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張畫兒當然比看一段文字有意思。畫兒雖不能有動作,可是有含義,你越細心地瞧,越能發(fā)現它里面的精辟所在。書中有了插畫更能增加讀者的興趣,如只重圖,不重文字,把一張張的圖連接起來,那便是連環(huán)畫。您不要以為這兩種圖都是從西方傳入的方法,其實在中國早就有了。中國的章回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以及《聊齋志異》元代的《綴白裘》曲本等木刻本內全有插圖,在第一本內先把書中重要人物的全身像畫出來,每頁一人(無布景),或三人(有布景),然后在每一回的文字之前加兩頁(中國線裝書每頁是用一張紙對折成兩面)的圖畫。有些木版畫刻得極為精細。當然也有粗劣不堪的。至于中國的連環(huán)畫起源極古,北魏時的敦煌壁畫中已有不少連環(huán)的宗教畫,不過中式的連環(huán)畫是不分段的,把故事中經過的若干階段全畫在一面橫而長的壁上,或是紙質、絹質的手卷上。這種長長的手卷畫在北宋宣和年間在汴京的大相國寺有不少出售的。有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那里的貨品之一。您看看這本書,多吸收些雜學,增加些談話的資料,才是做神仙的本錢,這話千真萬確,不是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