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工程地質力學有關巖體結構控制作用的基本觀點,為從事礦山工程、資源開發(fā)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職工而編寫,并以礦山工程為著重點,兼容其他廣泛更新的學科內容。全書共分5編16章。第一編緒論包括1~2章。第一章介紹了礦山工程內容、礦山工程地質效應、礦山工程地質研究的任務方向和重點解決的問題與礦山安全生產與科技發(fā)展的關系。第二章概述地球的圈層構造和地質作用。第二編工程地質基礎知識,包括3~5章,介紹了礦物和巖石的基本概念以及地質構造運動及構造的變動。第三編巖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內容涵蓋6~9章,重點是巖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包括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水理性質、巖石的結構性對工程穩(wěn)定性和變形破壞進行判斷和評價以及防止巖體變形破壞的原則及主要措施。第四編介紹地質體的力學性質,內容為10~13章,第十章巖體和巖體結構面的力學性質、變形特征以及巖石強度理論。第十一章巖石動力特征,介紹了霍甫金森桿裝置、輕氣炮裝置并實驗了巖石動態(tài)損傷效應以及防止巖石損傷方法的效果實驗。第十二章地應力。介紹了我國現代構造應力場的區(qū)域特征、地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地應力資料在工程中和地應力在天然地震監(jiān)測和預報中的應用。探討了唐山、汶川大地震的發(fā)震機理及后果。第十三章地下水。主要對礦床充水條件及水文地質類型、礦山井巷涌水、礦區(qū)供水,礦床疏干及防治工作作了論述。第五編巖體穩(wěn)定性的工程地質問題,主要介紹礦山工程巖體的穩(wěn)定性問題,總結了巖體不穩(wěn)定的一般規(guī)律。第十四章地壓。對煤礦地下開采的采區(qū)地壓、沖擊地壓的發(fā)生機理、預測預報解危和防治措施做了詳細介紹,簡述了不同類型巖體結構的顯現特征和井巷維護方法。第十五章地下采礦與地表巖移。本章介紹了巖移的形式及其規(guī)律,開采空間極限跨度和礦柱的計算,地表巖移的觀測方法。第十六章露天礦邊坡穩(wěn)定性。主要介紹邊坡穩(wěn)定性與破壞形式,影響邊坡破壞的因素,預防和控制邊坡變形破壞的形式,并介紹了西南科技大學首次提出的能同時控制爆炸能量作用方向和主動防護孔壁保留巖體不受爆炸能量直接作用的護壁爆破新技術,以及露天邊坡穩(wěn)定性的監(jiān)測方法。本書的特點是:系統(tǒng)、全面的概括了從事礦山工程工作者所要遇見的、所要精確了解的、所要做到的、需要去從事的工作內容及任務的絕大部分。本書可供從事礦山采掘工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供礦業(yè)、交通、地質勘探、國防工程和工程建筑工地等專業(yè)的大專院校教師和學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