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秋》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巨匠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寫于1940年。像《家》、《春》一樣,作者把滿腔的憤怒和譴責的矛頭對準著封建制度和它的代表人物。不同的是,《家》的矛頭對著高老太爺和馮樂山,《春》的矛頭對著馮樂山和周伯濤,《秋》的矛頭則針對著周伯濤和高克明。人們看到專橫、殘忍而無能的周伯濤主宰著周公館的一切,蕙的慘死沒有喚起他起碼的人性。他在輕率地斷送了他的女兒之后,又把唯一的兒子——枚送進了封建禮教的屠場。在高公館里,高克明這個高老太爺之后的一家之主,相比之下是軟弱多了,他的兄長之尊顯然已無力制止兩個兄弟的胡作非為。封建階級固有的罪惡沖破了虛偽的禮教的約束,在這個大家庭里泛濫;高克明本人被活活氣死、公館被出賣是這種泛濫的必然結果。在年輕一代中。一些人,如枚、淑貞,還有縮寫本中沒有提到的丫頭們,在封建禮教的殘害和奴役下,自覺不自覺地繼續(xù)做著舊制度的殉葬品或犧牲品。另一些人則在大家庭的沒落和離析中一步步覺醒起來,他們寧可與“長輩”們發(fā)生沖突甚至決裂,也不肯俯首聽命。他們的斗爭取得了初步的勝利:覺民和琴幸福地結合了,淑華進了學堂……“秋天過了,春天就會來的”,作者借琴的話。深情地表達了他對新的社會、新的制度的期待和向往?!肚铩啡珪氖嗳f字,縮寫本約四萬字,體例同《家》、《春》。縮寫本《家》、《春》已出過的生詞、注釋,本書沒有再出。改寫時我們力求做到忠實原作,文字淺顯。為方便閱讀,本書除正文外,還配有英語翻譯的生詞、注釋,以及有助于讀者理解作品內容的思考題。本書可供初步掌握基礎漢語知識的外國讀者繼續(xù)學習漢語使用。本書的改寫工作得到了巴金先生的大力支持。他在百忙之中親自審閱了縮寫本的油印稿,并作了修改。我們謹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1987年由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在保留原文字的基礎上增加了全文拼音標注,并把生詞安排在正文頁之側,便于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