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論叢》第18卷共載文18篇,秉承本論叢業(yè)已形成的固定風格,所收錄的論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國刑法學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涵括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國際刑法學、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刑法學科諸多領域。本卷特設了“共同犯罪專欄”,收錄了3篇相關文章。其中,李鳳梅的“古典學派語境下的教唆犯地位研究”一文對古典學派語境下的教唆犯地位進行了邏輯解構和法理分析,提出了古典學派教唆犯地位的建議。蔡新苗的“共犯中止有效性理論之探”一文系統(tǒng)梳理了共犯中止有效性理論,并提倡以積極恢復說作為共犯中止有效性理論的新標準。莫洪憲、張小寧的“中日有組織犯罪現(xiàn)狀比較研究”一文從犯罪主體、犯罪領域與方式以及有組織犯罪國際化等方面對中日有組織犯罪現(xiàn)狀進行了比較分析。此外,收錄了下面一些優(yōu)秀成果:陰建峰的“刑事裁判的刑法社會解讀一以許霆案為視角”一文以許霆案為例,采用社會學的方法分析了我國刑事裁判的社會根據、社會制約性因素和社會效果問題。盧建平、楊子良的“國有資產刑法特殊保護的正當性分析”一文從刑法對國有資產特殊保護理念的含義與內容出發(fā),分析了刑法對國有資產進行特殊保護的正當性,并對有關的爭論予以深入評析。趙軍、潘綏銘的“犯罪熱點產品與被害情境經驗研究——以X、Y兩市‘小姐命案’為中心”一文,以X、Y兩市的小姐命案為中心,分析了其被害情境,認為她們工作的“一人店”等無第三人監(jiān)控的、私密的封閉空間是易于被害的機會情境,現(xiàn)行的賣淫立法及實際的執(zhí)法、司法活動等“社會反應”與性工作者被害情境的產生之間具有一定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