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1978-2008·哲學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1978-2008·哲學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1978-2008·哲學

定 價:¥63.00

作 者: 孫正聿 主編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理論

ISBN: 9787563377893 出版時間: 2008-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哲學是思想中的現(xiàn)實。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哲學,是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從總體和主流上看,30年來的中國哲學,是以理論的方式表征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哲學,是正在建設的具有中國特色、氣派和風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整個社會生活,發(fā)生了舉世矚目的重大變革。作為這種重大變革的理論表達,哲學已經(jīng)并正在經(jīng)歷著自身的變革。從哲學的最基本的理論框架去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哲學狀況,大體可以劃分為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教科書哲學、80年代以反思教科書為主要內(nèi)容的哲學改革和90年代以來以現(xiàn)代性的反省為主要內(nèi)容的后教科書哲學。進入新的世紀,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戰(zhàn)略決策的指導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氣派和風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中國哲學界共同的努力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起點,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是把實踐確立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思想路線的現(xiàn)實意義,是把人們的思想從“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道路。因此,解放思想首先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場深刻的哲學革命。在這場深刻的思想革命和哲學革命的過程中,我國哲學承擔起相輔相成的雙重使命:推進社會解放思想和實現(xiàn)哲學自身的思想解放。以“實踐”的觀點重新理解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的唯物主義”概括和表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和本質(zhì),這絕不僅僅是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路徑”問題,也絕不僅僅是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稱謂”的問題,而是集中地表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性理解,深刻地昭示了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道路問題。改革開放30年的理論與實踐表明,“實踐的唯物主義”的理論成果,是來源于并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理論成果:其一,提出和探索“實踐的唯物主義”的現(xiàn)實基礎和理論前提是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而研究和論證“實踐的唯物主義”則在理論層面上深化了這個大討論,從而推進了全社會的思想解放;其二,以“實踐的唯物主義”的基本理念重新理解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能動的反映論,以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理解和闡釋人與世界、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這既源于改革開放所要求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又為這種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其三,“實踐的唯物主義”所凸顯的“主體性”問題和“主體問性”問題,以及由此而凸顯的“交往實踐”問題,不僅從理論上論證和闡發(fā)了改革開放所要求的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從理論上探索和回答了“經(jīng)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人的實踐問題;其四,“實踐的唯物主義”所提出的人的歷史活動與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關系問題,從理論上回答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現(xiàn)實性與可能性、趨向性與選擇性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從而為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上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深層次的哲學思想;其五,“實踐的唯物主義”是從“現(xiàn)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出發(fā)去理解人與世界的關系,“歷史”地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我的關系,因而既是以“發(fā)展”的觀點和“變革”的理念去回應社會生活提出的全部問題,又是對“發(fā)展”本身的哲學反思,從而為科學發(fā)展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資源;其六,“實踐的唯物主義”深入地探索和回答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變世界”的“世界觀”這個最為根本的理論問題,從而在哲學世界觀上為堅定不移地繼續(xù)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繼續(xù)改革開放提供了最為根本的理論支撐?!鞍l(fā)展才是硬道理?!边@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這個基本理念改變了中國,使中國實現(xiàn)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正是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面對各種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不斷地深化了對發(fā)展的認識,形成了指導全部工作的科學發(fā)展觀?!翱茖W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的戰(zhàn)略思想。以“實踐的唯物主義”為基本理念的當代中國哲學,在關于“發(fā)展”的哲學研究中,為深入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哲學學科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這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氣派和風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21世紀,我國的哲學學科建設和哲學教育改革獲得了新的體制性支持。一批高校的哲學學科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一批高校的哲學研究機構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批高校的哲學研究基地被確定為“985工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一批高校哲學院系的申報研究課題被確定為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重大或重點項目。尤為重要的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編寫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列為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并先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倫理學、宗教學等教材列為重點建設項目。自2001年至2007年,連續(xù)七屆的“馬克思哲學論壇”,深入地探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化的反思、構建當代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等重大問題。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研討,進而延伸為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話”研究,特別把建構具有中國特色、氣派和風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中國哲學界的共同使命。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取得了越來越廣泛的共識,并取得了越來越豐富的研究成果。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社會,如何提高和擴大我國文化的“思想力”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力量,已成為我國社會發(fā)展尤其是文化發(fā)展中的一項重大任務。哲學作為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此任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哲學界已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無論是關于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會通和融合的討論,還是中國哲學合法性的反思和重建;無論是建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的呼聲,還是讓西方哲學“說漢語”的努力,都體現(xiàn)了學者們對此的自覺意識。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以理論的方式表征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哲學,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哲學,是反思傳統(tǒng)、面向現(xiàn)實、開拓未來的哲學。堅定不移地繼續(xù)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繼續(xù)改革開放,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也是當代中國哲學的無限光明的發(fā)展之路。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1978-2008·哲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提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發(fā)展概況
一、偉大的實踐與實踐的哲學
二、解放思想的哲學與哲學的思想解放
三、哲學中的問題與問題中的哲學
四、科學發(fā)展與關于發(fā)展的哲學
五、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氣派和風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二部分 重大事件和理論創(chuàng)新
一、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哲學研究
(一)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二)哲學原理教科書改革與重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三)西方哲學與我國的西方哲學研究
(四)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中國哲學研究
(五)現(xiàn)代科技革命與中國的科學技術哲學
(六)美學熱與美學研究
(七)社會轉型與倫理學研究
(八)信息時代與邏輯學研究
(九)終極關懷與宗教學研究
(十)哲學研究與哲學思維方式變革
二、20世紀90年代的哲學研究
(一)哲學觀問題與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
(二)部門哲學研究的興起及其主要成果
(三)市場經(jīng)濟與人的存在方式
(四)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興起
(五)中國哲學的蓬勃發(fā)展
(六)西方哲學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七)科技哲學的新趨勢及其主要成果
(八)倫理學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九)美學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十)邏輯學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十一)宗教學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三、21世紀初的哲學研究
 ?。ㄒ唬R克思主義哲學及其當代意義
(二)現(xiàn)代性與資本邏輯的哲學反思
(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比較研究
(四)人的問題的哲學研究
(五)回應“后形而上學”
(六)以理論方式面向現(xiàn)實的哲學研究
(七)關于發(fā)展的哲學研究
(八)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九)探索當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道路
(十)哲學范式轉換與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
(十一)哲學學科建設與哲學教育改革
第三部分 歷史經(jīng)驗和未來展望
一、面向現(xiàn)實與堅持學術
二、學術研究與理論創(chuàng)新
三、學科建設與體制創(chuàng)新
四、哲學研究與哲學教育
五、走向世界與民族特色
附錄 大事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