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歷史的風云和當今紛繁,作為作者有惴惴不安之感。這不僅僅因了篇幅與寫作時間所限,使表述未及充分的緣故,更是因為面對一位睿智深刻的老人和那段風起云涌的歷史,使我深感無論學識、思想還是激情,都顯得單薄而蒼白,以至不足以把握張瀾的時代及其相伴時代而生的思想的能力。更缺少對曾經的歷史與當今的現(xiàn)實做出令歷史和現(xiàn)實都能滿意的對接的智慧。撰寫本書,沿著先生的足跡一路走來,感觸頗深。表現(xiàn)張瀾的一生幾乎可以牽帶近現(xiàn)代中國的大部歷史;描述其思想軌跡,也大體概括了中國一代進步文人的普遍生態(tài)。今天的讀者從命運多舛的歷史現(xiàn)實,可以回望當年仁人志士的思想與成就的閃光點和局限性,進而引申出對中國社會進步的思考。與所有在人文理想的路上行走的當代中國文人一樣,這一點也是我深為關懷又期待探索的內容,更是現(xiàn)實中國文人所應具備的基本思想沖動。能引發(fā)讀者對此的深入思考,努力理解和敬佩幾代人近百年的理想追求,便是本書撰寫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