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軟件測試原理與實踐

軟件測試原理與實踐

軟件測試原理與實踐

定 價:¥45.00

作 者: (?。┑衔骺希―esikan,S) 等著;韓柯 等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計算機科學叢書
標 簽: 軟件工程/開發(fā)項目管理

ISBN: 9787111255062 出版時間: 2009-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軟件測試原理與實踐》全面論述了軟件測試的基本原理和最佳實踐,介紹了最近出現(xiàn)的極限測試和即興測試等新的測試方法。《軟件測試原理與實踐》介紹了全球團隊的個人、組織結構和模型等問題。在介紹綜合性理論知識的同時,強調實際經驗?!盾浖y試原理與實踐》在介紹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等傳統(tǒng)方法的同時,還介紹了測試的很多實際問題,例如國際化測試和回歸測試等。《軟件測試原理與實踐》的突出特點是從工程實踐的角度,比較全面地討論棘手問題的具體應對方法和相應的風險,站在比較高的層次上討論軟件測試工程的整體把握方法。全書在各章附有許多實際問題的思考題,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現(xiàn)實問題?!盾浖y試原理與實踐》可作為高等院校軟件工程和測試方面的基礎教材,對軟件開發(fā)和測試人員解決實際問題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Srinivasan Desikan,印度班加羅爾市的西貝爾系統(tǒng)公司質量工程部主任,具有16年的產品測試經驗。所測試的產品正在被全世界數(shù)以百萬計的客戶使用。Srinivasan在測試自動化、測試管理、測試過程和測試團隊建立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經常在國際測試會議上發(fā)表演講,定期在多所大學舉辦講座。Srinivasan是印度技術學院的客座教授,并擔任多家印度測試公司的榮譽董事主任。

圖書目錄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寫作線索
第1章 測試原理
1.1 生產軟件中的測試背景
1.2 本章介紹
1.3 不完善的車
1.4 Dijkstra定律
1.5 及時測試
1.6 圣人和貓
1.7 首先測試測試用例
1.8 殺蟲劑悖論
1.9 護航艦隊與破布
1.10 橋上的警察
1.11 鐘擺的終結
1.12 黑衣人
1.13 自動化綜合癥
1.14 小結
第2章 軟件開發(fā)生存周期模型
2.1 軟件項目的階段
2.1.1 需求獲取和分析
2.1.2 策劃
2.1.3 設計
2.1.4 開發(fā)或編碼
2.1.5 測試
2.1.6 部署和維護
2.2 質量、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2.3 測試、驗證和確認
2.4 表示不同階段的過程模型
2.5 生存周期模型
2.5.1 瀑布模型
2.5.2 原型和快速應用開發(fā)模型
2.5.3 螺旋或迭代模型
2.5.4 V字模型
2.5.5 改進型V字模型
2.5.6 各種生存周期模型的比較
第二部分 測試類型
第3章 白盒測試
3.1 白盒測試的定義
3.2 靜態(tài)測試
3.2.1 人工靜態(tài)測試
3.2.2 靜態(tài)分析工具
3.3 結構測試
3.3.1 單元/代碼功能測試
3.3.2 代碼覆蓋測試
3.3.3 代碼復雜度測試
3.4 白盒測試中的挑戰(zhàn)
第4章 黑盒測試
4.1 黑盒測試的定義
4.2 黑盒測試的意義
4.3 黑盒測試的時機
4.4 黑盒測試的方法
4.4.1 基于需求的測試
4.4.2 正面和負面測試
4.4.3 邊界值分析
4.4.4 決策表
4.4.5 等價劃分
4.4.6 基于狀態(tài)或基于圖的測試
4.4.7 兼容性測試
4.4.8 用戶文檔測試
4.4.9 領域測試
4.5 小結
第5章 集成測試
5.1 集成測試的定義
5.2 集成測試作為一種測試類型
5.2.1 自頂向下集成
5.2.2 自底向上集成
5.2.3 雙向集成
5.2.4 系統(tǒng)集成
5.2.5 選擇集成方法
5.3 集成測試作為一個測試階段
5.4 場景測試
5.4.1 系統(tǒng)場景
5.4.2 用例場景
5.5 缺陷圍殲
5.5.1 選擇缺陷圍殲的頻度和持續(xù)時間
5.5.2 選擇合適的產品版本
5.5.3 對缺陷圍殲的目標進行溝通
5.5.4 建立和監(jiān)視實驗室
5.5.5 采取行動解決問題
5.5.6 優(yōu)化缺陷圍殲所涉及的工作
5.6 小結
第6章 系統(tǒng)測試和確認測試
6.1 系統(tǒng)測試概述
6.2 實施系統(tǒng)測試的原因
6.3 功能測試與非功能測試
6.4 功能系統(tǒng)測試
6.4.1 設計/體系結構驗證
6.4.2 業(yè)務垂直測試
6.4.3 部署測試
6.4.4 貝塔測試
6.4.5 符合性的認證、標準和測試
6.5 非功能系統(tǒng)測試
6.5.1 設置配置
6.5.2 提出進入與退出準則
6.5.3 平衡關鍵資源
6.5.4 可伸縮性測試
6.5.5 可靠性測試
6.5.6 壓力測試
6.5.7 互操作性測試
6.6 確認測試
6.6.1 確認準則
6.6.2 選擇確認測試的測試用例
6.6.3 執(zhí)行確認測試
6.7 測試階段小結
6.7.1 多階段測試模型
6.7.2 多個發(fā)布版本的處理
6.7.3 誰負責實施與何時實施
第7章 性能測試
7.1 引論
7.2 決定性能測試的要素
7.3 性能測試的方法論
7.3.1 收集需求
7.3.2 編寫測試用例
7.3.3 自動化性能測試用例
7.3.4 執(zhí)行性能測試用例
7.3.5 分析性能測試結果
7.3.6 性能調諧
7.3.7 性能基準測試
7.3.8 能力策劃
7.4 性能測試工具
7.5 性能測試的過程
7.6 挑戰(zhàn)
第8章 回歸測試
8.1 回歸測試的定義
8.2 回歸測試的類型
8.3 回歸測試的時機
8.4 回歸測試的方法
8.4.1 實施第一次“冒煙”或“摸底”測試
8.4.2 理解選擇測試用例的準則
8.4.3 測試用例分類
8.4.4 選擇測試用例的方法論
8.4.5 重新設置測試用例以進行回歸測試
8.4.6 總結回歸測試的結果
8.5 回歸測試的最佳實踐
第9章 國際化[I18n]測試
9.1 引言
9.2 國際化介紹
9.2.1 語言的定義
9.2.2 字符集
9.2.3 屬地
9.2.4 本章使用的術語
9.3 國際化測試的測試階段
9.4 有效化測試
9.5 屬地測試
9.6 國際化確認
9.7 假語言測試
9.8 語言測試
9.9 本地化測試
9.10 國際化使用的工具
9.11 挑戰(zhàn)與問題
第10章 即興測試
10.1 即興測試概述
10.2 伙伴測試
10.3 結對測試
10.4 探索式測試
10.5 迭代式測試
10.6 敏捷與極限測試
10.6.1 xP工作流
10.6.2 通過例子進行小結
10.7 缺陷播種
10.8 小結
第三部分 特殊測試專題
第11章 面向對象系統(tǒng)的測試
11.1 引言
11.2 面向對象軟件入門
11.3 面向對象測試的差別
11.3.1 一組類的單元測試
11.3.2 將類組合在一起——集成測試
11.3.3 面向對象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測試與互操作
11.3.4 面向對象系統(tǒng)的回歸測試
11.3.5 面向對象系統(tǒng)的測試工具
11.3.6 小結
第12章 可使用性與易獲得性測試
12.1 可使用性測試的定義
12.2 可使用性測試的途徑
12.3 可使用性測試的時機
12.4 實現(xiàn)可使用性的方法
12.5 可使用性的質量因素
12.6 美感測試
12.7 易獲得性測試
12.7.1 基本易獲得性
12.7.2 產品易獲得性
12.8 可使用性工具
12.9 可使用性實驗室的建立
12.10 可使用性的測試角色
12.11 小結
第四部分 測試中的人員和組織問題
第13章 常見人員問題
13.1 關于測試的感覺和錯誤概念
13.1.1 “測試沒有什么技術挑戰(zhàn)”
13.1.2 “測試沒有為我提供職業(yè)成長道路
13.1.3 “我被派來測試——我到底怎么了?!”
13.1.4 “這些人是我的對手
13.1.5 “測試是如果我有時間最終會做的工作”
13.1.6 “測試的擁有者毫無意義
13.1.7 “測試只是破壞
13.2 測試與開發(fā)工作的比較
13.3 為測試人員提供職業(yè)發(fā)展道路
13.4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角色與行動要求
13.4.1 教育系統(tǒng)的角色
13.4.2 高級管理層的角色
13.4.3 測試界的角色
第14章 測試團隊的組織結構
14.1 組織結構的要素
14.2 單產品公司的結構
14.2.1 單產品公司的測試團隊結構
14.2.2 按組件組織的測試團隊
14.3 多產品公司的結構
14.3.1 測試團隊作為“首席技術官辦公室”的一部分
14.3.2 針對所有產品的單一測試團隊
14.3 3按產品組織的測試團隊
14.3.4 針對不同測試階段的獨立測試團隊
14.3.5 混合模型
14.4 全球化與地域分散的團隊對產品測試的影響
14.4.1 全球化的業(yè)務影響
14.4.2 全時區(qū)開發(fā),測試團隊模型
14.4.3 測試能力中心模型
14.4.4 壘球團隊面臨的挑戰(zhàn)
14.5 測試服務公司
14.5.1 測試服務的業(yè)務需求
14.5.2 測試作為一種服務與產品測試公司之間的差別
14.5.3 測試服務公司的典型角色和責任
14.5.4 測試服務公司面臨的挑戰(zhàn)與問題
14.6 測試公司的成功因素
第五部分 測試管理與自動化
第15章 測試策劃、管理、執(zhí)行與報告
15.1 引言
15.2 測試策劃
15.2.1 準備測試計劃
15.2.2 范圍管理:決定要測試和不測試的特性
15.2.3 確定測試方法和策略
15.2.4 確定測試準則
15.2.5 確定責任、人員和培訓計劃
15.2.6 確定資源需求
15.2.7 確定測試的可交付產品
15.2.8 測試任務:規(guī)模與工作量估計
15.2.9 活動分解與進度估計
15.2.10 溝通管理
15.2.11 風險管理
15.3 測試管理
15.3.1 標準的選擇
15.3.2 測試基礎設施管理
15.3.3 測試人員管理
15.3.4 與產品發(fā)布集成
15.4 測試過程
15.4.1 把各種要素放在一起并確定測試計劃基線
15.4.2 測試用例規(guī)格說明
15.4.3 可跟蹤性矩陣的更新
15.4.4 確定有可能實現(xiàn)自動化的測試用例
15.4.5 測試用例的開發(fā)和基線確立
15.4.6 測試用例的執(zhí)行與可跟蹤性矩陣的更新
15.4.7 指標的采集與分析
15.4.8 準備測試總結報告
15.4.9 推薦產品發(fā)布準則
15.5 測試報告
15.6 最佳實踐
15.6.1 與過程相關的最佳實踐
15.6.2 與人員相關的最佳實踐
15.6.3 與技術相關的最佳實踐
附錄A:測試策劃檢查單
附錄B:測試計劃模板
第16章 軟件測試自動化
16.1 測試自動化的定義
16.2 自動化使用的術語
16.3 自動化所需的技能
16.4 自動化的對象與范圍
16.4.1 確定自動化負責的測試類型
16.4.2 自動化不太可能變更的部分
16.4.3 自動化測試符合標準
16.4.4 自動化的管理問題
16.5 自動化的設計和體系結構
16.5.1 外部模塊
16.5.2 場景與配置文件模塊
16.5.3 測試用例與測試框架模塊
16.5.4 工具與結果模塊
16.5.5 報告生成器與報告/指標模塊
16.6 測試工具/框架的一股需求
16.7 自動化的過程模型
16.8 測試工具的選擇
16.8.1 選擇測試工具的準則
16.8.2 工具選擇與部署步驟
16.9 極限編程模型的自動化
16.10 自動化中的挑戰(zhàn)
16.11 小結
第17章 測試指標和度量
17.1 指標和度量的定義
17.2 測試中指標的意義
17.3 指標類型
17.4 項目指標
17.4.1 投入偏差(計劃投入與實際投入)
17.4.2 計劃偏差(計劃與實際)
17.4.3 不同階段內的投入分布
17.5 進度指標
17.5.1 測試缺陷指標
17.5.2 開發(fā)缺陷指標
17.6 生產力指標
17.6.1 每100小時測試發(fā)現(xiàn)的缺陷數(shù)
17.6.2 每100小時的測試用例執(zhí)行數(shù)
17.6.3 每100小時的測試開發(fā)測試用例數(shù)
17.6.4 每100個測試用例發(fā)現(xiàn)的缺陷數(shù)
17.6.5 每100個失敗的測試用例缺陷數(shù)
17.6.6 測試階段有效性
17.6.7 已關閉缺陷的分布
17.7 發(fā)布指標
17.8 小結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