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自我實現(xiàn)/勵志社會與交往社交的人

社交的人

社交的人

定 價:¥25.00

作 者: (日本)山崎正和 著;周保雄 譯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社會心理學

ISBN: 9787532745890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shù): 30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社交的人》主要從哲學、社會學等角度回顧了人類的社交歷史,剖析并闡述了人的社會行為現(xiàn)象,并論及社交在現(xiàn)代社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講述了人如何由社交性動物轉(zhuǎn)變成社會性動物的過程,對西美爾、赫伊津哈和科林伍德等人的社交理論、游戲理論和藝術理論進行了分析和批判。第二部分則闡述了人類存在的理論,即社交理論。其中,作者圍繞著夸富宴理論、劇場國家論和自我理論等展開論述,提出了一些可能引起廣泛議論的問題,即有關個人主義的成立,對“無記名投票”制度的批判,關于愛國心起源的都市論,等等。第三部分,也就是本書的最后一章,作者論述了全球化時代社交的可能性,建議我們的世界應當由組織社會向社交社會轉(zhuǎn)移,即從社會向社交轉(zhuǎn)移。而使之成為現(xiàn)實,則需要“身體化”,也就是“再文化化”。

作者簡介

  山崎正和,是日本幾乎家喻戶曉的劇作家、社會思想評論家。 山崎正和,1934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61年京都大學美學美術史專業(yè)博士課程畢業(yè)后留學美國;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大阪大學教授和東亞大學校長等職;2007年擔任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會長,主持日本教育改革。 在戲劇理論研究、劇本創(chuàng)作方面,山崎正和造詣深湛,著作等身,獲得過許多重要獎項。他還親自擔任藝術導演,指導舞臺演出,對日本戲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其思想評論,密切結合日本社會現(xiàn)狀,并從哲學角度探討,分析深刻而極具說服力。相關文章也深入淺出,循循善導,為讀者爭相閱讀,故而總能在社會公眾中引起共鳴,對輿論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

圖書目錄

中日文化與社交——為《社交的人》中文版作序/1
致謝/9
序章 對社交的渴望/1
“需要朋友” 為之犧牲生命的“虛禮”
第一章 作為現(xiàn)象的社交/8
友情的結構 不即不離的人際關系 完整的時間和空間 禮儀規(guī)范的即興劇 受抑制的感情
第二章 社交社會學/24
格奧爾格?西美爾的社會學以及社交 “社會游戲” 西美爾的功績和爭論點 連續(xù)的社交與功利性活動
第三章 社交與現(xiàn)代社會論/42
后工業(yè)時代的勞動和社會運動 非等級構造的運動群體 網(wǎng)絡化與等級組織之間 形成信用和相互認知的群體 禮俗社會論的幻想創(chuàng)造的誠信社會
第四章 社交與游戲/62
通常將“認真”與“游戲”相對立的觀念 “游戲”處于優(yōu)勢的文明論赫伊津哈與西美爾的類似之處 “游戲”與“認真”的共通之處 制作“游戲”的活動——社交
第五章 “藝術”的終結/82
科林伍德的二項對立——技術與藝術 藝術與技術的成立 對二項對立觀點的質(zhì)疑 “手藝”與禮儀的衰退
第六章 社交的興衰/99
夸富宴——從斗爭到社交 現(xiàn)代社交的前史 從“禮節(jié)”到“禮儀”由“禮儀”到“文明” 走向理性世界的情緒歸屬——文藝復興 個人主義的搖籃 女主人公的沙龍——17世紀的法國 從社交性交談到近代小說
第七章 社交與經(jīng)濟/132
機械思想的經(jīng)濟學 經(jīng)濟與互酬的情感 作為交流的交易 兩條原理——生產(chǎn)與分配、贈與和交換 兩類道德標準 “doux commerce”的時代 “情婦經(jīng)濟”時期
第八章 社交和政治/161
權力和組織的政治 權威和皈依的政治 國家權力與城市權威 禮儀與生活習慣 “劇場化”的統(tǒng)治 對政治組織的多重歸屬 “劇場化”統(tǒng)治的普遍性 政治社交的衰亡 近代國家的感情融合 民主主義與平民主義 全球化所啟示的情況
第九章 社交、文化與文明/196
有關文化的大眾觀念的錯位 文化的萌芽與個人的誕生 意識的產(chǎn)生——從運動感覺到節(jié)奏 自然、文化和文明的分歧——節(jié)奏的雙義性 從哭和笑到藝術——文化領域 從藝術到機械性規(guī)則——文明領域 文明及其“再文化化”——歷史與傳統(tǒng) 作為綜合實力的文化與文明 社交根源——個人化
第十章 社交與自我/231
個人的誕生和規(guī)范意識的生成 從倫理到道德性的意識過程 社交規(guī)范形成——生活在過去 感情“適度”抑制的倫理學 能抑制感情的“場所” 規(guī)范的三個源泉:交換、贈與和組織 一元性自我的出現(xiàn)與動搖——從誠實到“真實” 抽象的“普遍社會”的發(fā)現(xiàn)與困惑 社交的自我可能性——多元性歸屬的倫理
末章 全球化與社交社會/266
看不見的妖怪 衰退的組織原理 知識型勞動的擴大 “天職”的復活職業(yè)化的人“風險社會”的恐怖 “第三條道路”——誠信社會
參考文獻/293
后記/296
《社交的人》解說三浦雅士/29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