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是一則宗教寓言;城堡是權力象征、國家統(tǒng)治機器的縮影。這個高高在上的衙門近在咫尺,但對廣大人民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即?!冻潜ぁ肥菫楣倭胖贫让枥L的滑稽諷刺畫,是極權主義的預示;卡夫卡生活的時代,歐洲盛行排猶主義?!冻潜ぁ肥仟q太人無家可歸的寫照;K的奮斗是為了尋求真理。人們所追求的真理,不管是自由、公正還是法律,都是存在的,但這個荒誕的世界給人們設置了種種障礙,無論你怎樣努力,總是追求不到,最后只能以失敗告終;K是被社會排斥在外的“局外人”,不僅得不到上面的許可,也得不到下面的認可。他自始至終是一個“陌生人”。K的這種處境是現(xiàn)代人命運的象征。人不能不生活在社會之中,但社會不允許、也不承認他是社會的真正成員;《城堡》反映了卡夫卡和他父親之間極其緊張的關系。城堡是父親形象的象征。K想進入城堡,而城堡將其拒之門外,這反映了父子對立和沖突……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當然,這些評說只是人們所作的諸多評說的幾種可能性。未來世代還將不斷地評說下去。每一種評說,即便正確,也可能只涉及到其中某一側面,因為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往往具有多義性和復雜性,很難加以單一的概括。卡夫卡作品的本質在于提出問題而不在于獲得答案。意味深長的是,卡夫卡的三部長篇小說都沒有寫完。美國當代女作家喬伊斯·歐茨指出:“對許多讀者來說,卡夫卡還是一個永恒的謎……要‘解開’這個謎就意味著‘解開’人生的真諦。應該如何解釋卡夫卡,如何超越卡夫卡筆下典型主人公的立場,如何去認清《城堡》本身的秘密!——看來這一切都是難以做到的……”不過,從某個角度加以認識的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