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吳江文稿(上中下)

吳江文稿(上中下)

吳江文稿(上中下)

定 價:¥200.00

作 者: 吳江 著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中國思想家文庫
標 簽: 哲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2119734 出版時間: 2009-09-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39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吳江文稿(上中下)》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改革開放時代的作品。收入本文集的作品共分八編:第一編,“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集中若干有關論文,包括參與真理標準討論的《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文。第二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溝通論”。收入有關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改革開放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的若干論文。第三編,“思想力的源泉——哲學專題十九講”。第四編,“中國封建意識形態(tài)研究——儒家學說述評”。第五編,“史學篇”。收入有關史學論文(包括論述法家學說和南宋浙東史學等文章)和對近代若干歷史人物的評論。第六編,“冷石齋雜論”。包括學術性的和政治性的。第七編,“冷石齋隨筆”。第八編,“冷石齋拾遺”。這里收入“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若干特點”一篇,摘自1958年所寫《中國資本主義改造問題》一書。這是僅保留的“文革”前所寫的一篇作品,因其尚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足以窺見中國社會生產力落后的一個深層原因。

作者簡介

  吳江,1917年11月(舊歷)生于浙江省諸暨市。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主要從事基層農會工會工作。五六十年代,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黨刊《建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共中央主辦的理論刊物《紅旗》雜志專職編委?!拔幕蟾锩敝邢路艅趧印?977年復出任職中共中央黨校。黨校由黨中央主席兼任校長,而由副校長胡耀邦主持日常工作。作者任職哲學教研室主任、理論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教育長及黨校校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82年離開黨校;后又短期掛職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于1990年離休。曾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共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代表。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從事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工農聯(lián)盟問題》、《中國資本主義經濟改造問題》、《論無產階級專政》、《歷史辯證法論集》、《認識論十講》、《當代社會主義若干問題》、《民主與政黨》(與牛旭光合作)、《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處的日子》、《中國的新路》、《中國封建意識形態(tài)研究——儒家學說評述》、《社會主義前途與馬克思主義的命運》、《馬克思主義是一門大史學》、《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溝通論》、《冷石齋沉思錄》、《吳江論集》、《旅港時評》、《政治滄桑六十年——冷石齋憶舊》、《思想力的源泉——哲學專題十九講》、《冷石齋雜論》等。

圖書目錄

第一編 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
本編序:吳江老矣,猶著新書(邵燕祥)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如何防止災難性歷史的重演?
蘇聯(lián)傾覆和社會主義前途
——1992年6月在廣東一個學術討論會上的講 演
重新研究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探源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和人類解放的大史學
人類社會經濟形態(tài)演進史
論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
——作為社會主義預備階段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關于中國社會主義目前所處歷史階段的爭論
今天怎樣看馬克思主義?
——與一位香港友人的談話
論歷史發(fā)展的動力
唯物史觀的一個重大命題
試解“共產主義之謎
異化思想述評
關于黨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的關系
——與胡耀邦最后一席談
附錄兩篇:
我所經歷的實踐標準討論
1979年理論工作務虛會追記
第二編 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溝通論
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會對世界資本主義構成威脅嗎?
“一國兩制”構想的由來
讀《一篇遲到的考察紀要》
——介紹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
讀《旅英十年》
——兼評資本主義胚胎中孕育新社會因素的現(xiàn)象
回顧四十年前與南共領導人卡德爾的一場論爭
——關于世界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問題
民營經濟未必不能培育社會主義因素
資本主義對政治民主的五大貢獻
關于資本主義命運的歷史考察
胡繩病中來信和他最后關注的一個問題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關系
第三編 思想力的源泉——哲學專題十九講
再版前言
第一講 哲學和其他科學的關系
第二講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第三講 哲學史卜唯物論和唯心論的論爭
第四講 辯證發(fā)展觀
第五講 從舊唯物主義到新唯物主義
第六講 歷史唯物主義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的核心?
第七講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第八講 關于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一致
第九講 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認識論導言
第十講 可知論與不可知淪
——關于思維與存在同一性問題
第十一講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實踐論
第十二講 真理和檢驗真理的標準
第十三講 認識的發(fā)展過程
第十四講 真理與謬誤在認識中的互相對立與互相包含
第十五講 跨人辯證思維領域
第十六講 認識的全面性
第十七講 分析與綜合
第十八講 用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把握具體真理
第十九講 工作方法論
第四編 中國封建意識形態(tài)研究——儒家學說述評
再版前記
開篇
第一篇 中國古代社會的深層結構
第二篇 孔子學說以禮為首
第三篇 學競君擇,適者生存
——從百家爭鳴到儒學獨尊
第四篇 儒學獨尊以后的道家學說以及緣何衍化出一個道教來?
第五篇 作為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儒家學說的歷史面貌(上)
第六篇 作為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儒家學說的歷史面貌(下)
第七篇 儒學在中國民族交融中的作用
第八篇 封建社會的解體與儒學統(tǒng)治地位的終結
終篇
讀后感(王春瑜)
第五編 史學篇
為什么要特別看重史學?
法家學說的歷史演變
南宋浙東學術論稿
浙東史學的異彩
——傳統(tǒng)史學的現(xiàn)代價值
讀史明道
中華民族凝聚力來自何處
漫談中華民族多元統(tǒng)一體的形成
平心論胡適
從胡適說到周作人
從周作人說到郁達夫
向舒蕪先生再進言
陳寅恪與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由舊入新
——兼談陳寅恪的不宗奉馬列主義說
附錄:陳寅恪考證《桃花源記》
新儒家事功主義者梁漱溟
林則徐: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抗英的民族英雄
——為香港主權回歸而作
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二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考據(jù)之學未可廢
宋代為何凝聚起一座文化高峰?
齊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新文化運動始于何時?
從西歐文藝復興史看中西文化的差距
讀《全球通史》感言
從王國維論周末思潮說到齊稷下學
愛國歷史學家連橫先生
從臺灣的歷史與現(xiàn)實看中國人的海洋觀
——讀《臺灣歷史綱要》
第六編 冷石齋雜論
說政治
紀念胡耀邦九十誕辰
謁胡耀邦陵園記
《十年的路一和胡耀邦相處的日子》序言
《中國的新路》重版說明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論稿
“實踐標準”討論的來龍去脈補記
文化現(xiàn)象雜說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秦川談習仲勛二三事
一代軍事奇才劉伯承
附錄:從劉伯承元帥拒看戰(zhàn)爭片說起
可敬的蔡夫子
一個加入美國籍的真正中國人
——兼談所謂“絕對真理”
茫茫世界,“絕對真理”何處尋?
——病中隨筆
一道必須破解的“哲學難題
——也談“和諧社會”問題
國學小議
國學再議
論中國縮小地區(qū)差距問題
21世紀中國大市場重心將逐漸向中西部轉移
附錄:可怕的是思想貧困
中國社會名流皈依佛教現(xiàn)象剖析
愛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
政治·宗教·科學
關于人的生死觀
——病中隨想
自由新論
中國知識分子的特點和境遇
我與《紅樓夢》
——讀馮其庸的《重校評批(紅樓夢)》
評所謂“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
——求商于余英時先生
香港文化認同問題
歷史上日本的國教和日本裕仁天皇
亞洲國家對日本的軍事動向切不可掉以輕心
美國的世界支配地位正在走向終結嗎?
——英國《情報背景材料》一篇文章述評
請讀麥克納馬拉的回憶錄
山姆大叔,您走好!
第七編 冷石齋隨筆
第八編 冷石齋拾遺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