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史料典籍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第四輯·南北朝(全四冊)

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第四輯·南北朝(全四冊)

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第四輯·南北朝(全四冊)

定 價:¥186.00

作 者: (宋)司馬光 編著,黃錦鋐 等譯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史料典籍

ISBN: 9787510400216 出版時間: 2009-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46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的第四輯。全書文言原典300余萬言,白話譯文500余萬言。因規(guī)模宏大,為方便讀者閱讀計,在不改變《通鑒》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將其分為7輯,每輯大致3冊(第四輯南北朝部分4冊,第七輯五代十國部分2冊),共21冊,陸續(xù)推出。本輯所記,起于南朝宋高祖劉裕永初元年(420),迄于南陳后主陳叔寶禎明二年(588),講述南北朝時期,凡一百六十九年之史事。420 年,宋受晉禪,劉裕登位,號為劉宋。424 年,文帝初立。三十余年,勸學招賢,“民有所系,吏無茍得”,元嘉大治。450 年,效霍去病狼山封胥,偏師數(shù)路,北伐中原,“贏得倉皇北顧”。453 年,劉劭弒父,文帝晏駕,其后皇室慘劇,前后相續(xù),宗室大壞,骨肉離析。479 年,權臣蕭道成,廢順帝自立,是為南齊。道成父子相承,體恤民眾,交通北魏,內外差強。爾后諸帝,皆昏庸無狀,國事不堪。502 年,蕭衍代齊,南梁是立。梁武之初,勵精圖治,“五十余年,江表無事”,晚歲崇佛,國事始紊。550 年,侯景之亂,攻迫臺城,南梁經營,三吳繁華,毀于一時。元帝即位江陵,討平巨賊,未及三年,西魏襲破江陵,身死異國。敬帝即位,都城南返建康,內憂外患,無可收拾。557 年,禪位權臣陳霸先,南陳因立。霸先英主,志度弘遠,惜天不假年,北方日強,陳氏子孫,惟保守一隅,只待隋軍大至,金陵瓦解。南朝廢興相繼,北國亦然。386 年,北魏始建,自太祖拓跋跬至拓跋嗣,而至魏太武拓跋燾,俱踔厲奮發(fā),北討柔然,再平夏、燕、北涼。439 年,北方大致劃一,南、北對峙勢成。自此,或南朝北伐,或北朝南掠,各自懷忿。北魏起于云中,為經略中原,而至平城,孝文慕漢,再遷洛陽,胡服脫盡,滿朝衣冠,盡是南風。宣武、胡后執(zhí)政,寵奸佞佛,豪門競奢,六鎮(zhèn)、爾朱氏之亂相因,北魏分裂東、西。未及數(shù)年,宇文篡西魏立周,高氏篡東魏號齊,周、齊攻伐連年,江北糾紛未已。齊帝了無才氣,任意荒唐,“小憐玉體橫陳夜,周師已報到晉陽”,國勢由強入蹇。周武雄才,577 年,整齊師旅,振羽入鄴,收齊全境。隨即南向,不料未及出師,赍志而歿。周帝沖幼,皇權旁落。581 年,楊堅廢靜帝自立,隋朝開立基業(yè)。588 年,隋師南下,陳后主未料國運,只知悠游。之后,金陵城門即將洞開,后主擁寵姬狼狽入于胭脂井,南朝風流,至此云散,兩岸混一只在目前,隋唐盛世,即將上演。本輯結束于此,以終南陳,以啟強隋。此百七十余年,山河崩裂,無有寧日。其間立國十數(shù),英主開基于前,子孫毀之于后,每有立新,舊時帝王,概莫能脫。禪位之際,幼帝泣愿“世世勿復生帝王家!”嗚咽慘切,歷歷在耳,陳陳相因,猶然未悟。良臣悍將,或奔競沙場,或構謀幃幕,但有稍息,身死主上之手,長城自毀,南北同慨。百姓“攜白首于山野,棄稚子于溝壑,顧故鄉(xiāng)而哀嘆,向阡陌而流涕”,良可嘆泣。豪杰未易伸展,烝民幾曾開顏,百年血淚,遍灑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讀者到此,寧不戚然?然自東漢末至此,四百余年,中華各族,因分裂而致爭競,因爭競而致交融。胡邊鄙人,熏染儒雅之風,漢家男兒,漸浸胡族健氣,漢胡至此渾然一體,爾后千數(shù)百年,中華少有分裂之虞,皆系此四百年血淚。長夜難明終將明,濁水難清終須清,讀者念及,或有欣然。南北諸國,興替倏忽,人事反復,史跡斑斕。司馬光諸人,整理繁亂,裁汰粗穢,得六十余萬言,占全書五分之一強,將這百七十年余年史事,一一分付,開列井然,文言質樸,不掩興亡之嘆,烈士嘉言,盡有英挺之氣?!吧嗪螝g,死亦何懼;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掩卷三嘆,慎惕之心油然。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并稱為“史學兩司馬”。自幼嗜學, 20歲中進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領銜編纂《資治通鑒》,其時司馬光年47歲。元豐七年(1084),《資治通鑒》完成。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數(shù)月后去世,時年67歲。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圖書目錄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紀一 宋武帝永初元年~宋營陽王景平元年(420~423)
卷第一百二十 宋紀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179年(424~427)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紀三 宋文帝元嘉五年~七年(428~430)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紀四 宋文帝元嘉八年~十二年(431~435)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紀五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十八年(436~441)
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紀六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二十三年(442~446)
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紀七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447~450)
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紀八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二十九年(451~452)
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紀九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
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紀十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大明二年(454~458)
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紀十一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八年(459~464)
卷第一百三十 宋紀十二 宋明帝泰始元年(465)
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紀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紀十四 宋明帝泰始三年~六年(467~470)
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紀十五 宋明帝泰始七年~宋蒼梧王元徽三年(471~475)
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紀十六 宋蒼梧王元徽四年~宋順帝升明二年(476~478)
卷第一百三十五 齊紀一 齊高帝建元元年~齊武帝永明元年(479~483)
卷第一百三十六 齊紀二 齊武帝永明二年~七年(404~489)
卷第一百三十七 齊紀三 齊武帝永明八年~十年(490~492)
卷第一百三十八 齊紀四 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
卷第一百三十九 齊紀五 齊明帝建武元年(494)
卷第一百四十 齊紀六 齊明帝建武二年~三年(495~496)
卷第一百四十一 齊紀七 齊明帝建武四年~永泰元年(497~498)
卷第一百四十二 齊紀八 齊東昏侯永元元年(499)
卷第一百四十三 齊紀九 齊東昏侯永元二年(500)
卷第一百四十四 齊紀十 齊和帝中興元年(501)
卷第一百四十五 梁紀一 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三年(502~504)
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紀二 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六年(505~507)
卷第一百四十七 梁紀三 梁武帝天監(jiān)七年~十三年(508~514)
卷第一百四十八 梁紀四 梁武帝天監(jiān)十四年~十七年(515~518)
卷第一百四十九 梁紀五 梁武帝天監(jiān)十八年~普通四年(519~523)
卷第一百五十 梁紀六 梁武帝普通五年~六年(524~525)
卷第一百五十一 梁紀七 梁武帝普通七年~大通元年(526~527)
卷第一百五十二 梁紀八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
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紀九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
卷第一百五十四 梁紀十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
卷第一百五十五 梁紀十一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四年(531~532)
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紀十二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六年(533~534)
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紀十三 梁武帝大同元年~三年(535~537)
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紀十四 梁武帝大同四年~十年(538~544)
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紀十五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中大同元年(545~546)
卷第一百六十 梁紀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
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紀十七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
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紀十八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
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紀十九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550)
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紀二十 梁簡文帝大寶二年~梁元帝承圣元年(551~552)
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紀二十一 梁元帝承圣二年~三年(553~554)
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紀二十二 梁敬帝紹泰元年~太平元年(555~556)
卷第一百六十七 陳紀一 陳武帝永定元年~三年(557~559)
卷第一百六十八 陳紀二 陳文帝天嘉元年~三年(560~562)
卷第一百六十九 陳紀三 陳文帝天嘉四年~天康元年(563~566)
卷第一百七十 陳紀四 陳臨海王光大元年~陳宣帝太建三年(567~571)
卷第一百七十一 陳紀五 陳宣帝太建四年~六年(572~574)
卷第一百七十二 陳紀六 陳宣帝太建七年~八年(575~576)
卷第一百七十三 陳紀七 陳宣帝太建九年~十一年(577~579)
卷第一百七十四 陳紀八 陳宣帝太建十二年(580)
卷第一百七十五 陳紀九 陳宣帝太建十三年~陳長城公至德元年(581~583)
卷第一百七十六 陳紀十 陳長城公至德二年~禎明二年(584~58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