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通史春秋大義2:隱公元年

春秋大義2:隱公元年

春秋大義2:隱公元年

定 價:¥49.00

作 者: 熊逸 著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通史

ISBN: 9787563377015 出版時間: 2009-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1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春秋》對于古人來講,長期都被尊為政治哲學的最高圣典,并被認為是所有儒學經(jīng)典中唯一一部孔子親手編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極高的重視,其地位長期凌駕于儒家所有經(jīng)典之上。但《春秋》同時又是最費解的,甚至連遍注群經(jīng)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義在歷代經(jīng)學家的解讀之下變得越來越蕪雜,越來越讓人看不清楚。我們若想從《論語》、《春秋》等經(jīng)典的字面本身來了解儒家思想,這幾乎就是一種緣木求魚式的努力,因為真正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巨大影響的那些所謂儒家思想、孔子真義,其實和孔子本人并沒有太大關系,和我們所熟知的“四書五經(jīng)”、“十三經(jīng)”本身也沒有太大關系,而真正發(fā)生巨大影響的卻是何休版孔子、杜預版孔子、鄭玄版孔子、孔穎達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陽明版孔子……這是一個人們不斷地賦予經(jīng)典以意義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給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賦予意義的過程,這些被人們所賦予的意義反過來又深刻影響著人們自身。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對經(jīng)典的種種所謂正解與誤讀不斷地沖突、互補、融合、滅亡、新生,許多由不靠譜的考據(jù)引申出來的“大義”真實地在現(xiàn)實社會政治思想中發(fā)揮著巨大影響,又不斷衍生出新的義理與新的政治思想。

作者簡介

  熊逸,網(wǎng)名“好熊熊逸”,近年來活躍在網(wǎng)絡上的作家。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卷 隱公元年春
 第一章 《春秋》第一義
 一 始隱問題
  1.諸侯之法與王者之義
  2.《公羊傳》的樸素解釋與《論衡》的簡單算術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學主流
  4.“惠公二年,平王東遷”:彌合經(jīng)義的新版史料
  5.始隱新義:《春秋》不始于隱公
  6.以古史為時政作解:始隱而意在三桓
  7.效法天數(shù):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許才是正解
  8.另外的一種可能:從“二王并立”時代說起
  9.經(jīng)典的讀法
  二 元年:字淺義深
  1.諸侯之法與王者之義
  2.元年大義
  3.三種正確:事實、義理與政治
  4.“元”之解:求義理,先求訓詁——何休的大義與蘇洵的詭辯
  5.何休的反派——紀年的金文證據(jù)
 第二章 春王正月
  一 孔子特筆與公羊大義
  1.王者孰謂
  2.斷句疑題:“春,王,正月”與“春,王正月”
  3.行夏之時:假天時以立義
  二 公羊三統(tǒng)論
  1.大一統(tǒng):并非“大統(tǒng)一”
  2.夏之忠,殷之質,周之文:天人合一的歷史循環(huán)論
  3.通三統(tǒng):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
  4.春秋大義之名,何休大義之實:三科九旨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
  (2)三科九旨之二: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3)三科九旨之三: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
  5.存三統(tǒng)
  6.三統(tǒng)和三正的義理與史實
  (1)從五德終始到三統(tǒng)循環(huán)
  (2)對《春秋》歷法的考訂
  三 “公即位”的缺書
  1.公羊經(jīng)解
  (1)《公羊傳·隱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2)有關繼承法的春秋大義:立逋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3)光武詔書:對公羊經(jīng)術的一次實際應用
  (4)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制度淵源與學術質疑
  2.轂梁經(jīng)解
  (1)《轂梁傳·隱公元年》“春王正月”解
  (2)對《春秋·隱公元年》不書“公即位”的義理之爭與考據(jù)之爭
  3.左氏經(jīng)解
  (1)無經(jīng)之傳,先經(jīng)以始事
  (2)釋“孟子”,略談春秋時期的女性稱謂
  (3)釋“元妃”
  (4)繼室與媵妾:媵妾婚的風俗與制度考辨
  4.嫡長子繼承制
  (1)一繼一及,非魯之常
  (2)漢景帝的繼承人問題:對“殷道親親,周道尊尊”的實際應用
?。?)從親親到尊尊,從小社會到大社會
  5.釋“聲子”
  (1)謚法歧說
  (2)謚法與禁忌
  (3)謚號的合禮與非禮
  6.釋“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日為魯夫人,故仲子歸于我”
  7.釋“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8.釋“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1)何休與鄭玄的論戰(zhàn)
  (2)周公攝政與稱王之辯
  (3)達例與特筆
  9.五等爵
  (1)五等爵之辯:是等級系統(tǒng)還是分類系統(tǒng)
  (2)王爵與周班:是爵位等級還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
 第三章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一 附庸解
 二 邾與邾婁
  三 盟于蔑,地點書寫上的微言大義
  四 會、及、暨
  五 邾儀父:稱名與稱字的微言大義
  1.文字傳抄的訛誤
  2.名與字
  六 地期與時間,小信與大信
  七 《轂梁》經(jīng)解: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1.稱謂之辨
  2.日期之辨
  八 《左傳》經(jīng)解: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1.名、字之辨
  2.釋“未王命,故不書爵”
  九 會盟·歃血·信譽
  1.從盟誓的社會淵源管窺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矛盾
  2.信用從何而來與儀式力量
  3.對盟約有效性的保障
  4.利他和利己
  5.社會進化與歷史進步
 第四章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一 《春秋》之“不書”
  二 費與費有別
 三 費伯·費■父
第二卷 隱公元年夏
 第一章 《左傳》經(jīng)解:鄭伯克段于鄢
  一 鄭國的立國與遷徙·從鄭國東遷看古人的家國觀念
  二 “寤生”舊解
  三 制地·政治命題之恃德與恃險
  四 京邑
  五 錨定效應
  六 京城太叔·對兩首《叔于田》的辨析
  七 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1.禮制之下的城垣標準
  2.并后、匹嫡、兩政、耦國,亂之本也
  3.耦國源流
  4.宗法制度與私產(chǎn)制度
  八 克段事件的時間跨度與陰謀理論
  九 《左傳》的“書日”和“君子日”
 第二章 《公羊》克段解
 第三章 《轂梁》克段解
 第四章 “克”字諸家解
  一 訓詁之爭與義理之爭
  二 誅心之論與原心定罪·趙盾弒君
  三 志同則書同·矯枉過正
  四 經(jīng)與權之一例·許穆夫人
  五 晉人納接菑于邾婁,弗克納
  六 誅殺親族的禮儀
  七 鄭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晉
 第五章 克段的事件疑點與褒貶分歧
  一 救時之弊,革禮之薄·啖助、陸淳、趙匡的學術革命
  二 宋學管窺
  1.孫復
  2.劉敞
  3.王安石
  4.蘇軾與蘇轍
  5.胡安國
  6.真德秀
  (1)淮南王劉長案例
  (2)周公榜樣
  (3)大舜榜樣
  7.呂祖謙《東萊博議》:科舉范文
  8.趙鵬飛《春秋經(jīng)筌》·為叔段辯擴
  9.經(jīng)學理學化,孔子朱子化
  三 宋、元之際:不仕二朝與華夷之辨
  四 明代:靖難之變與克段新解
  五 清代克段解三例
  1.嚴啟隆
  2.毛奇齡,萬斯大
  3.李堞
  六 結語
  1.李贄問題
  5.修昔底德的虛構與瑞格瑞格的故事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