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世界各國法律日本信息公開法研究

日本信息公開法研究

日本信息公開法研究

定 價:¥35.00

作 者: 劉杰
出版社: 中國檢查出版社
叢編項: 汕大法學叢書
標 簽: 亞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1859020 出版時間: 2008-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27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日本信息公開法研究》主要內(nèi)容介紹:第1章,介紹日本信息公開立法的基本情況。第2章,介紹日本在信息公開立法的理論討論中,對知情權及其憲法依據(jù)的有關理論的基本情況。第3章,介紹日本地方公共團體的信息公開立法的基本狀況及有關情況。第4章,介紹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立法背景、制定過程及主要影響因素。第5章,介紹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主要制度。第6章,介紹日本國家行政機關以外的信息公開制度狀況,主要有地方公共團體、獨立行政法人以及公益法人的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問題,國會及法院的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問題。第7章,介紹《行政機關個人信息保護法》、《獨立行政法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主要內(nèi)容,地方公共團體個人信息保護條例制定狀況。第8章,介紹日本近期對《行政信息公開法》施行狀況的檢討情況。第9章,對部分日本法院的信息公開訴訟案例進行分析,以反映日本法院判例對信息公開法的解釋情況。第10章,對中國信息公開立法法制環(huán)境進行分析。第11章,借鑒日本立法經(jīng)驗,對中國信息公開立法的基本制度試作探討。并且在附錄中登出筆者最新翻譯的日本信息公開法及有關主要法律,以便于讀者查閱參考。

作者簡介

  劉杰,男,1956年生,河北徐水人,法學博士,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曾任中級法院法官十四年,審判刑事、民事、經(jīng)濟、行政各類案件數(shù)百件無錯案,并任汕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出版《知情權與信息公開法》(獨著)、《行政法學》(主編)、《立法法釋論》(副主編)、《中國行政法教程》(副主編)、《行政訴訟法教程》(合著)等專著及教材10余部,在各類刊物上發(fā)表法學論文30余篇。兼任上海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上海吳理文律師事務所律師,擅長處理房地產(chǎn)、行政訴訟案件。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日本信息公開立法概述
一、市民運動與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
二、日本地方公共團體的信息公開條例
三、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制定
四、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主要內(nèi)容
(一)立法目的
(二)信息公開的實施機關與文書
(三)信息公開的請求人
(四)不公開的信息與限制公開的信息
(五)《行政信息公開法》上的第三人
(六)信息公開審查會
(七)訴訟管轄的特別規(guī)定
五、日本信息公開法的實施簡況
第二章 日本憲法上的知情權
一、知情權理論的憲法依據(jù)
二、國民主權理論的憲法依據(jù)
三、法院判決中的知情權
四、信息公開法上的知情權及四年后的評價
五、小結(jié)
第三章 日本地方信息公開條例的制定與實施
一、信息公開條例的立法現(xiàn)狀
二、信息公開條例的一般內(nèi)容
(一)制定條例的目的
(二)信息公開的實施機關
(三)公開的公文書
(四)請求權人
(五)適用除外的信息
(六)關于第三人信息的處理
(七)本人信息的公開請求
(八)信息公開程序
(九)信息公開審查會
三、信息公開條例的立法依據(jù)
四、判例對信息公開條例的解釋
(一)信息公開訴訟的原告資格
(二)關于個人信息
(三)法人事業(yè)信息
(四)會議記錄的公開
五、地方信息公開條例與行政信息公開法的關系
(一)信息公開條例與行政信息公開法的對應性
(二)信息公開條例相對行政信息公開法的獨立性
六、小結(jié)
第四章 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制定
一、制定信息公開法的政治背景
(一)田中秘密金庫問題與洛克希德案件
(二)利庫路特賄賂案件
(三)官官接待問題
(四)黨派的活動
二、信息公開的市民運動
(一)藥害艾滋病事件
(二)市民監(jiān)察專員運動
(三)自由人權協(xié)會等社會團體的共同運動
三、地方信息公開條例的制定與實施
四、行政信息公開法制定的開始
五、信息公開部會的審議
六、行政信息公開法案的提出
七、行政信息公開法案的審議通過
八、小結(jié)
第五章 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主要制度
一、信息公開的實施機關
(一)《行政信息公開法》規(guī)定的實施機關
(二)實施機關的規(guī)定存在的問題與課題
(三)與地方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機關比較
(四)與其他國家的信息公開實施機關的比較
二、信息公開的信息范圍
(一)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的信息范圍
(二)對日本《行政信息公開法》規(guī)定的信息范圍的評價
三、信息公開的程序
(一)信息公開申請
(二)信息公開的決定
(三)信息公開案件的移送
(四)信息公開第三人意見的提出
(五)信息公開決定的實施
(六)手續(xù)費
(七)《行政信息公開法》的程序規(guī)定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
(八)《行政信息公開法》程序規(guī)定的問題與課題
四、行政機關主動進行信息公開
五、行政機關的有關管理措施
(一)行政文書的管理
(二)對申請前的信息幫助
(三)實施《行政信息公開法》的情況公布及措施改進
六、信息公開的救濟
(一)信息公開的不服審查及咨詢義務
(二)信息公開及個人信息保護審查會
(三)信息公開訴訟的案件管轄和移送
(四)關于信息公開救濟制度中的問題與課題
第六章 日本行政機關以外的信息公開
一、地方公共團體的信息公開
二、國會的信息公開
三、法院的信息公開
四、獨立行政法人的信息公開制度
(一)獨立行政法人的概念
(二)獨立行政法人信息公開法的主要制度
五、公益法人的信息公開
第七章 日本個人信息保護制度
一、日本行政機關個人信息保護法
(一)行政機關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概況
(二)行政機關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主要制度
二、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個人信息保護法
(一)獨立行政法人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概況
(二)獨立行政法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主要制度
三、地方公共團體個人信息保護條例制定狀況
第八章 日本信息公開法的檢討與改善措施
一、行政信息公開法施行簡況
二、行政信息公開法施行存在問題及建議改進措施
(一)立法目的
(二)行政文書的范圍
(三)開示與不開示的范圍
(四)開示請求與實施的程序
(五)不服申請
(六)信息公開訴訟
(七)行政文書的管理
(八)積極提供信息的措施
三、完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具體改進措施
(一)徹底貫徹信息公開法的宗旨
(二)行政機關公務員姓名的處理
(三)不服申請案件處理的迅速化
(四)對懇談會等會議上發(fā)言者姓名的處理
(五)行政信息公開法施行令的部分修改
(六)總務省關于寄送費用繳付方法的規(guī)定
第九章 日本法院判例對信息公開法的解釋
一、愛知博覽會收支預測文書公開訴訟案
(一)案件概要
(二)本案爭議焦點及原、被告理由
(三)法院判決
(四)案例簡評
二、大阪府知事交際費公開訴訟案
(一)案件概要
(二)大阪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
(三)大阪高等法院第一次控訴審判決
(四)最高法院第一次上告審判決
(五)大阪高等法院發(fā)回控訴審判決
(六)最高法院第二次上告審判決
(七)案例簡評
三、宮城縣知事經(jīng)費支出文書公開訴訟案
(一)案件概要
(二)仙臺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
(三)仙臺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
(四)案例簡評
第十章 中國信息公開立法環(huán)境分析
一、信息公開的指導思想
二、現(xiàn)行法律中的公眾知情權及國家機關公開信息義務
(一)人大會議及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公開
(二)為保護公眾民事權利的信息公開
(三)行政機關的常規(guī)信息發(fā)布
(四)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過程中的信息公開
(五)行政機關對于重大突發(fā)事件的信息發(fā)布
三、中央國家機關及地方政府的改革措施
(一)中央國家機關的改革措施
(二)地方政府的改革措施
(三)電子政務的發(fā)展
四、信息公開法與其他法律的沖突及調(diào)整
(一)信息公開法與保密法
(二)信息公開法與檔案法
(三)信息公開法與統(tǒng)計法
(四)信息公開法與隱私權法和商業(yè)秘密法
五、中國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的艱巨性與可能性
(一)中國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的艱巨性
(二)中國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的可能性
六、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制定
(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主要內(nèi)容
(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法治意義
(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不足
第十一章 外國制度借鑒與中國立法探討
一、信息公開的實施機關
二、信息公開的信息范圍
三、信息公開的程序
(一)一般程序規(guī)定
(二)第三人提出意見
(三)手續(xù)費
(四)案件的移送
(五)聽取意見及聽證
(六)告知申請復議權和提起行政訴訟權
(七)與行政程序法的銜接
四、信息公開的救濟
附錄:日本信息公開的主要法律
附錄一:關于行政機關保有的信息公開的法律
附錄二:關于獨立行政法人等保有的信息公開的法律
附錄三:信息公開及個人信息保護審查會設置法
附錄四:關于行政機關保有的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
附錄五:關于獨立行政法人等保有的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
參考書目
一、中文主要參考書目
二、日文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