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重要歷史著作,記載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征犬戎,下迄周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共五百多年的歷史。從編撰體例上看,《國語》屬國別史,全書二十一卷,分為《周語》三卷、《魯語》二卷、《齊語》一卷、《晉語》九卷、《鄭語》一卷、《楚語》二卷、《吳語》一卷、《越語》二卷。其中,除《周語》、《鄭語》記有西周少量史料外,主要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內容。雖然是分國記事,但各國所占篇幅不一,所記史事也并不是很有系統(tǒng),重點是記敘各國君臣的言論。我國古代史書原有記言與記事兩種形式,如《禮記?玉藻》所說:“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薄秶Z》就是這樣一部記“言”的史書。當然,“言”與“事”實際上很難截然分開,以記事為主的《左傳》同時也記載了很多言論,而《國語》雖以記言為主,但言論免不了托事而出,某些故事,例如《晉語》中關于驪姬譖殺申生、公子重耳出奔的情節(jié),甚至比《左傳》更加完整?!秶Z》的作者,相傳是與孔子同時代的魯國人左丘明。左丘明還是《左傳》的作者,《左傳》以記魯國史事為主,故稱為《春秋內傳》,《國語》分國記事,故又稱為《春秋外傳》。但是,將《國語》的著作權歸在左丘明之下,這種說法很不可信?!秶Z》各篇內容與風格存在較大差別,例如,《魯語》多經生儒生言;《齊語》多法家言,內容幾乎全同于《管子》;《晉語》重記事,“則出三晉之士,韓、趙、魏三家,比較上重功利法制和縱橫思想”;《吳語》、《越語》,尤其是《越語下》,多黃老家之言,已經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因此學界普遍認為,《國語》絕非出自一人之手,其編定成書應不早于戰(zhàn)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