幻的泛神論。第15首以優(yōu)美的語言,詩化關(guān)于人與自然融合的玄奧的進化論。第16首中,詩人反對進入深山老林,或脫離紅塵遁入空門,關(guān)閉人體感官的門戶,以求得解脫的出世修行方式;主張在社會實踐中,在藝術(shù)、教育等事業(yè)中,在為民服務(wù)中,沿著博愛和同情之路,以入世的修行方式,實現(xiàn)人生目標。第21首中,詩人強調(diào),一個人陷入個人情感,他是一個“小我”;超越個人情感,融入萬民,才是一個“大我”,才是完美的人。第33首中,詩人從人神彼此塑造的角度入手,闡述玄奧的唯心主義人神關(guān)系和人神各自的特性。第42首中,詩人把短暫的人生,比作一條“窄河”,把人的軀體比作一只“活的筏子”,把乘坐這只“筏子”渡河喻為過完人的一生,旨在提醒人們珍惜年華,在有限的歲月中,盡可能多做有益于人類的事情。第52和53首中,詩人借助神奇的想象,表明了對生死和得失的獨特看法,有助于人們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采果集》中的第45、46、47、48、56首,是記念亡妻之作。1893年,才華橫溢、英俊瀟灑的二十二歲的泰戈爾,與十一歲的穆麗納里妮結(jié)為伉儷。穆麗納里妮淳樸、溫柔、勤快,體貼丈夫,尊老愛幼,很快贏得泰戈爾全家人的好感。她按照泰戈爾為她訂的課程表,刻苦學(xué)習孟加拉語、英語和梵語,提高文化水平。她在泰戈爾的指導(dǎo)下,用孟加拉語改寫梵語簡易讀本《羅摩衍那》,甚至參加泰戈爾寫的戲劇《國王和王后》的演出,在文藝方面與泰戈爾有了越來越多的共同語言。泰戈爾辦學(xué)經(jīng)費短缺的時候,她毅然典賣首飾,以解燃眉之急。她操持全部家務(wù),不辭辛勞,理解、支持丈夫的事業(yè),漸漸加深、濃化了夫妻感情,使她在泰戈爾心中獲得了恒久的地位。她生了五個孩子,可惜由于辛勞過度三十一歲身患重病。臨終前兩個月,泰戈爾晝夜守護在病榻前,喂藥扇風,但最終未能把她從死神手中奪回來。
  失去相敬如賓的妻子,詩人在“悲痛之榻”上長夜無眠,滿眼倦怠(第45首)。有一天偶然發(fā)現(xiàn)妻子生前保存的幾封信,人去物在,不禁感慨萬端,然而詩人對她專一的愛情,使她在詩人的心中永不泯滅(第47首)?;叵胛羧昭孕信e止的不當,詩人深感內(nèi)疚,只得通過大神期望得到她的原諒(第46首)。詩人在第48首詩中暗示他不娶繼室,期待“在天帝面前”與亡妻“靜靜地相會”。泰戈爾四十一歲喪妻,之后不乏愛慕他的女子,但泰戈爾堅守自己的誓言,不為所動。像他這樣馳名世界的大文豪甘愿獨處數(shù)十年,舉世稀見。他真正做到了“以專一的愛”終生償還妻子的情債。
  與先于《采果集》發(fā)表的三個英文集子相比,《采果集》的一大亮點,是編入了9首敘事詩的譯文。關(guān)于取材于印度古代佛教、錫克教、印度教和民間傳說的敘事詩,泰戈爾說:“不難看出,詩作在內(nèi)容上與原作略有出入,但愿內(nèi)容的變動,按照文學(xué)的準則,不會受到懲處。”
  由此可見,泰戈爾創(chuàng)作敘事詩,不是發(fā)思古之幽情。他把擷取的素材重新加以剪裁,進行藝術(shù)加工,融入他的志趣,使之符合他的審美標準,從而達到借古喻今的目的。
  比如第12首中,詩人構(gòu)思精巧,通過描寫格溫達對金手鐲落水熟視無睹,以及若無其事地扔掉金手鐲的舉動,與羅怙納特驚慌失措的神態(tài),形成鮮明對照,凸現(xiàn)人世間對金錢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
  第27首中,貧窮的婆羅門吉奔尋找寶石,到最后幡然省悟,把寶石“扔進河里”的轉(zhuǎn)變,體現(xiàn)追求金錢到漠視金錢的靈魂升華過程,詮注了安貧樂道的命題。
  第31首以個性化的語言,描寫錢莊老板、司令、大地主哭窮叫貧,竭力推諉,一貧如洗的托缽僧的女兒卻無畏地挑起賑災(zāi)的重擔,醒目的對比下,官吏豪紳的虛偽暴露無遺,平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贊美。
  第37首中,詩人以簡潔的筆墨,描寫佛教弟子烏玻庫勃多不迷戀煙花女子的俏麗姿色,但在她不幸染上鼠疫奄奄一息之時,不考慮個人安危,全力救護,表現(xiàn)出崇高的人道主義的精神,也反襯出那些玩弄女性的紈绔弟子的卑鄙無恥。
  第43首中,詩人通過塑造王后的侍女斯麗瑪?shù)龠@個為禮佛而獻身的鮮明人物,歌頌堅守信仰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喚起印度人民的愛國熱情,鼓勵他們義無返顧地投身于反帝反殖斗爭。
  第55首描寫準備焚身殉夫的貞女,回心轉(zhuǎn)意,掙脫殉葬制的束縛,堅強地生活下去,反映在新思想影響下印度婦女的覺醒和社會的顯著進步。
  第64首揭露社會上對所謂失貞的貧窮女子的冷酷無情,嚴厲譴責某些道貌岸然、靈魂丑惡的達官貴人,對誠實淳樸的下層貧民表示真誠同情。
  《采果集》中第35首和第84首,顯示詩人對世界風云密切關(guān)注。
  第35首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兩個月。當時泰戈爾在歐洲處處感受到歐洲列強明爭暗斗,劍拔弩張,磨刀霍霍的緊張氣氛。詩人發(fā)現(xiàn)有些人渾渾噩噩,對將至的大戰(zhàn)抱有幻想,于是他提醒印度的革命志士:“戰(zhàn)士們,高舉你們的旗子!高唱你們的戰(zhàn)歌!”他對前途充滿信心,表示要“以痛苦擂響勝利的戰(zhàn)鼓”。
  第84首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不久。詩人以憤怒的語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霸權(quán),發(fā)動殘酷戰(zhàn)爭,給各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詩中把大戰(zhàn)喻為風暴肆虐的大海,把正義力量喻為穿越風暴的航船,船長和水手則是正義力量的代表。他預(yù)言罪惡將“死于自我暴露”,傲慢將被它勛章的重負“壓碎”,反動勢力必將遭到徹底失敗。詩人以反詰的方式,表達了戰(zhàn)爭中將誕生真實的“和平”,世界將走向光明的信念。
  如果說閱讀譯自《歌之花環(huán)集》、《妙曲集》和《祭品集》的40余首詩作,眼前浮現(xiàn)的泰戈爾是一個神秘主義詩人,他那些玄奧的宗教哲學(xué)理論,讓人覺得他離我們實在太遠,遠得身影模糊的話,那么,他的敘事詩,則讓我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在詩中描寫的一切,能喚醒我們的回憶,是那么親切,那么容易理解。他從朦朧詩境走到清晰現(xiàn)實之中,既說明他詩風的轉(zhuǎn)變和風格的多樣,也表明他并未把自已關(guān)在象牙塔里,不食人間煙火,而是緊跟時代步伐,與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同命運共呼吸。這大概就是他的詩歌一直受到廣泛歡迎的緣故。
  本書是從泰戈爾英文作品第一卷翻譯的。筆者根據(jù)第一卷附錄,找到原作,仔細閱讀,得以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弄清楚詩人依據(jù)自己的審美原則,是如何取舍,改寫,如何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另外,參閱印度西孟加拉邦著名泰戈爾研究專家烏奔德拉那特.帕塔賈爾查的專著《泰戈爾詩論》,對照原作,逐首作了簡析。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自古以來,“詩無達詁”,對于一首詩,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況且,泰戈爾把孟加拉語詩歌譯成英文,作了剪裁,刪除原作創(chuàng)作時間,不作背景介紹,增加了作品的模糊性,給各國讀者留下了根據(jù)各國文化以及個人的閱歷、情趣和審美要求,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更大空間,擴充詩的蘊涵,這是詩歌的魅力所在,無可厚非。所以,評析詩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所作的簡析,只是為我國讀者提供了一種參考而已。
  《泰戈爾詩選》是我國教育部確定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定書目之一。此前,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筆者已翻譯出版了英漢對照的泰戈爾抒情詩賞析《吉檀迦利》、《新月集》和《飛鳥集》,以及《園丁集》和《情人的禮物》。譯者水平有限,譯文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白開元
  2009年7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