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大地震損失慘重,災后教育重建成為重大主題。國家安排專項基金,提高抗震標準和建筑質量。四川省確立三年完成所有學校、幼兒園恢復重建任務的目標。國家繼續(xù)深入推進教育公平,優(yōu)先發(fā)展和投資教育。 200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32%,比上年增加0.3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值。城市義務教育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免除學雜費,是政府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的又一重大舉措。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起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各地在解決農村代課教師、城市流動兒童教育方面,有新的進展。山東省勁刮“素質教育風暴”,取得顯著成效。但城市義務教育“應試教育”、“擇校熱”問題依然嚴重,師生關系和教德問題凸顯,引起社會關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不足、教師待遇過低的問題仍很嚴重。大量撤并鄉(xiāng)村學校和興建寄宿制學校,造成學校向城鎮(zhèn)、城市的集中,以及農村學校的“空殼化”。高校教育質量問題同樣令人關注。一些教育政策由于缺乏必要的民意基礎和因地制宜的概念,引起社會爭議和質疑。據2008年度對30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調查,我國主要城市的公眾教育滿意度得分在3.385至3.018之問,即介于比較滿意到一般之間,明顯偏于一般的評價。濟南、杭州、南昌位居前三名,而太原、昆明、北京名列末三位。國家著手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要求重大問題進行公開討論,使規(guī)劃編制過程成為發(fā)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成為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